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心目中能代表泉州的美食是哪一道?

灶味


说到泉州美食就忍不住流口水,面线糊、醋肉、润饼、海蛎煎、土笋冻、石花膏、洪濑鸡爪、满煎糕、炸枣、浮果、绿豆饼、肉粽、蒜蓉枝、卤面、鱼卷……真是数不胜数。

由于每个人喜好不同,泉州美食的代表倾向也不同。要说哪种美食可以代表泉州,可以诠释闽南美食,一定是你记忆中最深刻的美食。

本人首推泉州面线糊加醋肉,面线糊是从小吃到大的,醋肉是个人喜好,一定要加的。曾有人说过:“若没有吃面线糊,等于没来过泉州。” 泉州面线糊,已从泉州人的单纯早餐,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统小吃。

众所周知,泉州是面线糊的发源地。面线糊,字面意思就是呈糊状,它由细面线、地瓜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再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等,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泉州的面线糊,面线很碎很细,要加料才更有滋味,吃得饱,不然只有当归白酒跟白胡椒粉的味道,当然如果店主用料实在,汤底会有海鲜蟹肉的味道或大骨的味道。现在,泉州面线糊大多为海鲜汤底,也有一部分依旧是海鲜与骨头汤底融合。

面线糊是泉州人的记忆,它味美、料足,辅料多达几十种,有醋肉、大肠、卤蛋、猪血、油条、虾仁、青菜等。泉州面线糊卤味海鲜配料各有讲究,配料若卤味多,肉汁要少放,否则太咸;配料以海鲜为主的话,烧酒多放点,去去腥;

好吃的面线糊店有很多,上过央视的是后城面线糊,还有客常来面线糊、吴淑珍面线糊等等。(闽南网 李晓灵)


福建闽南网


我最喜欢的还是当属我们的面线糊,

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每天都要吃,而且从小吃到大的了

我觉得就好像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一样的道理,我们泉州人十有八九早上都是吃面线糊的。

吃面线糊的时候一定要配油条,如果不配油条那就等于白吃了一碗面线糊的。

最开心的还是吃面糊的时候加那些料

最喜欢加的就是大肠,还有去骨肉,还有煎鸡蛋,还有等等等~~~~

反正一天吃一个样。我发现老板还会变着花样来。

比如说炸虾仁,那不是每天都有的,得刚好老板买得到。

配上几颗虾仁的面线糊一下子海鲜味十足。

我感觉泉州的美食真的太多太多了

多的我都数不清。

我经常跟我外地的朋友说,如果你来泉州,不要想着玩你想着吃就行了。

不过因为现在商业模式的兴起,很多人都会进去一些所谓门面干净的场所吃泉州的美食

当然也不能说这里面的美食不地道,只是地道的几率更小。

我更喜欢那种几十年的老店 虽然店虽小,虽然看上去会有些脏

但是我想说的是,他的味道也是最纯正的,不是因为他不善于打理而是因为根本没有时间去打理

真正好吃的地方绝对不是一两年的招牌的

绝对是经历过时间的洗牌最后留下来的

我喜欢泉州的美食,我更爱泉州的人文,我是泉州人。


唐朝印象三眼


泉州的美食有很多,比如肉粽、牛肉羹、润饼菜、姜母鸭、面线糊、贡糖、土笋冻、四果汤、满煎糕、蒜蓉枝等等。而在我心中,能代表泉州的一道美食当然就是面线糊了。面线糊作为泉州的特色美食,承包了泉州人的早餐。面线糊的汤底一般是浓稠的大骨汤或者放些蟹肉更加鲜美,需要加入红薯淀粉调制,使得面线糊的汤底更加浓稠,形成糊状。配料一般有大肠、卤蛋、醋肉、海蛎干、煎蛋、油条、鸭血等等,口味因人而异,想吃什么加什么。小时候去上学之前,每天都要去店里吃上一碗面线糊,我也算是吃着面线糊长大的,味道不要太美味,吃了10几年了还吃不腻。记得以前小学附近的一家面线糊店,店面虽小,1碗面线糊才2块钱,我们当时没有像现在加那么多配料,只有简单的蛋和醋肉,但也吃得津津有味。偶然经过小学,发现这家店已经不在了,还是挺怀念的。面线糊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泉州新闻通


如果非要在石花膏、土笋冻、海蛎煎和面线糊中选出一样作为泉州美食的代表,壹周君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面线糊👌

作为闽南最具古老的经典小吃,对于每个泉州人而言,一碗滚烫鲜香的面线糊,不仅仅只是日常果腹之物。更多的时候,它已经成为泉州游子念念不忘的家乡记忆。

很久以前,中原人南迁入闽,他们在泉州的山海之间落地生根,创造出丰富的泉州小吃,面线糊就是奇思妙想的杰作——由细面线和地瓜粉熬制而成,汤汁浓稠呈糊状,面线入口顺滑而不烂,吃起来鲜香味美。

面线糊还可以加入各种配料,这也是最有仪式感的部分。比如大小肠、虾仁、鸭血、豆腐、卤蛋、醋肉(炸肉片)这些,不管是卤料、熟食还是海鲜……泉州本地人看都不用看就能迅速报出名字,而作为外省人,壹周君恨不得把所有的料都加上😁

一碗正宗的面线糊,从那一大锅由骨汤和虾糠汤混合成的汤底开始。

将精制的面线稍微捻碎下入其中,手法还要刚刚好,过之则面线太碎容易化掉。同时,用淀粉调水,缓缓舀入锅中,同时不停歇地推勺,一直到面线如柳絮浮于水面,汤汁渐成糊状,这锅面线糊才算是完成啦!

壹周君在泉州吃过最好吃的面线糊店,应该是吴淑珍面线糊啦,古早味的代表,据说有30多年历史,她家原先是个小摊,这两年又多开了一个小店。据泉州当地的一个朋友说,许多出门在外的泉州人,过年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百源路吃一碗吴姨的面线糊。

它家用卤蛋、醋肉、大肠搭配面线糊是经典,主要是分量足,而且用的大骨汤来熬煮,带着白胡椒清香的面汤,令得食客的味蕾迅速打开......

在这个有着数百家面线糊小店的城市里,每天的早高峰,你总能嗅到一股源远流长的滋味——面线糊配着一根炸得枯黄的油条,就是泉州人美好一天的开始。


武汉壹周


萝卜饭吧,毕竟有上过舌尖的推荐。


天使美食探店


最难忘的应该是姜母鸭

记忆中的姜母鸭,是我爸喝酒的佐料。不是很经常买,每次我爸买回来,我总能感受到姜母鸭那十里飘香的气场。

它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香气扑鼻。

我从未见过一道肉可以这么碎但却是非常好吃的,碎的刚刚好,而肉呢刚好渗透了姜的味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今年泉州的冬天异常冷,美食街的姜母鸭一大片一大片。但我还是觉得涂门街的斯丹姜母鸭好吃。作为一个独自在泉州闯荡的姑娘,买下一整只对我来说不切实际。可我又偏爱这股香气。

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的鸭子总是被炖成汤,加上熟地。我常常跟我妈讲我们做成姜母鸭吧,我妈说随便吃吃吧,我们懂得弄这么复杂的东西嘛?

是哦。我们不懂。原来手艺这个东西真的是需要功夫的,也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

前一周,我去厦门玩了一天,在曾厝垵看到很多姜母鸭。但总感觉没有泉州的姜母鸭吸引人。

我看着阿姨慢慢用夹子翻炒,砂锅里的热油一遍一遍沸腾。

实在是撩我心弦。等我找到对象了一定要带他来泉州吃一次姜母鸭。


厦门美食记




面线糊发源于泉州,是闽南地区以及海峡对岸地区所特有的一种面食风味小吃。面线糊是以虾、蚝、蛏、淡菜等味道鲜美的海产品熬制成汤,将面线稍捻碎下入滚汤中,加入食盐、味精调味。红薯淀粉调水缓缓倒入锅中,并不停推勺至面线浮起,锅中汤汁成糊状即可。



用餐前根据个人口味,除以海鲜作配料外,还可加入猪大肠、小肠、猪血、鸭肠等。食用时,以胡椒粉、炸葱花调味,味道浓郁鲜美。



面线糊一般作为早餐食用,配上油条或者是马蹄酥,可给食客们提供一个上午的充足热量。发展到如今,面线糊还被不少人当成夜宵或点心。

以上回答,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你的点赞是我最大的前行动力,多谢点赞支持!


骑着蜗牛追蜻蜓


洪濑鸡爪!一想到泉州的美食就一想到这个。泉州地区独特的地方特产,这个鸡爪吃起来辣而不辛,香儿不腻,肉柔嫩,味美,价格又很便宜,现在也有真空包装在网上卖,价格还是挺实惠的,挺喜欢吃这种卤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