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上回说到宫氏兄弟临终托扇,廉泉收了十二箱扇册,这篇便说接下来的故事。

果然,廉泉不负所托,购得这份收藏,又不断补充完善,成了近代最牛的扇面收藏家,连两江总督端方也说他家扇面是“宇宙之奇观”!廉泉对王建章尤其钟爱,因为王建章别号砚田庄居士,所以在小万柳堂专门搞了一间砚田庄放他的画,这二十四幅扇面装成的册页也叫做砚田庄扇面册。

廉泉喜欢古人书画,却是个新派人物,他参加过维新派的公车上书,也结交过孙中山,他的夫人吴芝瑛还是秋瑾的闺蜜。——不是那种塑料花姐妹,而是真正的过命交情,秋瑾牺牲之后,廉泉夫妇冒着杀头的风险替秋瑾收殓安葬。他们见惯了世事沉浮,变幻无常,也知道乱世里的这些宝贝终究难逃贾赦贾雨村之流的惦记。自己所能做的事,就是先把它著录出版,化身千百。

我们之前讲过,著录和出版,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著录是没图的,只能描述一下画的尺寸、画面和题跋内容,但造假的人,也可以照着著录的描述去造;而出版是有图片的,珂罗版印刷技术发明之后,很多艺术作品开始以清晰图片出现在一些画册和报刊杂志上。在艺术品鱼龙混杂的如今,老出版无疑成为了作品的保真证书,因此也能拍出更高的价钱。

而最早把珂罗版引进中国的,就是廉泉创办的上海文明书局。所以说,今天我们能看到晚清民国的老出版,首先要感谢“中国珂罗版之父”廉泉。

民国三年(1914年)文明书局出版了《名人书画扇集》,全是小万柳堂收藏的扇面,包括明四家、四王吴恽、董其昌、黄道周、王建章这些名家作品,一共60册,卖60大洋一套。同年,他又委托日本画报社为砚田庄扇面册出版了一个专题:《王建章扇面帖》。这二十四幅扇面的分量,可想而知。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这回名家递藏加老出版的作品还有不少。比如这幅赵之谦的七言对联,是老赵最擅长的魏体行楷。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Lot 212

趙之謙(1829-1884)

行書七言對句

紙本 立軸 對聯

165× 45.3 cm 約 6.7 平尺 × 2

ZHAO ZHIQIAN (1829-1884)

Seven-character couplet in running>

ink on paper, a pair of hanging scrolls

HKD 1,000,000 - 1,200,000

RMB 810,000 - 972,000

USD 130,000 - 156,000

学魏碑的很多,但是赵之谦的厉害在于他天分绝高,能够在行楷中参入篆隶并且消化魏碑的养分,分清哪些是古人笔法,哪些是匠人刀笔。所以他的线条雄强又活泼,在纸上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充满了魔性的节奏感。

这也是一件老出版,民国时候西泠印社出版的《悲庵胜墨》里就有收录,不光如此,还有一溜名家收藏加持。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对联的第一任主人也就是上款人,叫做“纯甫”一兄,按年代推算,很可能是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字纯甫),他比赵之谦大一岁。

后来这幅字归了陈叔通,陈叔通这个人现在知道的人不多,其实他是大人物,民国时候的商务印书馆老板,解放后当过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也是一位大收藏家,收了很多书画精品,包括去年拍了3亿多的那幅《黄山汤口》也是黄宾虹替他画的。

而对联的最近一任主人更是书画圈人人皆知的大牛,傅申老爷子。老爷子在中国书画领域的鉴定权威当然不用多说,还盖了自己的鉴藏印:君约过眼。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傅申老爷子也是本季《国家宝藏》节目收官的最后一位护宝人。

说到名家收藏,自古以来,很多大画家都是大收藏家。张大千、徐悲鸿、吴湖帆、程十发都是近现代书画圈里著名的收藏家。他们对于收藏的热爱绝不是为了一时心血来潮,更多的是希望从前辈原作中汲取营养,以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积技”是他们收藏的终极目标。就像有人评论程十发的高明之处,就是把各家所长能糅合在一起而不露痕迹。这回,拍场里来了一幅程十发的旧藏山水,更要命的是,作者是画事君的偶像恽寿平!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Lot 255

惲壽平(1633-1690)

天香書屋圖

設色絹本 立軸

183.5× 54 cm 約 8.9 平尺

YUN SHOUPING (1633-1690)

Landscape

ink and colour on silk, hanging scroll

HKD 800,000 - 900,000

RMB 648,000 - 729,000

USD 104,000 - 117,000

画事君说过: 如果回到古代画坛,如果想找一个画得好的可以被称为“国民老公”的人,恐怕应属恽寿平。范宽李成虽好,但过于严肃,四王四僧也高,但各有所好。而恽寿平,我就没见过有人不喜欢他的画,从来没有。

虽然恽寿平最出名的是没骨花卉,其实他最早是画山水的。他的山水早期取黄公望笔法,于荒率中见秀润。中年以后,吸取王蒙等宋元大家的长处,最为精彩。

这幅《天香书屋图》就是仿黄鹤山樵(王蒙)的,多用王蒙的牛毛皴法,但跟王蒙又有区别。王蒙的画喜欢一个满,满天的牛毛皴,笔墨满满,气息满满,内心里也纠结满满,这是王蒙《具区林屋图》的局部,密集恐惧症慎入。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而恽寿平喜欢一个飘,山水和他的人一样,颜值高,潇洒不羁爱自由,飘飘有凌云气。即便是笔画最密的地方,也还透着空气和灵气。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那么问题来了,恽寿平的山水辣么好,为什么后来以画花卉出名?很多书上说是因为他的好基友王翚也画山水,而且画的比他还好,恽寿平无法接受只能当天下第二的事实,干脆不爱就拉倒,放弃山水改花卉了。其实,这只是清朝人的一个段子,并不可信。恽寿平确实佩服王翚的山水画,但他并没有因为王翚而放弃自己的山水画创作。学术界早就证实,至少在恽寿平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是画了大量山水画,而他早在二十几岁就认识了王翚。

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在那个时代,主流审美,包括皇帝,最赏识的还是四王的山水。甚至在四王里面,连王翚的山水都有点太小清新了。主流评价最高的是四王里年纪最小的王原祁,都说他笔力深厚,笔里有金刚杵。

王原祁曾多次临仿元四家当中的吴镇(梅道人),60岁那年,他画了一幅《仿梅花道人山水》,现在收藏在故宫。三年之后,他又画了一幅《《仿梅花道人山水》,这幅画曾经归清代收藏家王祖锡,后来流入日本。1919年,刊登在日本南画泰斗富冈铁斋编的《四王吴恽》画册里。199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原祁画集》里也收录了它,也就是这回拍场上的这幅。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Lot 256

王原祁(1642-1715)

擬梅道人山水圖

康熙乙酉(1705)年作

水墨紙本 立軸

124× 44 cm 約 4.9 平尺

WANG YUANQI (1642-1715)

Landscape after ancient masters

Dated kang xi yi you (1705)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HKD 8,000,000 - 12,000,000

RMB 6,480,000 - 9,720,000

JPY 110,720,000 - 166,080,000

USD 1,040,000 - 1,560,000

王原祁的金刚杵当然不是浪得虚名,他作画比开挖掘机还累,或先树后石,或先石后树。一山一石,一枝一叶,淡擦枯皱,层层积累,从琐碎到浑成,然后再粉碎,再浑成。所以他的山水石骨分明、阴阳凸现,立体感很强。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这两件《仿梅花道人山水》虽然都是自称仿吴镇的笔意,但仔细看,跟吴镇的风格还是有不小的区别,更多的地方倒是像黄公望,特别是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的特点更是与黄公望一脉相承。为什么呢?还是因为王原祁从小临摹黄公望,他对黄公望的景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至老不衰,画作不知不觉就流露出黄公望的味道了。

大数据说明问题:在王原祁的《麓台题画稿》53则画跋里,仿吴镇的有5幅,在元四家里排第二,但是仿黄公望的有多少?25幅!说他是“清朝黄公望”,一点也不过分。

见过了“清朝黄公望”,您知道“明朝马远”吗?就是明朝宫廷画家王谔。“明朝马远”这个头衔,还真不是吹的。明孝宗皇帝亲口称赞他的山水画:“王谔今之马远也”,是不是有点钦定的意思?

的确,在宋元之后,能把“马一角”风格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也只有王谔。据说后来的画商,遇到王谔的这类作品,都千方百计加上马远的款,因为实在太像了。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Lot 250

王 諤(明)

雪山論道圖

設色絹本 立軸

180 × 81.5 cm 約 13.2 平尺

WANG E (ming Dynasty )

Snowscape

ink and colour on silk, hanging scroll

HKD 2,800,000 - 3,500,000

RMB 2,268,000 - 2,835,000

USD 364,000 - 455,000

不过,王谔不止一面,他的山水也有另外一种风格,比如山东博物馆的《寒山图》和这回拍场上的《雪景论道图》,都用正面全景式构图,所画雪景,不落俗套,行笔简洁而意境高古。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片苍茫之中,高士踏雪访友,所为何来?或许是《世说新语》里的“雪夜访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对于喜欢高古,要追求宋元的藏家,“清朝黄公望”和“明朝马远”恐怕还不够味。么事,这回真有几件宋人书法!

比如这幅行书偈语,虽然不到一平尺,却是南宋末年兀庵普宁禅师的手笔。我们之前说过,从宋元直到明末清初,有不少僧人东渡日本。兀庵普宁曾经在日本传法六年,开创了临济宗兀庵派,也留下了不少墨迹。他的字以禅法入书法,,写得严谨庄重,用笔峻密险峻,有黄庭坚行书的笔意。后来日本禅僧宗峰、一休宗纯等也推崇黄庭坚笔法,由此影响了日本的书坛。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Lot 276

兀庵普寧(1197-1276)

行書偈語

紙本 立軸

30 × 29.5 cm 約 0.8 平尺

WU’AN PUNING (1197-1276)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HKD 500,000 - 600,000

RMB 405,000 - 486,000

USD 65,000 - 78,000

大家都知道,这年头,真正的宋人书法不容易找,宋画更不用提了。所以听说这回来了一幅宋画,还是宋徽宗画的花鸟!画事君吓得都快站不住了,赶紧找图来看。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Lot 242

宋徽宗(1082-1134)

白梅小禽圖

設色絹本 立軸

23× 24cm 約 0.5 平尺

SONG HUIZHONG(1082-1134)

Bird amidst blossoming plum

ink and colour on silk hanging scroll

HKD 1,200,000 – 3,000,000

RMB 972,000 – 2,430,000

USD 156,000 – 390,000

市场上有真的宋徽宗吗?

严格说来,没有一点争议的徽宗真迹,这个真没有。

包括当年创天价的《写生珍禽图》,有徐邦达、谢稚柳先生的认可,但是学术也仍然有很多争议,更不要说铺天盖地的新仿老仿了。

不过,仔细看这幅《白梅小禽图》,确实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首先构图上,严谨工细,是典型的宣和体,

在细节上,有很多地方,也跟宋画特别是徽宗时期作品很相似:

比如梅花的画法,用淡墨细线勾勒,外围点白粉,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这是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的宋代无款《桃枝栖雀图》局部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这是四川博物馆藏宋徽宗《蜡梅山禽图》局部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这是故宫收藏的宋徽宗《梅花绣眼图》局部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这是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宋徽宗《桃鸠图》局部

再比如鸟的眼睛,黑眼珠和外面的一圈白粉都很明显,显得炯炯有神。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桃枝栖雀图》局部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梅花绣眼图》局部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这也是一件老出版。近代最早提到这幅画的人是日本人早崎梗吉,他是波士顿博物馆的早期买手,在中国收了不少国宝。而此作正是早崎梗吉来华考察时收到的。1928年,日本为庆祝昭和天皇登基大典,此作与其他历代名画一起展览,并且出版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后来《湖社月刊》也引用过这幅画,可见此作之价值。

还有没有更好的鉴定手段?忽然想起前几天的新闻,故宫发布《千里江山图》的体检报告,对徽宗时期的书画绢质进行了检测对比,尽管都是宋朝宫绢,但是经纬密度真的不一样:《雪江归棹图》是公认的宋徽宗真迹,绢也是最密的,可以算一级宫绢,《千里江山图》算二级宫绢;《听琴图》《芙蓉锦鸡图》这些大名品只能算三级宫绢,也就是说,凡是被认为宋徽宗代笔的作品跟宋徽宗用的绢比基本上差了两个等级。

如果有条件检测一下,《白梅小禽图》的绢会是什么等级?好奇期待ing......

说到底,收藏的事,就是喜欢,就像红楼梦里的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守着那二十把好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其中之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东京中央香港2018春季拍卖

“求扇一页,胜画三尺”,收藏家临终前给他留了12箱扇册|画事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民国画事更多精彩内容

这样的老太太世间不会再有——张大千传奇女弟子方召麐

画出伦勃朗之后,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赵孟頫和王羲之?丨画事

抽根烟冷静一下,猜猜这幅达芬奇能卖多少亿?丨画事

看完这些不说人话的艺术评论,感觉说都不会话了丨画事

他活了九十多岁,一心一意当了一辈子“花痴”|画事

这儿有一片拍卖的蓝海,最最适合捡漏!|画事

鲁迅笔下,阿Q打进尼姑庵没抢到的宣德炉,有啥好?丨画事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