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醉酒驾车会被判死刑吗,酒驾如何进行处罚?

张僮珀


单纯的醉酒驾驶没有死刑,但衍生出的一些犯罪会有。

醉酒驾驶如何处罚?

酒后开车分为酒驾和醉驾,以血液中酒精含量为限,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0——80毫克(不包括80)的为酒驾,不构成犯罪,暂扣、吊销驾驶证、罚款或行政拘留处理;80毫克以上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判处1——6个月拘役,并处罚金,同时各地会以140——160毫克作为一个界限,达到或超过这个数值,必须判处实刑,进看守所“接受教训”。


醉酒驾车“乱撞人”,性质就变了。

酒后开车过失致人重伤、死亡,达到交通肇事的立案标准,仅以交通肇事罪处罚,1个月——15年不等。但如果酒后驾车“发泄情绪”,在人员、车辆密集处,“不顾其他人死活”,高速、追逐行驶或交通肇事后逃逸途中,不顾及行人、车辆安全,高速逃离的,就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判3——10年;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判10年以上直至死刑。


酒后驾车撞人后,一些人的行为,也会是“天使变魔鬼”。
本来撞人后,要积极救人,这样不仅能挽回被害人的生命,而且能够减轻自己的罪责。但就有一些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昏了头”,将被害人偷偷带离现场后隐藏或遗弃,使得被害人因没有及时得到救助而死亡或造成严重残疾,那么就要以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定罪处罚。故意杀人及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严重残疾的都是有死刑的。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关注、留言。


Beyond1975


不会判死刑。

死刑判罚

在全球只有74个国家和地区保留死刑罪名,而我国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国适用死刑的罪名有46个,比较常见的有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受贿罪等。其中并不包括醉酒驾驶机动车,就算是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他人死亡的也不会判你死刑。

酒醉驾驶撞死人是过失犯罪,饮酒到醉是故意的行为,但是饮酒不是撞死人的直接原因,驾驶中的过失行为才是撞死人的直接原因,为此酒醉驾驶撞死人只是过失犯罪,属于交通肇事罪。醉酒驾驶只是一个加重的情节。

问这个问题干嘛?是不是犯什么事了。

酒驾

酒驾分为酒后驾驶及醉酒驾驶,二者不能同论。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才属于醉酒驾驶。

一般情况下酒后驾车判罚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的一般处罚力度比酒驾重一些,如果是醉酒驾驶营运车可能面临终身禁止再次驾驶营运车的处罚。

总结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是所有驾驶员的共识,千万不能因为侥幸的心里酒后驾驶。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老何车险


第一,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比如说,醉酒后,刚上车打着火就被交警拦下,因为不构成犯罪,此时交警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依道交法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构成危险驾驶罪,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有关规定,处拘役,并处罚金。比如说醉酒驾驶机动车,歪歪扭扭开了好几公里,随意变道,随意鸣笛,挤兑行人非机动车等行为。此外,交警还要进行强制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第三,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四,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一百一十五条的有关规定,尚未构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比如醉酒驾驶机动车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公共场所或者行人较多的路段见人就撞、胡乱撞击等危险行为,可构成此罪。


总之,个人的醉酒驾驶行为都会有与之匹配的处罚相适应,危害与责任同等。法律不会处罚任何一个无辜的人,但是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违法犯罪的人。


周而复始问循环人生


目前全球的大部分国家醉驾是没有死刑的,这个大部分也包括中国,所以如果你醉酒驾车了,应该庆幸是在中国。而据我了解,初次醉酒驾车就会被枪毙的地方,是巴西的萨尔瓦多,属于巴西三大城市之一,那里车和酒是不能共存的,如果你是个酒鬼,那里就属于你的禁地。

首先说下,国内单独的醉驾是不会入刑、甚至是死刑,但是如果发生醉驾肇事造成伤亡的或进一步的肇事后逃逸的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会按照案情来进行处罚。

我们来普及下肇事逃逸的定义: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这个定义又分两种情况: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离事故现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后逃逸的,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吊销驾驶证,两年内不准申领驾驶证;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一般情况下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处罚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所以如果醉后或酒后出现重大交通事故的,一定要积极配合处理,不要想着能跑掉。现在各个路口的摄像头超级多,不管你怎么跑,都会有个行车路线,沿者路线就会找到你。

现在关于酒后驾车的最新解释是: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重大交通事故是前提,构成犯罪是统称。这是刑法修订后给予执法者自由裁量的重要改变。这里没有讲“肇事”,就是将酒后、醉驾从交通肇事罪中否认出来,排除了“交通肇事过失犯罪”。所谓构成犯罪是以行为人主观构成和客观结果论的诠释。这个解释让我想起我们以前看电影,有这样的情节,有些目的性极强的角色想杀人时,会喝些酒开着车故意撞人,以前还有人在朋友圈发开车撞死人不用偿命的搞笑信息,以后别这么天真了,法律永远是严谨的。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问题是问了酒驾和醉驾,而酒驾与醉驾是有区分的:

饮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计算,一般情况下饮用350ml(约相当于1小瓶)啤酒或半两白酒(20ml)后,血液酒精浓度就可达到0.02(20mg/100ml),即达到饮酒驾驶的处罚条件。

醉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

现在,酒驾和醉驾处罚都有了新规定: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

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酒后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最后还有一点,酒驾如果造成交通事故的,车辆的保险方面,保险公司基本上都会拒绝赔偿,所以为了你的钱,自己还是长点心吧。


  


  


医技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