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沂蒙山根据地:“我们家的报国故事”说给大家听……

“蒙山高沂水长 军民心向共产党红心映朝阳 炉中火放红光 我为亲人熬鸡汤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 添一瓤沂河水情深意长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一首《我为亲人熬鸡汤》,历久不衰,广为传唱。画中老人

沂蒙红嫂祖秀莲就是这首歌曲创作背景的原型之一。时间追溯到1939年初,年近50岁的祖秀莲参加了村妇女救国联合会,她和青年妇女一起,磨军粮、做军鞋,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沂蒙山根据地:“我们家的报国故事”说给大家听……

1941年农历九月,日本侵略军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扫荡。一天下午,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伍士执行侦察任务时,在桃棵子村南挡阳山下被鬼子5颗子弹打中,倒下后又挨了几刺刀。有一颗子弹从两腮穿过,牙被打碎好几颗;肚子被刺穿,肠子露在外面。敌人认定其死亡后离去。昏迷中的郭伍士被正在放羊的南墙峪村民张衡兰碰上,他帮助郭伍士用衣服扎紧肚子上的伤口后赶着羊往南引开敌人,并让郭伍士向最近的桃棵子村寻求救助。鬼子扫荡,桃棵子的村民纷纷跑到山上躲藏。祖秀莲的丈夫张文伦得了疟疾,行动不便,夫妻二人只能关紧院门,躲在家中。听着枪声越来越远,祖秀莲就出门倒水。一开屋门看见浑身是血的郭伍士,当吓得将手中的瓢掉在了地上。随即明白过来的祖秀莲口中连说,“你,你,我的老天爷……”几步抢了过来,用尽力气把郭伍士架进了屋里,让其躺在锅屋门口的一堆柴禾上,抠出他嘴里沾着的碎牙、血污,进行救治。晚上,扫荡的鬼子住进了桃棵子村。祖秀莲让本家的侄子张衡军等人把郭伍士背到庄后的看山屋子里藏起来。第二天,敌人走后祖秀莲烧了盐水,给他清洗了全身的伤口后,藏到西山半腰一块大卧牛石下挖好的一个洞里。

沂蒙山根据地:“我们家的报国故事”说给大家听……

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每有敌人下乡扫荡,祖秀莲就陪同郭伍士躲到这个石洞内,让张衡军他们从外边把洞口用石块垒起来,她守着郭伍士喂水喂饭,并说:“咱娘俩的命如今是一条,你放心,有我就有你。”时常到石洞躲敌人虽然很麻烦,可最让祖秀莲犯难的事,却是郭伍士的吃饭问题。那个年代各家粮食都不多,加之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又常在这一带驻扎,群众们都紧着腰带,把粮食和干菜拿出来支援部队。祖秀莲一家好几口人,天天吃的是糠团子、地瓜秧,连发疟疾的丈夫张文伦,也吃不上口真米真面。郭伍士后来回忆说,“张大娘就把自己藏得像金银一样的面,一回拿出一点来,做成面糊糊来喂我。我吃了完了她就把锅上的糊锅粑用水泡下来,给大爷吃,而她自己却吃糠团子。实在没得吃了,她就晚上纺线,白天到敌人占据的院东头或姚店子集上把线卖了,给我换点米、面吃。”待了一个多月,郭伍士的伤经历了感染发烧、化脓生蛆等险情,在祖秀莲的精心护理下终于好转,被转移到一个八路军医院里。临走时,祖秀莲嘱咐他,不管走到山南海北,一定捎个信儿来。郭伍士说,无论战斗到哪里也忘不了你这个“娘”。他在医院养好伤后,很快就回到了部队。沂蒙山根据地:“我们家的报国故事”说给大家听……

1947年复员时,郭伍士没回山西老家,在沂南县隋家店子落户成家,并开始四处寻找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张大娘。在旧社会,妇女大多没有名字,祖秀莲这个名字是后来取的,当时郭伍士只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是张大娘,可是在茫茫沂蒙山区找到这位张大娘谈何容易。1956年,历尽周折的郭伍士终于在桃棵子村找到了祖秀莲,他正式认祖秀莲为娘。1958年春,郭伍士一家搬到桃棵子村安了家。在随后的日子里,郭伍士对祖秀莲像亲娘一样伺候,每月都从享受的老红军待遇里拿出一部分给祖秀莲。上级供应给他的花生油,也都送给了祖秀莲家,还不断买好吃的孝敬老人。郭伍士后来又生育三男一女,祖秀莲帮着他拉扯孩子,这些后辈一直当祖秀莲是亲奶奶。1977年7月,祖秀莲去世。1984年,郭伍士去世后家人把他葬在了村南的山坳里,俯视守护着山脚下的祖秀莲坟墓。沂蒙山根据地:“我们家的报国故事”说给大家听……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今天,我们在寻找英雄。我们该思考,谁是英雄像沂蒙红嫂“祖秀莲”般的英雄事迹在中华大地上数不胜数,但是大多数都已被湮没,又有谁知道?我们,不该将英雄奉献,淹没在八卦中!尊崇英雄,才会诞生英雄!沂蒙山根据地:“我们家的报国故事”说给大家听……

近日,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起活动,寻找英雄。请你也向我们讲讲身边普通人的报国故事、谈谈心中的英雄情怀。一段文字、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只要你想讲的,我们会与您一同将感人的英雄故事与大家分享,让不朽的英雄精神绽放光芒。

沂蒙山根据地:“我们家的报国故事”说给大家听……


中国人,请致敬!有时间,去看看他们!让英雄,永不独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