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全球胃癌患者一半在中国,胃癌早期有什么征兆?

楞香妈咪


当今社会,人们基本是谈癌色变,因为一旦患有癌症似乎就意味着死亡。但癌症如果能够尽早发现,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对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极为重要。可有些癌症在早期并没有较为明显的特异性临床症状,一旦确诊大多数都处于中期或晚期,如胃癌。

临床上,有极大一部分胃癌患者早期多无特征性的表现,少数耐受性好的患者前期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大多数胃癌病人,可能会随着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妨碍到胃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才会出现一些胃痛、胃胀、恶心、厌食等症状,然而这些表现并不是胃癌专有的,一些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多数患者直到中晚期才发现是胃癌。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

1.消化道症状:一般来说,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出现明显的下列症状,则需要引起注意。如严重的上腹部胀满感;上腹部经常性疼痛,且疼痛感逐渐加重;食欲日渐下降;经常性的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出现进行性的吞咽困难;经常性的胸骨后疼痛;或见腹泻及便秘等症状。

2.体重下降及便血:胃癌患者随着癌细胞的扩散及转移,其饮食会逐渐减少,日益消瘦,经常感觉疲惫无力,在除外肝炎的情况下,则考虑胃癌的可能;当肿瘤进一步破坏血管,患者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血及黑便,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呕血及黑便更需引起重视;有些患者也可见轻度的贫血、在腹部及锁骨处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等。

总的来说,胃癌早期多无特异性的表现,一旦持续性出现相关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排查及诊治,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

本期答主:蔡露 医学硕士


杏花岛


目前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大概有68万例,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左右,而且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胃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4c3b6dac8ae0fef1a82b84826dc9f67\

百科名医


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将近一半的胃癌患者,每年中国大约有67.9万人被确诊为胃癌患者,而且大多数的胃癌患者被诊断出来已经是晚期,往往面临着死亡,中国在2015年将近有有50万人死于胃癌。

胃癌如此高的死亡率,该如何预防呢?只有早期发现胃癌,用早发现早治疗的方式才能提高治愈机会。那我们又该如何发现早期胃癌有什么症状呢?我们的身体会发出什么信号呢?

胃癌早期也和很多癌症一样,没有什么特异的症状,只有随着恶性肿瘤慢慢生长,影响到胃肠功能才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这并不是说出现这些症状就等于胃癌,因为这些症状通常和胃溃疡之类的慢性肠道疾病症状相吻合,直到出现了腹部包块和便血等症状才被发现胃癌晚期,所以在有以下症状出现时,应该及时就医:

1.肿块

平时留意身上是否出现肿块,如果出现锁骨淋巴结肿大,腹部包块,黄疸,腹水等症状时就应该去医院检查是否是胃癌。

2.上腹部疼痛

上腹疼痛是很多胃癌患者出现的早期症状,因为腹部疼痛太过常见了,经常是治疗后消失,偶尔复发,所以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个胃癌早期症状,70%的胃癌患者都有这个症状。

3.乏力,消瘦,贫血

通常患者会感觉全身乏力,同时伴随着消瘦,贫血,贫血是因为恶性肿瘤也是需要血液供应的,血供不应求导致的。

4.便血

便血是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往往使用药物可治疗出血,可是便血同样是胃癌早期症状之一,如果出血,就应该及时就医查出出血原因。

除了以上症状之外,胃癌早期还会有呕血,食欲减退,饭后烧灼,吃饭哽噎等症状。

胃癌早期症状因为缺乏明显特异性,又很常见,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有胃癌家族史,或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应该定期检查,预防胃癌。


每日医学科普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的胃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分别占到世界总数的将近一半,可以说,中国是胃癌大国。作为中国人,很多人由此担心,会不会哪一天胃癌找上门?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胃癌?

其实,不管什么癌,当然也包括胃癌,最重要的是从病因上进行预防,也就是不要得胃癌,但由于癌症的确切病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想要完全预防是不可能,但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得胃癌的风险,比如不要高盐饮食,也就是不要吃得太咸,少吃腌、熏、烧烤、油煎和霉变食品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吸烟,不酗酒,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除了采取预防措施,目前阶段最重要的措施还是筛查,主要是通过胃镜检查。

当然,了解胃癌的一些早期征兆(症状表现)也是必要的,那胃癌早期有什么征兆?

其实,和多数癌症一样,早期胃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据调查研究资料,将近一半的早期胃癌没有什么自觉症状。而即便有些症状,早期胃癌的症状也没有什么特异性,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胃癌早期症状表现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良性胃部疾病的症状表现类似,如果仅根据这些来判断,很容易被误导,所以,出现不舒服症状,不要自己想当然瞎对照,而是要到医院,经医生查体后有针对性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早期胃癌的主要症状或者说征兆主要有以下一些:

1、上腹部轻度的疼痛,或者上腹部胀满不适感。

2、食欲下降,没有食欲,由些可能会导致体重下降,乏力等。

3、呕吐,呕血。

4、便血,多数是黑便,也就是大便是黑色的,有的像是柏油样黑,这是胃部出血经过长长的肠道后血液凝变变化而呈现黑色。如果是鲜红色的大便,多数是肠道出血,如果是胃部出血导致鲜红色大便,则通常意味着较大量出血。

5、吞咽困难。如果是贲门部食管下段的癌,可能出现局部堵塞,出现吞咽困难。

6、如果已经有明显的上腹部疼痛、进食后饱胀和呕吐、明显的上消化道出血、体重下降和贫血等,可能已经较为晚期,如果出现远处的症状,比如腰背部痛、骨痛、黄疸等,则可能已经有相应的远处器官组织转移。

不管出现什么症状,都只是提示可能有某方面的问题,并不能根据这个来诊断什么病,建议到医院找相应的专科医生就诊。最要不得的是自己百度对照,胡思乱想认为自己肯定得癌了,这显然是不对的,癌症诊断哪有这么简单。


肿瘤专科医生


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胃癌的最新数据:

1. 2014年中国胃发病率30/10万人,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其中男性患病人数为28.8万人,女性为12.2万人。2014年中国胃癌死亡率21.48/10万人,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排在第三位。其中男性死亡人数为20.5万人,女性8.9万人。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明显大于女性。

2.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约95.1万例,因胃癌死亡病例约 72.3 万例,而2012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约42.4万例,死亡病例约29.8万例。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发病和死亡例数均约占世界的50%,疾病负担严重。

3. 2012 年城市地区胃癌发病率为27.77/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35.17/10万,发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4. 2000年至2012年我国城市地区男性与女性胃癌发病率、死亡率保持平稳,农村地区男性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女性变化不大。

5. 胃癌年龄别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5岁后快速上升,于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85岁后有所下降,男性高于女性,>50岁男性胃癌发病率为同期女性的2倍以上。

6. 2003年至2005年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27.4%。胃癌生存率低,城市地区生存率高于农村,男性略高于女性。

胃癌( gastric cancer or carcinoma of stomach)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在胃的多个部位发生,其中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肿瘤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胃癌虽有很多种类,但以胃腺癌最为常见,占胃恶性肿瘤的95%左右。早期胃癌的癌灶局限在粘膜内或粘膜下层,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进展期胃癌,则可侵犯到肌层以上或有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胃癌预后不良率常较高,多在就诊时已经转移。其生存率受胃癌部位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影响,其中胃癌在各期的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易发生胃癌的胃部疾病包括胃息肉、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

胃癌的特点,可概括为“三高三低”:

三高:发病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早诊率低、根治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地区相差很大。日本、韩国、中国、东欧、南美为高发地域,北非和西非发病率最低。移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居民从高发病区迁移到低发病区,下一代发病率会下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布也不平衡。以西北地区(青海、甘肃、宁夏)和东南沿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发病率较高(山东临朐县达42/10万);而广东、广西、贵州为低发区。

胃癌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胃癌的发生除了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以外,后天的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后天因素包括自幼成长的环境、生活饮食习惯、家庭及人际关系、性格缺陷等,如离异、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个性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生闷气等,这些因素会使患癌的风险性升高。

1)A型血的人容易得胃癌

大量研究表明,A型血的人患胃癌的风险较其他血型的人高。1987年日本的一项研究将1233名胃癌患者与2200名良性胃肠疾病的患者相比,发现A型血的人患胃癌的比例明显升高。1990年台湾的一项研究将胃癌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较,发现A型血的人患胃癌的风险为非A型血的1.61倍。1992年一项研究发现,A型血且有家族史的人患胃癌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血型有家族史的。最大型的一项研究来自于瑞典。他们收集比较了超过1百万的捐血者,跟踪35年,最终发现A型血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是其他血型人的1.2倍。

2)环境因素

地质为火山岩、高泥炭、有深大断层的地区,泥炭中有机氮等亚硝胺前体含量较高,易损伤胃粘膜。硒、钴和镍也可引起胃损害。

3)饮食因素

霉粮、霉制食品、腌制鱼肉、咸菜、烟熏食物,胃癌发生危险性上升,酒精可使粘膜细胞发生改变而致癌变。吸烟也是胃癌很强的危险因素,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降低胃癌发病率。

4)特殊职业因素

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者及金属行业工人,胃癌风险明显升高。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主要定植在患者的胃黏膜表皮部位与黏膜层间部位。它通过鞭毛穿过胃内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其所分泌的粘附素能使使其紧贴于上皮细胞,同时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NH3从而保持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幽门螺旋杆菌的这些特点有利于其在胃黏膜表面的定植。 然而其在产生氨的同时, 也分泌空泡毒素A(VacA)等物质而引起细胞损害。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这些因素的存在可使胃黏膜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多种疾病。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那么我们怎样预防胃癌?

全球范围内包括日本等多个胃癌高发国家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原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食盐摄入量降低、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增加以及胃癌筛查和治疗手段的提高等有关。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胃癌高发地区开展一级预防以及以筛查为主的二级预防工作,希望通过高危人群的筛查提高胃癌的早诊率,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直接胃镜筛查方案可明显提高病变检出率,被建议在胃癌高发区的筛查中使用。胃镜的首次检查,普通人群从45岁开始,胃癌的高危人群,最好从40岁开始。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胃癌呢?

1、健康饮食

低盐饮食,不吃或少吃熏制、腌制、烧烤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大蒜、洋葱、菌菇类、番茄、椰菜花,这五种食物对胃癌的预防都有很好的作用。

2、戒烟

戒烟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对周围人也有好处,减少二手烟的危害。

3、保持充足睡眠

癌细胞是在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形成的,而夜间又是细胞增殖的最旺盛时期。睡眠不好,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明显下降,就更难控制细胞发生变异而形成癌症。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溃疡、腺瘤及息肉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发现有这些疾病及时治疗。

5. 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 评估患病风险

对于高风险人群,特别是具有明确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推荐其自身和亲属进行基因检测及肿瘤风险评估。了解肿瘤发生风险,及早发现和治疗。


iBugoo


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35万例,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胃癌早期通常没有特异性表现,早期几乎不会有症状,多见消瘦,还有胃部疼痛、食欲不振、呕吐等。很多病人在初次诊断时已经是晚期了。早期胃癌的首发症状包括上腹不适(包括上腹痛,多偶发),或饱食后剑突下胀满、烧灼或轻度痉挛性痛,可自行缓解;或食欲减退,稍食即饱。贲门癌病人进食时有哽噎感,幽门癌病人进食后有饱胀痛,有时会因癌破溃出血而有呕血或柏油便,或因胃酸低,胃排空快而腹泻,或着原有长期消化不良病史的病人,致发生胃癌时虽出现某些症状,但容易被忽略。少数病人因上腹部肿物或因消瘦、乏力、胃穿孔或转移灶而就诊。

胃癌的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但以下因素被证实会影响胃癌的发生: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亚硝基化合物;③高亚硝酸盐的摄入;④二羰基化合物;⑤真菌感染;⑥遗传性。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晚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因此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此,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内镜早诊早治,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14第34卷第7期

2、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


药事健康




肿瘤何大夫


胃癌正解。

一,胃上皮细胞变成癌细胞,就是胃癌了。

以下变化是胃癌的基本过程——

第一,正常黏膜细胞——萎缩性变化——肠化——癌细胞。

第二,正常凋亡比率——胃炎中凋亡比率上升——肠化阶段继续保持高凋亡比率——癌变初期凋亡开始下降——癌变完成细胞凋亡比率最低。

二,由列出的癌变过程可知

胃癌就是来自胃炎。

可以说,各种胃炎持续存在,经久不愈,就是癌变的方向。慢性胃炎就是癌前病变。

这么说不是危言耸听。慢性化的炎症,是因为有持续存在的致癌伤害。这个伤害不除,一定进展到癌变。

三,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吃刺激性食物、三餐不定时等没有关系。那些可能带来急性胃炎,比如醉酒以后的胃部疾病,但是,没有致癌能力。

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丝毫致癌可能。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去进行什么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四,胃癌只有一个发病原因,那就是负面情绪长期困扰

长期持续的心理失衡,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导致胃壁细胞抗原化,不断凋亡。最终产生萎缩性胃炎后,进入肠化生状态。然后癌变。

在癌变完成之前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因致癌伤害的阻断清除而逆转。

所以,保持快乐心情,你就绝对不会有胃癌之忧。

回答如上。


春雷滚滚2


中药联合化疗对胃癌有没有效果?用研究数据说话

很多杀伤力大的肿瘤在早期的症状都不太明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此很多患者一发现已经是晚期,而全球范围的中晚期胃癌的西医疗效并不理想,那么,中医药在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就有了相当的发挥余地。近年来,中药在中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关于中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其中中药联合化疗在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近年也有大量的相关临床观察研究,主要探讨了中药联合化疗在提高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

1、提高生存质量

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思想已经从“无瘤生存”、“延长生存期”向“带瘤生存”、“改善生活质量”转变,近年来在中药联合化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均提示中药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有研究对62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及化疗联合中药组,观察中药对中晚期胃癌的疗效,结果:化疗联合中药组中位生存质量改善13例,改善率为41.9%,单纯化疗组生存质量改善5例,改善率为16.13%。(傅饶,廖斌《中西药结合治疗晚期胃癌探析》)

2、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中药联合化疗能显著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耐受性。徐艺、刘沈林等将34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化疗组和健脾活血方联合化疗组,观察血常规及胃肠反应,结果提示中药联合化疗组的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毒副反应出现少且轻,化疗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低于单纯化疗组。(徐艺,刘沈林《健脾活血方减轻气虚血瘀型胃癌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3、提高机体免疫力

大量研究证明中药联合化疗在增强患者免疫力方面有肯定且显著的作用。如以人参皂苷Rh2为主要药性成分的保健产品今幸胶囊,已有研究证明其在联合化疗的肿瘤患者免疫调节的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药学院向明教授在《今幸胶囊免疫调控功效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数据显示,化疗联合使用今幸胶囊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可以上调脾脏、胸腺和淋巴结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上调脾脏中NK细胞和TCR的比例,上调DCs表面CD86和MHCII分子,促进DCs成熟;促进血清中TNF-α和IL-2的分泌;下调脾脏中免疫抑制细胞Treg的比例;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辅助化疗的功效。

中药成分复杂,可作用于多个环节,因此,在抗胃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药抗胃癌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不少成果,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方面对胃癌的治疗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家装设计师大卫


对于胃癌而言,其早期的表现与症状特别‘隐匿”,基本上没有任何典型的症状,但是当出现一些相关的表现时,您就应该提高警惕了,很可能在后期会受到胃癌的威胁。

一般情况下,上腹部有不适感、腹胀、嗳气、疼痛、食欲减退是胃癌疾病最常见的初始表现:

其实而言,上腹部不适、疼痛感是胃癌的最常见的初始表现,一般这种疼痛往往是一种隐痛的感觉;另外的表现有:进食之后有饱胀感,而且会反复发作,不是特别剧烈,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一般很容易被误认为消化不良或者是慢性胃炎疾病,经常容易被大家所忽视。

另外,胃癌患者在早期时很可能也会出现嗳气和食欲不振的反应,同时还会伴有恶心和呕吐的情况。

反酸和烧心的症状:

胃癌一般经常会携带有胃部局部僵硬的症状,一般胃部的蠕动功能减退,进食之后,胃部不能进行正常的蠕动将食物向小肠排空,胃酸此时就有可能随着食管反流到食道位置,正因为如此,很可能出现反酸和烧心的感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出现了很长时间,这就需要谨慎胃癌的可能发生问题。

呕血、黑便以及便血的状况:

一般情况下,患上胃癌的问题时,肿瘤会破坏胃壁内的血管然后导致出血的问题,缓慢持续的出血状况会导致黑便问题,如果较大量的出血会导致便血,甚至会有呕血的问题发生。

贫血;

慢性胃内出血很容易会导致贫血问题的发生,一般的反应就是面色苍白、发黄;胃癌所导致的黑便与贫血一般会同时存在。

不明原因所导致的消瘦:

胃癌患者一般会有一种或者几种消化道症状,从而就会影响正常的进食情况,消化道功能被破坏很容易影响到营养素的摄入,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出现“莫名奇妙”的消瘦情况;如果出现短时间内明显的体重减轻,请各位应该警惕胃癌的发生。

保护胃肠道,谨慎预防胃癌,请您铭记这五点:

从日常治疗开始,根除幽门螺杆菌;
饮食多样,规律进食,营养多方面均衡摄入;
饮食中,应该减少生冷、辛辣、刺激、过凉或者过热的食物、腌制食物;
戒烟限酒,减少浓茶和浓咖啡的摄入;
靠谱减少压力,放松心态,适当增加运动。

胃癌,一种现代人群患病率极高的病症,从生活中出发,细心观察,靠谱预防,祝您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