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故鄉的野菜6:我們叫它水白菜,承載了太多國人的記憶

在老家,有一種植物我們一直叫她“水白菜”,一直到後來上學學習了那篇課文《挖薺菜》才知道,這植物叫薺菜。

故鄉的野菜6:我們叫它水白菜,承載了太多國人的記憶

每年三月草長鶯飛的時候,也是薺菜茂盛生長的時期,滿地的薺菜鋪滿麥田的縫隙。在溫暖的春風裡,我飛快地完成作業,約上小夥伴,跨上小竹籃,帶上小鏟子,一股腦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我急切麥畦上尋找那剛剛返青或是跟泥土一樣顏色的薺菜葉。挖出一棵,就是心中歡喜,我趕緊用手把薺菜小心地從土裡拉出來,抖抖帶出來的土,輕輕地放在竹籃裡,然後繼續尋找下一個驚喜。

我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薺菜都是熟悉的,這不僅源於它的常見,更源於它的美味。在我的家鄉薺菜的做法繁多,可以做湯、涼拌、炒著吃也可以做餡。薺菜餡的餃子再放點五花肉,別提多美味了,現在也一直是我的最愛,每年春天都會為了這口吃的去,田裡挖薺菜。

故鄉的野菜6:我們叫它水白菜,承載了太多國人的記憶

薺菜還是一位中藥,它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名醫別錄》記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本草綱目》記載“明目,益胃。”中醫實踐證明,其對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疼等有一定療效。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疼等。我想這大體也是全國人民從古至今都喜愛它的原因之一吧。

故鄉的野菜6:我們叫它水白菜,承載了太多國人的記憶

我們來看看祖輩們對它的評價吧。

其實早在《詩經》裡就有人們對薺菜的評價啦。《詩經·穀風》: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意思是說:邁步出門慢騰騰,腳兒移動心不忍。不求送遠求送近,哪知僅送到房門。誰說苦菜味最苦,在我看來甜如薺。你們新婚多快樂,親兄親妹不能比。

美食家蘇東坡對薺菜也很是親睞,親自採摘、烹調,有道薺菜羹就叫“東坡羹”。范仲淹的《薺賦》很短,有四句排比:“陶家甕內,淹成碧綠青黃;措大口中,嚼出宮商角徵。” 分明寫自己自己咀嚼薺菜,竟然嚼出了宮商角徵音樂般的感覺的感覺。薺菜粥又叫“百歲粥”,《本草綱目》載“薺菜煮粥,明目利肝”。

在你的家鄉,薺菜都有哪些經典的做法?歡迎大家來交流!

我是尚菌堂小夢,關注三農,關注家鄉,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