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很多航空公司的經濟艙飛機餐那麼難吃?

劉楚王


說到航班上提供的餐食,很多人第一感覺就是難吃。隨便看看每個航空公司的評價,總能找到“餐食差”的評語。尤其是對“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難吃的飛機餐已經成為人神共憤的事情。近些年我乘坐了不下二十個航空公司的航班,發現隨著機票價格不斷走低,飛機餐的質量也每況愈下,有的航空公司的餐食已經到了難以下嚥的地步,而有的航空公司提供的饅頭、稀飯真的令我懷疑是不是吃到了“假的飛機餐”。當然,飛機餐味道差也不能全部怪罪於航空公司,這裡面也有航空公司的難言之隱。

經常被乘客批評的飛機餐,因為受到加工、儲藏、運輸、成本、安全、飲食習慣、人體感官的變化等多個原因的影響,所以味道較差,其實航空公司自己也很無奈。

  • 飛機餐提供分為兩類,一類是航空公司自有的航食公司,另一類是機場控制的航食公司。但是無論哪種餐食公司,其餐食製作過程都是在地面製作好後包裝冷凍,然後在飛機上重新加熱,並非新鮮製作,其味道肯定會改變很多。

  • 為了儲存和派餐時安全,飛機上提供的一般都是粘稠狀的食物。加之飛機上空氣乾燥,食物的水分容易流失。所以,本就沒有水分、乾巴巴的食物越發顯得難吃。

  • 眾口難調,而且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飲食習慣完全不同。儘管有一些航空公司在預定時會讓乘客選擇特殊餐食,但是更多的航空公司上的餐食只能切合大部分乘客的口味,提供的選擇多以雞肉和牛肉為主。

  • 為了乘機旅客的安全和密閉客艙的空氣質量,航空公司提供的餐食儘可能避免可能引起食物過敏或中毒、容易變質、帶刺帶殼容易造成意外傷害以及包含蔥蒜、辣椒、蘿蔔等會引起口氣或脹氣的食物。因為選擇種類少、口味清淡,所以飛機餐味道的確比我們日常飯菜要差很多。

  • 成本壓力。不可否認,飛機上的餐食是航空公司一筆比較大的支出。隨著競爭的壓力,機票價格走低,財政的壓力迫使航空公司開始降低餐食標準甚至完全廢棄。我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以餅乾、花生等小食取代飛機餐,甚至開始向廉航學習,改為收費的餐食。

  • 難吃是因為我們味蕾敏感型下降造成的。在2010年,漢莎航空曾經做過一項測試,表明在萬米高空,因為乾燥和氣壓的作用,會讓人的味覺失靈,所以任何好吃的放在我們的面前,可能都如同嚼蠟。

總而言之,造成飛機餐味道差,的確有各種客觀原因存在。航空公司儘可能為每一位乘客提供安全可靠、滿足生理基本要求的食物,而味道則不是航空公司首先要考慮的事情。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這個問題我來說幾句,如果您正在候機樓候機的話,當您翻到這篇文字的時候,我由衷地希望您的航班沒有晚點,這樣您才更有可能帶著愉悅的心情閱讀下面的文字。


心情愉悅對於旅行是至關重要的,不管您是商務出行還是單純的度假,在抵達目的地之前,您所搭乘的交通工具上的舒適度絕對是使您心情愉悅起來的重要前提。


此外,也只有心情愉悅,在您接下來享用航機餐的時候才有可能更好地打開味蕾,即便是不太美味的食物也能吃出佳餚的感覺來。


心情不好是絕對不會有食慾的,就算山珍海味,食之也如同嚼蠟,倘若您有失戀經歷的話,請回想一下,當時那段時間是不是心裡一直住著一個林黛玉?更何況在萬米高空上進食,您的味蕾敏感度是喪失了大半的。


請原諒我做了這麼多鋪墊,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您如果對您將要吃到的航機餐吐槽的話,多少也溫柔一些,因為航機餐或許是被我們誤解得最多的食物。


當然,我也沒少對航機餐吐過槽,但也僅僅是內心表達一下而已,因為有著航空公司供職的經歷,所以對航機餐的味覺體驗是在瞭解的基礎上多了一份理解的,正如我也有著做餐飲的經歷,所以到餐廳吃飯對服務員的服務態度或菜上得慢了之類的瑕疵基本山不會投訴,大家都不容易,相比其他行業我相信也是一樣吧。


然而,對航機餐吐槽的人依然大有人在,這也可以理解,畢竟當期待與現實存在較大落差的時候,心中的碎碎念會不由自主的迸發出來。而且不要以為只有普通乘客會對航機餐吐槽,記得早些時候看新聞,某航空公司的一位空姐因在微博上抱怨自己所在的航空公司“東西少,又難吃,光改餐具有什麼用”的言論被其公司約談。最後,以其所發表的微博內容影響惡劣,對公司造成損害,行為違反了公司的規章為由開除。


對此事,有朋友問我的態度,坦率地講,若站在公事公辦的角度我是支持航空公司的,但如果站在普通乘客的立場,我或許還真得敬這位空姐是條“漢子”。


如此,在吃這個層面,對於我們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當你餓極的時候,一盤美味和一盤食不甘味的食物端到你面前,人的反應不僅僅是兩級分化就能形容透徹的,對後者發點脾氣在所難免,這一點如同“鬧覺”,請自行體會。


所以說,在航機餐這個方面,我覺得更有必要讓更多的人瞭解其中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多一些理解吧。


飛機在還沒有起飛的時候,機艙內的溼度就降到了12%左右。起飛後,乾燥的空氣和氣壓變化兩者加起來,一下就降低了味蕾的敏感度。某外航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就是在高海拔地區,我們對鹹味和甜味的感知敏感度會下降大約30%。不過,高海拔對味蕾的影響只是飛機餐感覺不好吃的原因之一,另外, “味道”其實是味覺和嗅覺的組合,當你把食物放進嘴裡時,它散發出的氣體會通過鼻咽部往上傳導到鼻部的嗅覺受體。海拔升高、壓強加大除了降低了味蕾的敏感度,還導致粘膜腫脹,堵住了這條通路。機艙裡的高氣壓也降低了氣味分子的活躍度,也就是它們揮發出來再進入你鼻子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當你感冒鼻子不通氣的時候,吃什麼也覺不出滋味的原因所在。


此外,飛機的引擎聲也是導致食物不好的一個原因,有研究表明,食物在安靜時吃起來會更甜、更鹹(有滋味)。或許我們可以做一個試驗,就是把您認為不好吃的航機餐整體遷移到地面而食,這時候會發現,它們比在萬米高空時吃的時候美味得多得多了呢。


工作原因,參觀過某航食公司,進入工作區不亞於進入戒備森嚴的軍事管制區,除了需要安檢,更換專用服裝等衛生、防疫措施都嚴格得讓你瞬間想放棄進入。


在食材配搭方面,航機餐也有著嚴格的要求,與其說那些食材可以烹製航機餐,但不如更直接地問哪些材料不可用,譬如有骨、帶刺、易變質、易掉渣、味道刺激的食材是覺得不能烹製航機餐的。這樣從某種角度上多少侷限了大廚們的選擇,另外,因所有的航機熱食餐都是烹飪後,冷卻,分裝,送到飛機上,由乘務員用烤箱加熱後能食用的,這樣在選擇綠色蔬菜的時候,也必須挑選那些加熱後保證不變形、不變質、不變色的食材才行。


此外,飛機餐中高蛋白、高脂肪以及油炸的食物也是被嚴格控制的,這些食物容易消化不良,所以飛機餐必須有較多素食輔助,但豆製品您肯定是吃不到的,這些食物容易使人產生不良“氣體”,嗯,你懂的。


吃喝始終是我們的頭等大事,自然,頭等艙以及商務艙的餐食要比經濟艙好很多,選擇餘地也多不少,但基於票價的原因,是管好自己的胃還是管好自己的荷包,貌似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目前各大航空公司的頭等艙餐食有很多也在和諸多高端餐廳合作,在飛機上吃到著名餐廳甚至米其林餐廳的美食也不是難事,但依然是基於人體味覺系統在高空中的落差,這些餐食肯定會比您在地面上食用的味道差很多。


我倒是建議,如果覺得航機餐實在難以下嚥,可以在安檢允許的前提下帶一些自己喜歡的吃食上機,簡單墊一下肚子,抵達目的地再大吃一頓也不遲。之前高曉松不是都帶了“十三香小龍蝦”上機了麼,只是別像他那樣,平時脫口秀挺能說的,這次嘴慢了半拍,被空姐套路了,居然還好意思發微博抱委屈。


那天登機後,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在過了安檢的登機口的一家店鋪買的小龍蝦給空姐,“這個給你們”(待會幫我加熱一下還沒說出口)只聽空姐清脆的一句:您太客氣了!然後轉頭對身邊的另一位空姐說:先生太客氣了,還給我們帶吃的,一會給機長也拿點過去……


胡元駿的美食空間


旅客們覺得飛機餐不好吃,多數都是覺得好像沒有味道,或者口感不新鮮。曾經還有段子說過飛機上有廚房,飯菜都是大廚現炒的,但實際飛機餐食是怎麼製作和提供的,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吃起來沒有味道,小編下面帶大家一探究竟~

1、 在高空中,人會失去三分之一的味覺

高空會對味覺產生影響,有實驗證明,在一萬一千公尺的高空環境中,味蕾對甜、鹹味的感知能力會降低近30%,而乾燥的機艙會減弱鼻子對氣味的感知,這也同樣會影響到味覺。因此不要太責怪飛機餐本餐啦,是我們對味道的感知發生了變化。

2、飛機餐是由配餐公司當天做好,當天配送的

機上是沒有條件給大廚在萬尺高空上炒菜的。為了保證航食安全,飛機餐是配餐公司給航班配送當天做好的餐食,送餐的卡車有製冷設備,能保鮮一天的時間。但是當餐食配送上飛機,在沒有製冷條件的餐車中它的保鮮時間就縮短至4-5小時。因此如果航班遭遇長時間延誤的話,乘務長會要求更換配餐,或讓乘客在候機樓食用新鮮的餐食。大家可以放心,旅客的飛機餐食都是當天製作的,保證新鮮、安全。

3、有什麼小技巧可以延長餐食放置時間?

如果執飛航班是小飛機,空乘可以和配餐師傅要一些乾冰來降溫保鮮。遠程航線的飛機廚房自帶冷風機。在這裡得為我們的乘務員點個贊,是她們井井有條的管理,才能讓我們吃上新鮮的食物~

4、一般旅客的飛機餐會多配幾份,以防萬一

最後提一個小小的冷知識,一般情況旅客餐會多配3-5份。在這裡呼籲一下我們的旅客朋友們,空中美食再好吃也不如地面的熱湯麵來的實在不要吃撐了肚子哦!


中國南方航空


受限於飛機上的各種條件的限制,航空食品都是地面先製作出來,然後再低溫保存,甚至冷凍,配餐前解凍之後在飛機上來加熱,新鮮程度和自身的口味當然會是大打折扣,我們公司給某航空公司配送過的米飯,漢堡都是冷凍的!



航餐大都清淡,採用了儘量少的原材料,雞肉,不知名的糊糊醬……這與大多數人的日常飲食相差很大,吃起來當然不好吃!

在狹小的 飛機艙內,低壓,低溼度,高噪音環境,同樣也給人的味覺帶了負面影響,即便是在地面又一流大廚烹飪的佳餚,也會因為在飛機艙環境中人體味覺的變化而變得異常無味~~~

最終,來自於餐食本身和來自與人體的兩方面的主要因素,讓我們覺得經濟艙餐食實在是不秀色不可餐!


青島大航航vlog


其實不光是經濟艙的飛機餐難吃,我看過很多帖子吐槽商務艙甚至是頭等艙餐食難吃的,有說牛排太老,有嫌米飯太硬的,要說飛機餐為什麼會難吃,還真有科學依據。

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在飛行中,人味覺的變化是讓乘客覺得航空餐食難以下嚥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說德國科學家在進行的一次模擬飛行實驗,驗證了在高空飛行時,人對於甜味和鹹味的感知程度下降30%,而對酸、苦和辣味的感知程度則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另外,機艙內乾燥的空氣影響到乘客鼻腔內的嗅覺細胞,而人體的嗅覺細胞更喜歡在溼潤的環境下工作,因此在乾燥的環境中,人的嗅覺會變得遲鈍,對於氣味的感知度下降。參與這次高空味覺試驗的德國科學家同時認為,人對於味道的感知80%來自於氣味。

如果再加上時差等原因造成的生物鐘紊亂,味覺下降比例更大,這就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飛機餐有時吃起來形同嚼蠟。

另外一個原因只是一個傳說,不知是不是真的。

航空公司或者說乘務組不喜歡帶更多的食品上飛機,帶更多的餐食會增加飛機重量浪費航油;另外,更多的食品也更容易造成汙染,這會影響飛行的安全問題。那麼,怎麼才能帶儘量少的飛機餐就夠用呢?答案就是把飯做的足夠難吃。飛機餐味道的臨界是不讓你吃了就會噁心得吐出來,但是絕對不想再來一份。這樣飛機餐就可以儘量少地消耗。乘務員們也樂見於此,乘客少有餐飲要求,她們也可以更少地服務。

尚且不論上述說法是不是真的,儘管航空公司沒有在飛機餐的味道上下足功夫,但在衛生和健康的問題是航空公司是不敢有任何絲毫的懈怠,畢竟食品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所以飛機餐雖然難吃,但為了填報肚子,就還是忍一忍吧。

我的微信公眾號:熊貓愛飛行(ID:iflypanda)


熊貓愛飛行


一分錢一分貨啊~

羊毛出在羊身上,享受了便宜機票,就不要再想著好吃的飛機餐了~

說到底,飛機只是個交通工作,安全快捷的送達目的地才是關鍵,而不是讓你去吃的~


江東媚娘


經常坐飛機,分析了一下原因:

一. 機上餐飲批量生產,大鍋飯你懂的。且不是現做,味道進一步下降。

二.餐食要符合大眾口味,所以不會用太多引起忌口的味道,比如辣。對於吃辣的同學肯定評價不高。

三. 成本,這是最主要的,雖然每張機票含餐食,但生產企業不是航空公司,所以你懂的。

多年坐飛機的經驗,如果不太餓就不要主食,國內航班要點麵包水果酸奶,國際航班的還可以要方便麵(尤其是EK,漢莎也可以),解餓還有味道。

其他大家補充吧!


不噴不合適


像新加坡航空,澳洲航空,全日空它們的餐食就比較精緻,食材也是很新鮮,吃起來口感很好


北宮莉娜


難吃就不要吃就好了,自己帶一點,你坐飛機又不是為了吃那一頓簡餐,實在不行,你下一次坐頭等艙看看是不是飛機餐很好吃!


天涯海角去旅行


因為是經濟艙。你若嫌棄,請選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