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大人眼中的這些健康食物,對寶寶卻是“毒藥”,家長別再瞎餵了

小兒臟腑嬌嫩,尚未發育完全,為稚陰稚陽之體,與成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功能上存在缺陷,中醫稱為“形氣不足”。小兒腸胃發育不完善,腸道稚嫩而脆弱,胃中缺少胃液,食用生冷飲食、油膩食物或者穿衣不當著涼,就會使腸胃受損形成積滯,日久便出現厭食、消化不良、大便異常,從而導致各種胃部疾病的發生。

大人眼中的這些健康食物,對寶寶卻是“毒藥”,家長別再瞎餵了

一、週歲內嬰兒不宜食用的食物

1、蛋清

蛋黃嬰兒添加輔食不可缺少,嬰兒溼毒化解能力弱,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出現溼疹和蕁麻疹。

2、高湯

家長認為文火慢燉的高湯營養豐富,而且含鈣量高;液態更有利於嬰兒吸收。但高湯缺乏維生素,且“易生痰火”,嬰兒過多食用之後會造成“虛火上升”。

3、鹽

嬰幼兒味覺敏感,長期、頻繁食用鹽,造成“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洩”,對臟腑器官尤其腎臟造成很大的負擔,不利於生長髮育。

4、含牛初乳成分的奶粉

牛初乳不宜給嬰幼兒直接飲用,一些含牛初乳成分的奶粉其成分複雜,乳牛所處環境已汙染奶源,“恐小兒食而滯之”,故週歲之內最好不要飲用。

大人眼中的這些健康食物,對寶寶卻是“毒藥”,家長別再瞎餵了

二、斷奶後,不讓幼兒這麼吃

幼兒斷奶之後,飲食接近成人,但與成人相比,還是有差別,在飲食安排上儘量避免“陷阱”,不要讓寶寶在斷奶後吃出一籮筐問題。

大人眼中的這些健康食物,對寶寶卻是“毒藥”,家長別再瞎餵了

1、用湯泡飯

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飯前適當喝幾口湯能夠起到潤滑腸道的作用,使幼兒能順利嚥下食物。喝湯有益並不是說湯喝的越多越好,或者用湯泡飯。咀嚼食物不僅是將食物嚼碎,還要分泌出具有消化功能的唾液,幫助機體吸收,消化食物。湯泡飯過於鬆軟,孩子被動“偷懶”不嚼,使未經過磨碎和唾液包圍的食物,快速嚥下去,對脾胃造成一定傷害,日子一久則容易導致胃病。

大人眼中的這些健康食物,對寶寶卻是“毒藥”,家長別再瞎餵了

2、用水果代替蔬菜

有些幼兒不喜歡吃蔬菜,喜歡吃肉、水果。比如砂糖橘,很多幼兒都喜歡,酸酸甜甜,容易嚼,我曾見過1歲多的幼兒,一口氣吃十幾個砂糖橘,過多食用無形中影響主食的進食量。有些寶寶肉食吃的多,喝水少,常會大便乾結,家長會想用水果代替蔬菜,認為會緩解便秘的問題,其實不然。比如香蕉,很多家長都認為香蕉潤腸道,但香蕉屬於寒性,幼兒脾胃虛弱,多吃容易腹瀉、腹痛。

3、多吃飯

孩子挑食,導致魚肉蔬菜豆製品的攝入達不到生長所需。也有家長為了預防小兒肥胖症,減少孩子的脂肪攝入;實際上,孩子的生長髮育離不開脂肪、蛋白質等,造成“食慾缺乏,脾胃退行”等問題,同時影響生長髮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