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如何评价李嘉诚和他的商业帝国?

meng0130



3月16日下午,世界华人领袖、香港上市公司长和董事会主席李嘉诚今天宣布退休。李嘉诚今年将满90岁,出任长和系主席达46年,集团主席一职将由长子李泽钜接任,历时近70年的香港“李超人”时代过去了。

李嘉诚从学徒到塑胶花再到多元化的商业帝国,创造了商业奇迹。1939年李嘉诚来到香港,创办长江塑胶厂赚得了第一财富。1958年他开始转型投资地产,并于1971年成立长江实业。1979年李嘉诚宣布透过长江实业向汇丰银行购入英资第二大洋行、市值约60亿港元的和记黄埔22.4%股权,其后逐步增持,终于成为首位收购老牌英资商行的华人。

身为香港商界风向标式的人物,李嘉诚的一举一动总能掀起不小的震动,除了地产大亨的身份以外,其在科技圈投资的多次成功案例也一直被各界人士津津乐道,堪称“投资大师”。 事实上,李嘉诚从2000年开始便关注了科技产业。全世界第一大社交网络,活跃用户超过20亿人的Facebook在2007年所获得的两笔投资,一笔来自微软,另外一笔就来自李嘉诚。除Facebook外,Skype、Spotify、Waze、Siri、DeepMind和Summly等投资案例,都有李嘉诚团队的参与。

在这里说个花絮,2018年初,李嘉诚在一次晚宴中透露自己也投资了比特币终端市场,他表示比较保守,2014年只投资了1个多亿港币到比特币终端市场。

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李嘉诚打造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并于1987年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今年1月,《福布斯》杂志公布2018年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李嘉诚以360亿美元身家,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

李嘉诚一生努力勤奋,为华人树立了榜样。李嘉诚非常热衷于慈善事业,特别是为教育发展贡献颇多。


震长


属于李嘉诚的国际资本家呼风唤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帮助,物质变得极大丰富,创新层出不穷,最大的权力已经悄然从国际资本家转移到强大的政府和科技公司手中,无论美英法德,就连中国在富有了之后,也开始强调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真的,时代变了,不是长和的生意模式不好,而是做生意的模式变了,客人变了,需求变了。持有大宗地产、能源、电力、传媒公司,把香港变成李家城,占有香港人民和城市的剩余价值的生意模式,已经走不下去了。

总体量

这两年总是说李嘉诚撤离大陆、香港,撤出的资产超过千亿元;但是千亿元人民币这个量级,对于中国目前这些成功的独角兽公司规模来说,好像又看起来不大。仅以滴滴为例,从2013年8月到2015年9月,两年时间里,融资了67亿美元,瞬间变成了中国最大的网上出租车公司,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客人和车辆的配对,双方都得到便利,而不是零和游戏,真正增加了社会总财富。


再看海航集团,最近一直在抛售国内国外各种资产,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抛售了300亿;孙宏斌的融创收购王健林的13个文旅城项目和北京万达嘉华、武汉万达瑞华等76个酒店,交易总金额632亿。而中石化投资的中科炼化,一个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炼厂,总投资就是400亿;北京一条地铁的成本也要200亿。


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固然很大,但是已经不是呼风唤雨、令人仰望的庞然大物了,影响力可远远比不上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了。

商业模式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的生意模式,其实一脉相承,就是赚取地租和溢价;所以李家改革开放早期在大陆拿了不少土地,一直捂盘不肯开发,反而是等到地价高涨以后再进行卖出;在香港持有大量土地并做成商业和住宅,收取地租;购买交通、电力、能源、电信这种垄断性的资产,直接切入居民的最终消费。


这种模式已经被马克思论述得非常清楚了,就是抽成。在人的衣食住行中赚取高额溢价;李家的商业帝国并没有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令生活更美好的商品和服务,而是一直在抽成。


回想起董建华特首当年想给香港居民建设八万套廉租房的时候,正赶上经济危机,于是香港市民在某些势力的鼓动下,强烈反对建设廉租房的方案,就因为担心房价会因此下跌——现在香港最出色的年轻人,奋斗一辈子又能买得起多大的房子?在香港的高楼大厦里,还有多少人一辈子困在劏房、棺材房、笼屋里?

香港有今日,本土富豪难辞其咎

香港作为一个城市,错过了金融中心、错过了芯片业、错过了创新港等种种机会,,连中国大陆的优秀公司都纷纷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香港的富豪们不希望改变香港的政治格局和业态,不希望搅局者再进来;他们更希望通过立法的方式,固化既得利益者的阶层,同时固步自封,拒绝变化。李超人作为香港人望所归,真的造福桑梓了么?


还有香港青年的占领中环,拒绝普通话,鼓吹GD,如果没有传媒不停的在后面鼓吹,他们为什么更愿意放弃庞大的发展空间,选择固步自封在香港岛上?GD也只是一桩生意而已。


形势变了,风色也变了;现在是个历史转折点;传统的炒地皮收租子的模式,明显抑制了人民的各种意愿;而租售并举也好,建设雄安新区也好,都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创新,包括腾讯、支付宝、顺丰、大疆、华为、小米、滴滴、OFO、美团、快手、今日头条等等一切,都在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地租。


上一代能把地皮炒到十万一平米,这一代就能把比特币炒到十万一个。规则也即将由新生力量制定,但从电讯盈科这些年操作来看,李泽楷也没有拥抱创新,拥抱变化,商业模式仍然一成不变。


世界曾经是资本家的,现在可能已经有竞争者出现,但是未来一定不属于资本家,而是属于知识和创新的力量。


任易


3月16日,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李嘉诚是真正的李超人。一般人到了这个年纪早就享清福去了。他到现在还在工作,退休后还要做资深顾问。可见他的身体素质是非常好的。如果没有这么好的身体素质,恐慌也干不到这个岁数上。

李嘉诚是我的老乡,说这话,你可能觉得我是不是在套近乎。其实不是的。因为他的老乡太多了。我也只是其中一个。他创办的世界潮青会,我还去参加过一次。当时李超人因为有事没来参加。派他的助手来了。马化腾也去了。我只见到了小马哥。真人看上去很年轻。



不可否认,李嘉诚的一生是精彩辉煌的。他的眼光独到,做事果断,资产管理得非常好。就连其他大家族出现的家庭纷争,他也是提前做好计划,提早分家。避免出现家庭纷争出现的惨剧。可见,他做事真是滴水不露。考虑问题非常周全缜密。我们只知道他表面上的风光,其实都忘记了他背后的努力。看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锻炼身体,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晨练,风雨无阻。正是有了很好的身体,才造就了他的帝国。这点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



而关于他的帝国,太多的赞誉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不易。可是李超人把江山守得这么好,也不得不佩服。他还热心于青年事业。象前面提到的潮青会就是他一手创办并维持至今的。贡献不少。是很多人一生的榜样!

“他让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全身心地从事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创造奇迹,我们也应该怀抱全球雄心。”


股海重生2015


结论:李嘉诚是华人世界里向大中华区捐款最多的华人富商,他累积向大中华地区捐款136亿+人民币;无论是马云还是刘强东,都没有他捐的多。


2015年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5胡润全球华人慈善报告》,历年捐赠超过100亿人民币的有三人,分别为李嘉诚、马云和马克·扎克伯格的妻子普里西拉·陈。


李嘉诚基金会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其捐款已逾200亿港元(约合170亿元人民币),遍及全球27个国家及地区,其中超过80%用于支持大中华地区项目。


《公益时报》披露了李嘉诚基金会北京办事处于2012-2015年的年度工作报告。李嘉诚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是李嘉诚基金会的代表机构,于2007年设立,主管单位是民政部,业务范围涵盖捐资开展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困难群体救助、救灾扶贫等公益项目。


根据2015年报告,北京办事处总收入(含总部直接拨合作单位的资金)约为6.01亿元,总支出为6.02亿元,其中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占总支出比例为98.88%,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占总支出比例为0.96%。


李嘉诚基金会主要资助教育和医疗事业。在医疗方面,基金会的项目包括“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长江新里程计划”全国残疾人服务、西部教育医疗计划、全国医疗扶贫行动、农村卫生扶贫项目等。据其官网介绍,李嘉诚基金会拨款64亿港币资助全球医疗项目,共有463所医院受惠,有5463名医生和近20万义工参与。


1981年4月,李嘉诚将首笔捐款3000万港元汇到了汕头大学筹委会的账户上,汕头大学开始破土动工。据官网介绍,截至2018年,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支持款额超过了80亿港币。


2002年,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长江商学院,并获得国家正式批准,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


2008年汶川遭遇地震之际,李嘉诚与长和系集团先后共捐资1.35亿元港币赈灾,并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免费为受伤的断肢灾民提供义肢装配服务及轮椅;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李嘉诚基金会通过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向灾区人民捐赠3000万港元。


李嘉诚最近一个大型慈善项目,是捐赠了1.3亿美元,让以色列理工大学同意与汕头大学共同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2017年开学季,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迎来了第一批222名新生。


无论如何,李嘉诚基金会累积向大中华地区捐赠了136亿人民币,目前,他依然是向大中华地区慈善捐款最多的华人,超过了马云、刘强东。


兰台


作为一个潮汕人,绝对为李嘉诚感到骄傲!李嘉诚虽然在少年时代就离开潮汕远赴香港避战乱,但是他在潮汕大地上留下的烙印,对于我们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还是影响深远的。这么说吧,古代有个韩愈,现代则是李嘉诚。海湾大桥、汕头大学、汕头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潮汕人都是直呼叫李嘉诚医院),这些就可想而知,李嘉诚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了。

1. 作为一个生意人:

12岁开始工作,18岁做经理,19岁总经理,后来拿出全部积蓄和向舅舅借了一点5w港元创立了“长江塑料厂”,从来开始了塑料花起家开挂的人生~~他的商业版图遍布全球52个国家,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房地产,集团员工超过30万人。

2.作为一个父亲:

李嘉诚和他的子女们,蛮好诠释了教养、修养对于成功的意义,李嘉诚在教育上还算是蛮正面的,儿子至少不会成为败家子。大儿子作为继承人接班人、守业者,而李泽楷则作为一个创业者,发展新事业。

3.作为一个慈善人士:

1979年,整个潮汕地区连一座大学也没有,捐赠了3000港元建立汕头大学。后来无论他在汕头商业投资如何减少,而对汕大工程从来没少过,到1989年已投资5.7亿港元,2001年达到18亿港元,真心难得。邓少平曾在大会堂会见李嘉诚,李嘉诚说,“办汕头大学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发展教育事业对于促进祖国……我愿意为此而努力”每年汕头大学还会出席毕业典礼并发表致辞,实属用心良苦啊。希望李嘉诚退休后,继续对汕头大学一如既然的支持,是我们每个潮汕学子的福音。

“克勤克俭,不求奢华”是李嘉诚送给两个儿子的话。其实也蛮适合送给这个时代的每个年轻人,但愿我也能自勉~(好吧,可能有人觉得我有点古板)

————————————————————————————————————

我是艾禾,半职妈妈一枚,关于职场刀光剑影、育儿喜怒哀乐,率性而为,为而不争,乐在分享~~欢迎关注我


艾禾


永远的李嘉诚,和他的16字做事哲学

3月16日,李嘉诚在长和业绩会上宣布正式退休。

在最近百年的华人商业社会,无论以企业经营与财富成就而论、还是以社会贡献和影响而论,李嘉诚若谦称第二,恐无人敢称第一。

今年,李嘉诚90岁。从12岁出道至今,李嘉诚从来没有真正停下来休息过。

文/华商韬略

12岁时,李嘉诚随父亲到香港,就开始从学徒做起自谋生计。1943年,父亲罹患肺结核辞世,15岁的李嘉诚独自在港面对和处理父亲的后事。此后他继续走街串巷,打工求生,17岁进入一家塑料贸易公司工作,两年内被晋升为总经理。

1950年1月1日,22岁的李嘉诚拿出所有积蓄,又找舅舅借了些钱,用5万港元本金在香港西环创立了“长江塑料厂”——一间100多平方米、生产塑胶花的小工厂。

这是日后一个商业王朝的开幕。

1958年,李嘉诚开始涉足地产业,1971年,长江地产成立,后改名长江实业,没几年,长江实业成了香港最大地产企业。如今,在香港每7个私人住宅单位中,便有一个由长实建成。

依靠地产跻身一线企业家之后,李嘉诚快速将产业向其他行业延伸:

并购和记黄埔创下香港华商并购外资纪录;

收购加拿大赫斯基能源拥有全球性的能源公司;

进军3G移动通讯及现代高科技业务;

中国改革开放后大举投资内地;

金融海啸后大规模投资欧洲公用事业,是李嘉诚成为殿堂级企业家的最重里程碑。

随着长和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李嘉诚的财富和影响力迅速成长,长期保持华人首富、亚洲首富的地位多年无人动摇。

而近两年,随着内地第一代企业家的崛起,李嘉诚多次失去榜单上华人首富的地位。不过华商君依然认为,若真正以公司创造的净利润计算,排行榜上的后来人恐怕很难超过他。

在交棒长子李泽钜之前,李嘉诚已将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资产合并及重组。

重组后的长和集团,在全球50多个国家经营着上天入海的多元化业务,拥有超过29万名员工,全球最大的港口和零售业务,领先的地产、基建、能源、电讯与数据人工智能等业务。2016财年,集团合计实现营收3730亿港元(480亿美元)。

【2】

李嘉诚曾经总结事业发展时,强调了三点:

第一,要追求那个行业最好的知识、行情信息,以及最好的技术,且必须处于最佳的状态;第二,努力、毅力,要用力到极致;第三,建立好的制度与人才团队。

经营企业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获取最新信息,是李嘉诚一直坚持且深信不疑的道理。

从学徒时期,李嘉诚就坚持学习,并且深信知识改变命运。他的学习涉猎广泛,包括英文、中文古书,从《曾国藩家书》《论语》《老子》等传统中国古典里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哲学;新闻报纸;甚至各家公司财报资料、高科技产业趋势和动态的资讯及著作。

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让李嘉诚成为同代香港华商中对国际资本市场有更多了解,并拥有更广阔经济和经营视野的人,也让李嘉诚找到以资本运作产业的成功密码。

而前沿信息的获取,也让这位耄耋之年的企业家,一直保持着“年轻”。这种年轻体现在他对最前沿产业的关注、投资和推动上。

据媒体梳理,目前李嘉诚已通过旗下的私人投资公司——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累计投资超过70家最前沿的科技企业,涵盖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甚至电竞等新兴风口产业。

▲图:年轻时候的李嘉诚

此外,李嘉诚曾用16字总结自己做事的哲学: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

“好谋而成”是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

“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地进行;

“不疾而速”,是你早就有了谋划,早就洞悉了事物的调理,并且早就对各种问题胸有成竹了,因此,当机会来临便能迅速把握,一击即中;

“无为而治”则要依靠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统来管理。

做事业一定要先想失败,考虑能否承担其风险,还得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意外及解决办法。从1950年到今天,李嘉诚从来没有财务危机,也没有一年交过亏损的答卷。

但注意风险并不代表停滞不前。

他说:“‘审慎’也是一门艺术,是能够把握适当的时间作出迅速的决定,但是这不是议而不决、停滞不前的借口。”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华商韬略


是的,李嘉诚这位超人,在今天2018年3月16日宣布正式退休,一直退休的传闻终于在今天兑现。李嘉诚的商业传奇,暂时告一段落。


我是熊焰,一名投资20年经验的老司机,在中信证券工作期间,曾获腾讯2012中国最佳投资顾问。


在此分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分析,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下面重点分享李嘉诚在资本市场的帝国风云。


一,李嘉诚旗下的香港四大上市公司。


1, 00001长和,公司是香港恒生指数的成份股。长和的业务方向是:物业发展与投资;经营酒店及套房服务组合;物业及项目管理;证券投资;资讯科技、电子商贸及新科技投资。


目前长和的股价是98港币,总市值是3815亿港币,每股收益4.13元,市盈率11倍。最近几年,公司股价一直在80元附近波动,没有太大的波动。具体信息,看下面的图片:



2,00013和记黄埔,公司是香港恒生指数的成份股。和记黄埔的业务方向是:房地产和港口,在过去的很多年,和记黄埔一直在国内投资房地产行业。


目前该股已经退市,李嘉诚将和记黄埔私有化,准备打算重新去欧洲上市。下面是和记黄埔的股票情况,退市前的市值接近5000亿港币,每股收益15元,市盈率7倍。

3,00006电能实业,公司是香港恒生指数的成份股。电能实业的业务方向是:电力供应、电力投资等公用事业。


目前长和的股价是71港币,总市值是1519亿港币,每股收益1.89元,市盈率23倍。最近几年,公司股价一直在60元附近波动,没有太大的波动。具体信息,看下面的图片:


4,01038长江基建集团,公司是香港恒生指数的成份股。长江基建集团的业务方向是:全球基建投资,包括能源、交通、水务等方向。


目前长和的股价是66港币,总市值是1773亿港币,每股收益2.25元,市盈率18倍。最近几年,公司股价一路上涨,表现很好。具体信息,看下面的图片:


从上述四家公司的情况与走势看,公司市值都是超过1000亿元,典型的蓝筹股,并且市盈率较低,股价稳定,这些特点也是李嘉诚性格和事业的反映,非常稳。


李嘉诚还拥有和记香港电讯、汇贤产业、和记港陆、置富产业、TOM集团等18家上市公司。

二,李嘉诚在海外资本市场的投资。


李嘉诚从2000年关注科技产业,他在科技圈的投资,也主要是由他的长期合伙人周凯旋的维港投资集团在运作。


维港投资集团在过去的日子里面,成功投资了许多美国著名的创业公司,包括Facebook,Skype、Spotify、Waze、Siri、DeepMind、Summly,Spotify在近期准备上市。

三,李嘉诚的财富总值。


李超人的财富,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个人持有的财富,大概300多亿美金,也是福布斯富豪榜公布的数据。


第二部分是家族信托基金持有的财富,大概是600多亿美金。


第三部分是李嘉诚基金会名下的资产,大概是100多亿美金。


所以,如果全部统计李嘉诚的资产,合计超过1000亿美金,可能已经超过亚马逊的贝索斯,是全球首富。

四,李嘉诚办公室的一幅字。


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唯一的一幅对联,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幅字,就是他人生的最佳诠释,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向李嘉诚致敬,向李嘉诚学习。


遇见是缘,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您点赞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



雄风投资


生活小世界: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李超人于2018年3月16 日,正式宣布退休;已经90高龄的李超人终于可以不再“天空飞翔”,可以安心退休去旅行了;在过去数十年,他一直被人称为“华人首富”,李嘉诚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滋味,竞争与挑战并存,而自己更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有创新,怎能不令自己身心疲惫。

以上是长和公告,作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12岁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工作了整整78年,下面就回顾一下李超人传奇一生。



他这一生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勤奋和独到而有远见的目光,每天工作16.7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而且每天晚上都会抽空一个小时出来看书,另外他健康的身体也是他成功的基石,不然再有远见的目光和想法没有好身体,他也不能够工作78年整。


生活小世界


记得儿时就听到李嘉诚的各种传说,而现在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李嘉诚依然活跃在最顶尖的商业领域。不得不说,李嘉诚真的是老当益壮、商业持久力爆棚!自1950年创业开始,李嘉诚正式开启了一段延续至今长达68年的商业奇迹。作为香港商界的领军者和标志性人物,李嘉诚的一举一动都牵涉到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

而在李嘉诚身上的诸多标签中,最被人熟知的就是“地产大亨”。 1958年,李嘉诚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关键时间节点是1967年香港地价一落千丈,李嘉诚以敏锐的眼光成功抄底去大量低价购地,一个商业帝国的雏形开始显现。

此外,李嘉诚还积极进军海外,如加拿大等。而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之后,李嘉诚又在中国内地开启全面扩张之旅。而近年来,李嘉诚的投资方向转为欧洲市场。比如到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30%的市场、电力分销25%的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甚至被英国媒体评价为“买下了英国”。

可以看到,李嘉诚被誉为“超人”是有着诸多原因的。既在于他拥有着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还在于他有着敢于大手笔投入的决心,最终能够越做越大。当然,除了关注地产领域外,李嘉诚也与科技领域有着不解之缘,他的诸多科技投资也展现出敏锐的商业嗅觉。

早在2000年,李嘉诚就开始关注科技领域。直到现在,李嘉诚已经投资了近60多个科技项目。2007年12月,李嘉诚以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的0.8%股份。彼时Facebook还完全没有展现营收的能力,但李嘉诚只用了5分钟时间就决定投资。

此外,李嘉诚也投资了很多当年还没有成名的科技公司,包括语音应用Siri、音乐应用Spotify等。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李嘉诚与“人造汉堡”之间的趣事。2011年,Impossible Foods(不可能食物)公司成立,致力于用植物制品来替代肉和奶酪。据说,李嘉诚试吃一口后就为这家公司投资千万美元。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的是李嘉诚在慈善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投入。去年6月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全球华人慈善榜》显示,李嘉诚以7420万元跻身《胡润全球华人慈善榜》前十,并且他历年捐赠额累计超过了100亿!

总的来看,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是成功的,而他本人更是成功的。从社会意义上看,李嘉诚也受到人们的群体尊敬。或许,这就是真正的传奇吧!


科技新发现


成就李嘉诚和他的商业帝国的不是别的,是他的这6种生活习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1、勤奋和自律

从早年创业至今,他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2、未雨绸缪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3、不断的学习

李先生的学习方式很有意思——除了看书之外,他还有代入式体验学习法。一位跟了李先生十几年的下属透露,他喜欢看电影,而且,看电影时,他的“代入感”很强,每次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随着剧情起伏,“过他们的生活”。


4、颠覆自己

他并不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相反,他对潮流的把握远超很多年轻人。李嘉诚旗下公司无数,连很多下属都数不清,直接向他汇报的,就有200人左右。每个月,李先生都会跟海外管理层进行会议,每年会“出外巡检”三四次。85岁的人,他用的是最新最潮的电子设备。


5、学会认错

大家都知道,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被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开口就要20亿,李当场同意,但表示“现金只有10亿,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银行给你提取”。李先生的镇静,连悍匪张子强都很意外,张子强问他:你为何这么冷静?李回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6、较为保守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旱时,要备船以待涝;涝时,要备车以待旱。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欢迎关注「职场黑马训练营」,职场人的聚集地,老司机助你成为职场黑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