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绵阳安县姊妹桥的传说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桥”。是的,桥就是这么简单。不过,桥中的上品应该是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完美结合。而集桥、廊、亭于一体的廊桥可以说其中美之经典。在四川省安县(今安州区)晓坝镇就有这样一座东方廊桥---姊妹桥。在四川,她没有岷江边上安澜桥那样壮观,也没有大渡河畔泸定桥那样闻名遐迩。如小家碧玉般隐藏于此,留得几分幽静。

绵阳安县姊妹桥的传说

关于这座桥,当地还流传着一段凄美的故事呢!明末清初,四川由于战乱,人口急剧减少,形成当时“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悲惨情景。清政府为了迅速补充四川人口,采取了湖广移民四川的政策。这次大规模移民持续时间长达百余年,移民人口超过数百万。据当地人介绍,清乾隆年间,湖北麻城孝感的黄安、葛洪两家移民到当时的巴蜀安州西乡17保的香炉山脚下居住。大约在1798年前后,黄安一家喜得一对双胞胎孪生姐妹,姐姐叫金花,妹妹叫银花。同年葛家喜得一男孩取名葛升,当年两家互相道喜祝贺。逢年过节礼尚往来行走得十分亲热,两家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转眼两家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金花、银花生性活泼乖巧懂事,葛升聪明能干勤奋好学。黄家两位孪生姐妹同时喜欢上了阳刚帅气浓眉大眼的葛升。葛升最终选择了姐姐金花,当葛家向黄家提亲时,银花又哭又闹悲痛欲绝寝食不安茶饭不思。第二天,妹妹银花愤然离家出走不知去向,两家闹得鸡犬不宁乱作一团。过了一段时间,当葛升与金花积极筹备结婚之事的时候,算命先生却说他们八字不合不宜结婚,如果结了婚葛升必定被克而死。于是两家就谁也不再提说这桩婚事了。从此,葛、黄两家来往日渐稀少。不久,葛升也无影无踪地消失了。一个月后的一天,不知怎的银花突然疲惫不堪地回来了!原来银花看到葛升选择了姐姐金花,没有选择她,她心灰意冷觉决意到尼姑庵去剃度出家永不嫁人。金花一心想着葛升,不管谁来提亲也不愿婚配,无论母亲怎样劝说也无济于事。就这样一直盼着葛升回来,最后金花银花姊妹倆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后来,一位须发皆白身体孱弱的老人来到香炉山下,到处打听金花银花的下落。他就是葛升。原来,52年前清朝道光年间,安州西乡17保保长就抓了葛升,悄悄地把他送到边疆去服兵役。葛升一去就杳无音讯没有回来。现在已是古稀之年的葛升辗转千里回到家乡安州西乡17保,只见昔日的香炉山依然郁郁葱葱,山脚下的这条河照样日夜奔流。却不见了他日思夜想的金花银花姊妹倆的身影,他扼腕叹息悲痛万分!后来听乡保说,在葛升走后,金花银花姊妹俩一直思念他没有嫁人。葛升悲愤之余,他把几十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0多两银子全部拿出来,同当地人商议在茶坪河上架桥纪念黄家姊妹的事。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1871年10月第一座桥顺利完工。1873年春天,第二座桥也顺利建成,两座风格独特、造型别致的廊桥全面贯通。

绵阳安县姊妹桥的传说

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那么姊妹桥究竟建于何时,又是何人所建?我们现在可以从桥头碑文中得到一些信息,据桥头碑文记载,姊妹桥始建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历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当地乡坤曾生年、扬子联、陈保三等人集资,对姊妹桥进行了维修加固。姊妹桥的最大魅力,在于它与山水浑然一体,具有古典的意境。在桥上漫步,既可避烈日又可躲风雨,凭桥栏眺望,桥下河水潺潺,两岸翠竹绿荫,仿佛身在云中楼阁,尤其是在蒙蒙细雨中,姊妹桥犹如画卷,尤为迷人。作为一处独特的天然景观,姊妹桥给人以无穷的想像空间。这座桥桥身高 三点五米,宽四米,长十八米。原木并排密集为梁,上面铺设桥板,人字房架桥身,穿榫而成,上盖小青瓦,桥的两端建有两叠水的排楼,雕有双凤朝阳和二龙抢宝的浮雕图案。当时,通过西乡十八保,两座桥取名望郎桥。1875年由安州官员杨兴送来《天缘桥》金匾,后来人们就把这座桥称为天缘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到此游览观光,当他们了解到建桥的前前后后,他们觉得当年修建这两座桥是为了纪念金花银花姊妹倆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应该取名姊妹桥。于是请当时的书法家写了遒劲有力的三个大字:姊妹桥。1953年后,人们就把这两座桥叫做姊妹桥。

绵阳安县姊妹桥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