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小滿: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小滿: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俗話說“小滿小滿,麥粒漸滿”,到小滿了,顧名思義,就是這個時候的麥子越來越飽滿,眼看快要豐收了。北宋時候的歐陽修有一首描述小滿的絕句:“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這個時候花開始謝了,但是麥子茁壯地長起來了,灌尖了,麥粒逐漸飽滿起來,搖搖晃晃笑得很嬌憨,人心裡頭的那種飽滿也漸漸豐盈起來了。

小滿是夏天的第二個節氣,每年的5月21日前後,太陽到了黃經60度,小滿就來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這句話多美,讓我們想起現在說的“小確幸”,“小得盈滿”,得到一點小小的收穫,有可以把握住的東西,心裡漸漸滿足起來。在中國北方,麥子之類的夏熟作物從這個時候開始抽尖豐盈,但還沒完全成熟,這個成長的過程就是小滿。“小滿三日望麥黃”、“小滿十日滿地黃”,從這之後一天比一天接近豐收了。

這個時候的鄉間是充滿情趣的,唱著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可以看見麥浪翻滾了,在陽光底下,風一吹,麥子真像波浪一樣。還有糧食香,新麥子的味道開始沁人心脾了。諺語說“小滿不滿,乾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也就是說看小滿就能知道年成怎麼樣,如果小滿的時候,雨下得不足的話,之後就沒有辦法插水稻了。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我們看這個“滿”字,左邊是今天的“氵”,右邊是“㒼”(liǎng)字,《說文解字》解釋說:“滿,盈溢也。從水㒼聲。”也就是它豐盈到能夠溢出來了。“滿”的本義就是水的充盈。那“盈”跟“滿”又是什麼關係呢?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盈”字的小篆下面是個皿墩,就是器皿。上邊滿滿地堆著東西。《說文解字》解釋說:“盈,滿器也。”也就是說“盈”的本義是儲存滿了的器皿。所以水或者是其他東西裝得滿滿的狀態叫作“盈”。《左傳·昭公五年》裡面說“設機而不倚,爵盈而不飲”,“爵”是用於飲酒的三足青銅器,“爵盈”就是酒已經滿滿的了,但是不喝。所以引申為凡是處於滿溢狀態都可以稱為“盈”。大家經常說月亮盈虧,人有的時候“盈盈自喜”、“物質豐盈”,我們現在說“賓客盈門”、“熱淚盈眶”、“惡貫滿盈”,用的都是這個字。

可以看出,“滿”和“盈”其實是同義詞,它們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時代的先後,“盈”用得更早,戰國以前就已經在使用了,比如《孟子》、《左傳》這些文獻,大都只用“盈”而不用“滿”。“滿”在戰國後期才開始大量使用。後來“滿”逐漸擴大了使用的範圍,從水充盈這個本義擴大成了到處都是、無所不在等意思。

我們經常說“佈滿”,從天上的陰雲到人心中的疑雲,還會說滿大街的跑、滿世界的轉,這就是無所不在的意思。唐代詩人劉方平在《春怨》裡寫:“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什麼意思?“梨花滿地”,就是滿滿的觸目都是,所以我們經常說“賓客滿門”、“滿目蕭然”、“滿面塵灰”。當然再引申到人心的滿足,對這件事情的滿意,祝福別人諸事美滿,都指全部充實、不留餘地。小滿呢,只是小小的滿,倒不是不留餘地的,小滿之滿恰恰是留有餘地的滿。到了這樣一個時間,就知道人心中的留白,花未全開、月未圓。恰在此時,要豐盈沒飽滿的時候,小滿來了。

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跟氣候變化相關。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看見小滿的三候了:“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小暑至。”小滿的時候,苦菜花其實是特別美的,菜也好吃。原來在農村,苦菜花是大家普遍食用的野菜。 《詩經·唐風》裡就有這樣的句子,“採苦採苦,首陽之下”,就是在首陽山下采摘苦菜,為什麼呢?因為苦菜是古時候救荒的糧食,野菜也是可以充飢的。為什麼過去會唱“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有的時候,它是能填飽肚皮,作為糧食補充的,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風俗。大家知道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充飢最重要的東西之一,就是苦菜。苦菜學名也叫敗醬草,李時珍稱它為“天香菜”,能清熱、涼血、解毒。《本草綱目》裡面還有相應的記載。

“二候靡草死”,就是小滿節氣的時候,那些喜陰的、枝條細軟的草,在越來越強烈的陽光底下開始枯死了。什麼是靡草?《禮記》的註解說:“草之枝葉而靡細者。”就是那些經不起曝曬的小草。小滿時候,北方也都進入夏天了。在陽氣日盛的時候,細小的草枯死了。

“三候小暑至”,後來在《金史志》裡面改成了“麥秋至”。理由是照《月令》上的說法,四月“麥秋至”,五月“小暑至”;而小滿是四月中旬的節氣,所以把它們改換過來了。“秋者,百穀成熟之時,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也。”你看這多有意思,雖然還是在夏天,但是秋收的麥子已經在這個時候都熟了,能收割了。這都是古人長期對自然界的物象進行觀察的經驗總結,裡邊充滿了生活的智慧。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滿的習俗呢,有“祭車神”和“祭蠶”這兩個古老的傳統。江南一帶有個說法,叫“小滿動三車”。所謂“三車”,就是水車、紡車和牛車。傳說萬物有靈,車身是白龍,它是掌管三車的神靈。在小滿這天,農民會在水車前頭放魚肉、香燭來祭奠車神。比較特殊的祭品就是白水一杯,祭祀的時候潑入田中,有祝願水源充盛、雨水充足的意思。小滿這一天,為什麼還要祭蠶蟲呢?傳說小滿也是蠶神的誕辰,南方養蠶比較多,蠶是很嬌寵的東西,有時候難以養活。我記得我們小時候,都有養蠶寶寶的經歷。在小學的時候,老師讓我們採桑葉,看蠶寶寶在上面吃桑葉,一點一點長大,然後觀察它的冷熱、乾溼,等著那個蠶寶寶吐絲。想起來,蠶寶寶確實是很難養的。而過去人們還指望著蠶絲做成紡織品去換錢,所以就特別在乎小滿這個時候。幼蠶開始孵出來了,桑葉也比較充足。這個時候,人們就會用米粉、麵粉做出像蠶繭一樣的小吃,人也吃這些東西,也供神,祈禱今年的蠶寶寶吐絲也能夠豐收。這些節氣習俗,其實都是人心的一種期盼,希望風調雨順,天人合一。

人在小滿的時候,也要注意養生。你想,這時候天氣太熱了,人呢,就要清熱養陰,要溫補。在我的印象裡,小滿是喝湯的季節,也就是中醫所謂的 “去溼邪”。現在呢,城裡的孩子對這個季節沒有什麼概念了,我記得有一次上課的時候,剛好是小滿當天,我就跟我的學生說:“今天是個節氣,小滿了。”有一個小姑娘當時就問我:“老師,有大滿嗎?”我就愣了:“沒有。”這個小姑娘說:“那有小暑、有大暑,有小寒、有大寒,有小雪、有大雪,你說為什麼有小滿,沒有大滿呢?”我忽然覺得她問了一個特別好的哲學問題,之前我們說了,麥粒抽尖,豐盈飽滿,逐漸要走向豐收,這個時候農民心中有小小的滿足。但是中國人的喜悅從來都是“小得而盈足”,在“小確幸”裡有他的小歡喜,不敢奢望天上掉餡餅的大滿。你說什麼叫大滿?比如說今天買個彩票,突然就中了上千萬的頭獎;選秀,忽然就成了爆紅的明星,這些大概就是我們理解的大滿吧。但是靠天吃飯的中國農民寧可相信小滿,讓凡事都循序漸進。

在小小的滿足裡有小小的安寧與踏實,沒有大滿,就不會有大失落。所以你看,小滿是個節氣,但它何嘗不是一種哲學呢?

推薦書目

推薦書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文字構成文章,

文章留住文化,

漢字就是中國人的“心”。

和于丹一起,

品味漢字的匠心獨運,

找尋我們的“心之所起”。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