05.17 太行盛典 長治鉅獻

太行盛典 長治鉅獻

太行天脊。 嶽峰攝

唱好太行旅遊重頭戲 構築全域旅遊新格局 打造最優旅遊目的地

舉全省之力鍛造黃河、長城、太行新的三大旅遊板塊,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全域旅遊目的地,是山西旅遊發展的新定位、新思路、新戰略,是山西全力打造文化旅遊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新謀略、新舉措、新行動,也是長治市旅遊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起點、新崛起。

2018年,長治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我省確立的舉全省之力鍛造黃河、長城、太行新的三大旅遊板塊的工作思路。作為太行旅遊板塊的經典板塊和核心區域,長治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工作思路和要求,以全省旅遊發展戰略部署為統領,以太行山旅遊板塊建設為主導,全力唱好太行旅遊重頭戲,著力構築全域旅遊新格局,精心打造最佳旅遊目的地,加快文化旅遊強市建設步伐。全市以太行山旅遊板塊建設為主戰場,太行板塊主體縣域齊頭並進、關聯縣域整體聯動,整個長治全域旅遊格局初顯。伴隨著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加強、旅遊體制的全面理順、旅遊開發的整體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的深度整合、新型運行模式和新興產業業態的逐步形成,長治市文化旅遊產業步入大提速、大突破、大發展的軌道,文化旅遊產業正在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長治市旅遊再創新高,接待遊客量突破3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13.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53%和24.85%。

在5月13日召開的中共長治市委第十一屆五次全會上,長治市委明確將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全市新興產業集群建設中的重點工程,提出了以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以太行旅遊板塊建設為核心,全力推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為全市旅遊發展再次吹響了集結號。

大美太行 天下脊樑

“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牆!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氣焰千萬丈……”

高亢激越的《我們在太行山上》曾激勵了一代代中華兒女的民族激情,彰顯了中華民族的豪邁氣概,演繹了中國歷史的恢宏篇章。從此,太行山走進了千千萬萬國民的心中,成為一個歷史的印跡和民族的情懷。

硝煙散盡,當人們走進太行山時,才發現它的壯美。

巍巍太行山,濤濤漳河水。八百里太行,在長治境內蜿蜒起伏,千溝萬壑演化為一道道奇異的景觀。從板山、黃崖山、廣志山、四方山、仙堂山、百穀山到天脊山、紫團山、天台山、老爺山、羊頭山、發鳩山,一座座秀美挺拔的大山,猶如一串串珍珠鑲嵌在太行山巔,成為八百里太行最壯美的風景和濃縮的景觀;從神龍峽、通天峽到紅豆峽、八泉峽,一道道深不可測的峽谷,伴著一條條河流九曲盤旋,奔湧直下,構成了太行山刀削斧劈、氣勢恢宏的山水畫卷。於是,人們感受到從曹操、李隆基到蘇東坡、王安石等一批批政治大家、文人墨客對太行山的讚頌,體味著詩人筆下“上黨從來天下脊”“太行天下脊,黃河出崑崙”“太行深似海,波濤壯天地。山峽十九轉,奇峰當面立”的優美。

樂山樂水自古是一種情趣,長治境內的太行風光無疑成為智者、仁者的寄情之地。而地處“黃金人居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素有“無扇之城”的美譽,又是長治市的旅遊資源為更多的人偏愛。正是以“大美太行·天下脊樑”為主題,長治市加大了太行山旅遊資源的開發,以壺關、平順、黎城三縣為主體區域,建成了太行山大峽谷、太行水鄉、通天峽、天脊山、黃崖洞等多個國家AAAA級景區和一大批特色旅遊景點,形成了以太行山旅遊為主體的全域旅遊格局。其中的太行山大峽谷景區,佔地面積225平方公里,被稱為“世界奇峽、天然氧吧”,集雄、奇、險、幽、美於一體,共有景觀400餘處、景點44個,有木本花卉、藥材等珍稀植物300多種,特別是自然生長的亞熱帶樹種南方紅豆杉在大峽谷的出現,使大峽谷更顯得神秘。先後獲“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美十大峽谷、國家AAAAA級景區、中國攀巖基地”等榮譽稱號。而位於市區漳澤湖南部的長治國家城市溼地公園,面積740公頃,公園內河道縱橫,森林茂密,已查明有高等植物52科、217種,鳥類16目、40科、162種,浮游動、植物7組、83種,主要水生動物5綱、25種,還有近萬蘆葦、菖蒲、草蕩和溼地防護林,野鴨、黑鸛等80多種鳥類長期在這裡棲息,是三晉大地獨一無二的城市溼地,也是全省乃至華北地區湖泊、河流溼地的典型代表,屬全國保護最完好的原生態、天然沼澤溼地之一。2010年11月被國家住建部正式授牌為國家城市溼地公園,成為集林業生態示範、溼地綜合保護、生態觀光旅遊為一體的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當人們站在太行山巔極目遠眺,會油然生髮出一種民族情懷。這裡曾是我八路軍抗戰根據地,是敵後抗戰的主戰場,這裡的崇山峻嶺到處傳唱著英雄的讚歌。如今,這裡已成為國內唯一的一座沒有圍牆的紅色博物館。從長治城區的劉伯承兵工廠目睹誕生於抗戰硝煙中的兵工廠原型,見證中國軍工生產從無到有的艱苦歷程;抗大分校則從另外一個側面見證了那段革命歷史熔爐中數以萬計的黨政軍領導幹部成長的激情歲月;黎城縣太行紅山奇峰自然風光中隱藏著華北敵後最大的兵工基地黃崖洞,這是自然與紅色革命傳統的完美演繹;在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總部跨越和由磚壁村、王家峪村和李裕村共同組成的紅色記憶小鎮,體驗中國唯一的體驗式紅色主題園區,感受一盞小油燈下指揮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鬥,點亮新中國和平的太行壯舉,紅色文化之旅成為長治市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作為一座歷史古城,長治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山西是中國古建築遺存最多的省份,其中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構古建築佔全國近八成。而被譽為“古文化和古建築博物館”的長治市,擁有167處元代以前的古建築,佔據了其中的七成。特別是現存從北魏至清代1500多年間各個時期的寺觀彩塑造像2000餘尊,與敦煌彩塑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寺觀彩塑藝術的完整體系,被譽為“中國彩塑之都”。

集古色、綠色、紅色等多彩旅遊資源為一體的長治太行山旅遊帶,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區域內的壺關、平順、黎城3縣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縣,年接待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連續3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

全域旅遊 精準發力

3月8日,山西省三大旅遊板塊黃河、長城、太行首秀歐洲,在德國柏林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標誌著山西旅遊產業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正在勃發。長治市作為太行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世界展示了太行山誘人的魅力。

4月28日,夏養山西·太行旅遊養生體驗季的啟動,以“大美太行·天下脊樑”為主題,長治市將從5月份開始,歷時8個月,舉辦旅遊攝影大賽、紅色旅遊大會、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暨山西省龍舟公開賽、長治中華祈福文化旅遊節、太行避暑休閒節、鄉村旅遊文化節、“中國彩塑之都”藝術雙年展、太行紅山國際騎遊文化活動月等系列活動。這也成為長治市藉助全省平臺,全面展示全市全域旅遊的一次機會。

4月17日,長治市政府與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締結太行盟約,在規劃編制、項目開發、宣傳營銷、景區提升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大合作,圍繞太行山生態資源,圍繞長治文化資源,共同推進長治旅遊轉型升級,大力推動“旅遊+教育”“旅遊+體育”“旅遊+康養”的深度融合,助力長治建設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城市。

4月25日,“太行一號”旅遊公路長治段開工。該旅遊公路長治段總長509公里,投資約54億元,將貫通武鄉縣、襄垣縣、黎城縣、潞城市、平順縣和壺關縣。公路建設包括了太行山主體景區和景區間連接道路,以及部分步行道、自行車道、驛站、緊急救援、觀景臺等服務設施,成為一項推動“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的重大工程。

4月23日,長治至鄭州、長治至安陽、長治至晉城、長治至壺關太行山大峽谷、長治至平順通天峽5條城際旅遊公交線路正式開通。隨之,由長治市旅發委組織的旅遊推介相繼走進周邊3市,展示長治市旅遊資源和品牌。這是長治市以城際公交為紐帶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進一步拓展與三個地市的合作,促進兩省四地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實現互惠共贏共同發展的務實之舉,也是依託城際旅遊公交拓展長治太行全域旅遊的重要舉措。

……

在這一系列舉措背後,是長治市搶抓機遇,全力推進太行全域旅遊目的地建設,全力打造全國一流、國際知名全域旅遊目的地的謀略和思路。

近年來,長治市積極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和旅遊景區(景點)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充分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全市旅遊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緊緊抓住長治市被列為全國首批、我省唯一的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和我省被列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發42號文件的政策機遇,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市經濟工作會上,長治市明確提出,要把“加快以文化旅遊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為2018年十項重點任務之一,加快推動以“太行”板塊為主的全域旅遊發展,把旅遊產業打造成為全市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在5月13日召開的長治市委第十一屆五次全會上,長治市委明確提出以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以太行旅遊板塊建設為核心,以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為引擎,全力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七大工程。

以打造太行旅遊板塊為支撐,全力推動全域旅遊發展,長治市承接全省三大板塊旅遊規劃,系統規劃太行旅遊板塊,高起點高標準編制《長治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和《太行峽谷群旅遊發展規劃》2個規劃,形成了太行板塊全域旅遊的頂層設計。市裡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強旅遊規劃管理的意見》,組建成立旅遊規劃工作領導組、旅遊發展專家組、旅遊規劃社會監督員,加強對旅遊規劃編制、評審、實施的全過程監督管理,提升旅遊開發水平。抓住國發42號文支持我省開展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有力契機,在加快推進壺關、平順、武鄉、黎城4縣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試點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其他縣市區開展創建,爭取全面啟動全市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同時,推動旅遊資源豐富、客源基礎較好、旅遊設施配套、市場程度高的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促進和引領長治市旅遊產品由觀光型向休閒度假型轉變,推動長治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以大項目建設和大企業運作為支撐,按照2018年全市“轉型項目建設年”總體安排,紮實抓好項目謀劃儲備,完善旅遊項目庫,建立項目增補和退出機制,篩選包裝10個項目作為全年重點招商項目,掛牌督辦10個能夠保證落地建設的重點項目,在資金爭取、配套設施建設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以大手筆、大氣魄推進旅遊產業發展,以大引進、大開發推進全域旅遊進程,他們積極創優旅遊投資環境,制定出臺了《長治市旅遊產業發展鼓勵政策》,從產業培育、金融扶持、項目用地、人才培育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鞏固現有戰略投資商的基礎上,積極備戰2018中國旅遊產業投融資促進大會、2018山西旅發大會,積極與國內外的知名企業展開合作,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本到長治發展旅遊、推介長治,真正將長治市打造成太行山旅遊板塊中的亮麗風景。今年,長治市已確立了平順歐亞神龍灣、通天峽二期、壺關太行歡樂谷、武鄉八路軍文化產業園區擴園等53個旅遊建設項目,年度將完成投資41.97億元。

深度融合 提質增速

4月18日,長治市委宣傳部與省文化創新發展研究院簽訂文化產業戰略合作協議,聯手發展文化產業,推動地區文化資源整合、打通產業鏈條、發展文化新業態。特別是文化與旅遊的融合,將使長治市以太行大峽谷為代表的山水文化產業、以“兩園一劇”為代表的紅色文化產業、以太行歡樂谷和萬象繽紛城為代表的休閒文化產業等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以更快的速度發展,從而使全域旅遊更具活力和魄力。

“五一”前夕,長治市相關部門相繼發佈信息:2018中國·長治“成功杯”環漳澤湖紅色馬拉松賽、“穿越南太行”2018山西平順國際山地馬拉松、2018成功汽車·上黨紅色國際馬拉松比賽在5月和6月將相繼開賽。這是近年來長治市最多的大型賽事。與連續開展兩屆的太行紅山山地自行車越野挑戰賽,共同組成了長治市穿越太行山、環漳澤湖的四大賽事,也成為人們感知太行、體驗長治的一大機會。

近年來,長治市著力推進產業融合,“旅遊+農業”“旅遊+體育”“旅遊+健康”“旅遊+研學”等新業態新產品競相發展,平順縣成為國家15箇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之一,壺關太行歡樂谷、長治縣振興小鎮等成為旅遊市場新寵。紮實推進標準化景區創建,長治縣振興小鎮創建國家4A級景區工作有序推進,屯留老爺山、黎城洗耳河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在山西股權交易中心“文化旅遊板”首批掛牌的13家企業中,長治市的澳中旅旅行社、壹潞雲科技公司、勁旅汽車公司榜上有名。

以推進旅遊產業與文化的深度融合,今年長治市還將舉辦第八屆八路軍文化旅遊節、第十屆民俗文化節暨第六屆山西省龍舟公開賽、第二屆太行山旅遊攝影大賽、紅色旅遊大會、長治中華祈福文化旅遊節、太行避暑休閒節、鄉村旅遊文化節、“中國彩塑之都”藝術雙年展等一系列文化節慶活動,文化元素深深嵌入旅遊,旅遊也因文化的加入而增添了韻味和情趣。同時,按照全域旅遊理念,加強文化與旅遊資源的綜合運用,通過引入影院、劇場、藝術館、文化休閒娛樂場所等文化業態,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吃、住、行、遊、購、娛”各環節和旅遊業發展全過程,開發文化旅遊新項目,豐富旅遊產品內容。政府還出臺政策,支持社會資本以投資、控股、參股等形式進入文化旅遊市場,創作推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實景演出和具有參與性、互動性的體驗情景劇目,開發適銷對路、富有地方特色和魅力的旅遊紀念品、旅遊工藝品。他們還專門制定完善了《“十三五”期間紅色旅遊發展實施方案》,加快推動紅色旅遊發展,全力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特別是以太行山紅色旅遊為特色,以紅色研學為切入點,探索“太行山少年軍校”研學品牌,努力打造國內首屈一指的軍事特色和軍旅文化研學基地。目前,大型實景劇《太行山》已成為山西旅遊文化的品牌享譽全國。

圍繞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長治市整合國有文化旅遊資源、資產,按照專業化重組、市場化運作、板塊化經營方式,組建了長治市太行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市屬企業建設文化旅遊強市主力軍作用,帶動本地旅遊企業做大做強。同時,依託長治文旅集團,搭建國有旅遊投融資平臺,增強旅遊產業投融資能力,為重大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供投融資服務,並通過全力打造太行山旅遊品牌,吸引全國乃至全球各地遊客來長治欣賞山水太行、體驗文化太行、品味絕美太行。

楊天聞 李 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