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孔融讓梨,美名留千古;可為何卻死於不孝、謀反的罪名?

“孔融讓梨”的故事,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上已經有,主要教導我們小朋友:要懂得謙讓,尊老愛幼。因此孔融給我們留下了我美好的印象,從此印在了我們的腦海的烙印中。而至於他在歷史上,最終是什麼樣的結局,我們就不太清楚了。根據查詢史料記載,原來孔融竟然是以“不孝、謀反”之罪,被處死。

孔融讓梨,美名留千古;可為何卻死於不孝、謀反的罪名?

他這個罪名,和印在我們腦海中的那個“謙謙君子”形象是完全不符合,甚至顛覆了我們的三觀。不過事出必有因,孔融為何死於不孝和謀反罪?這個要首先從孔融的盛名說起。

孔融是個博聞強記,才華橫溢的學者文人。但卻不是一個踏踏實實,善於用人的政治家。他沒有政治才能,卻想在官場沉浮中謀職。小編覺得如果一個人有自知之明的話,就應該退出官場,虛心做人。而孔融就是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還仗著自己的才華和盛名目空一切。

他博古通今,將治國方略和教化方針的思想,能達到隨手拈來的程度,因此得到曹操的佩服。但是他說話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辭,經常諷刺挖苦別人,終於禍從口出。

孔融讓梨,美名留千古;可為何卻死於不孝、謀反的罪名?

公元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曹操也是沒有辦法消滅他,心中的怒火也沒有地方發洩。便找到了,當時與袁術聯姻的太尉楊彪出氣。上書說楊彪企圖廢黜天子,因此上書請求獻帝將楊彪判處大逆不道之罪。不知怎麼這件事,被孔融知道了,他就上來就跟曹操理論:不管是父子,還是兄弟,災禍之後不應該連坐。何況楊彪和袁術只是親家關係。曹操推脫說,這是皇上的旨意。孔融不依不饒,他說周公當年攝政,成王殺召公,周公豈能不知袁雲豈能不知?字字鏗鏘,句句在理,讓曹操無言以對,只能放過楊彪。

孔融阻止了曹操陷害楊彪,後來竟然得意忘形,一有機會便諷刺挖苦曹操。在戰亂之年的時候,在黃平縣,為了暫時的需要和百盛的百姓的生機。魏蜀吳三國,都曾下令禁酒,曹操頒佈禁酒令之後,立馬遭到了孔融的反對。當時由於孔融的威望,對禁酒的實施,極為不利。曹操對於愛出風頭的孔融,此次選擇了忍讓。

孔融讓梨,美名留千古;可為何卻死於不孝、謀反的罪名?

在曹操平定北方之後,曹操下令南征討伐劉備,劉表和孫權等人。孔融竟然又極力反對,他先說:劉表,劉備是漢室宗親;孫權在江東,不好攻取;甚至還說如果你曹操南征,這是興無義之軍,攻打仁義之師。曹操此次終於忍無可忍,罵退孔融,而且下令再有諫言勸阻者,一律格殺勿論。孔融走出朝廷,仰天長嘆:”出師無名而且討伐仁義之師,必敗。“

曹操聽到這話本來對孔融已經忍無可忍,加上他還說了那種話,曹操十分憤怒。便派人秘密蒐羅孔融的狂妄之言,最終定他個不孝、謀反的罪名,將其殺害。

孔融一生聲望再高,也不過是個有才無志,恃才傲物的書生;身逢亂世卻不知收斂,卻總對江山指指點點;但他面對的是亂世之梟雄的曹操,必然會遭到曹操的迫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