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的小學生,中學生成績好壞真的全靠拼家長嗎?

燕北閒人


家長的拼和不拼,孩子表現會有大不同。老師有責任,但是老師站在講臺上所講課的過程,是面對全部的學生,你的孩子在學校能否紮實的掌握老師所教的知識,老師只能通過平時授課的過程和考試結果來進行評價。

而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心理動態變化,在學習過程當中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在哪些學科方面出現了漏洞,如果家長能夠及時發現,及時補救,孩子就能夠在應試這條路上走得更順暢。

義務教育階段老師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不可能像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私塾老師上門手把手的服務。所以老師也不可能細緻到關注每一個孩子出現的知識點漏洞,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還不及時補位,孩子的一個漏洞到很多個漏洞倒一片漏洞,,成績就會直線下滑。

家長的拼音其實更多意義上是一種態度,包括這樣的幾個組成部分:

1.關注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面臨的各種階段性的壓力和困惑,隨時幫助孩子減壓。

2.培養孩子端正的學習態度,幫助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學習上出現的困難和障礙。

3.整合自己能夠整合的一切資源,為孩子的成長添磚加瓦,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引導孩子努力向前。

所以在整個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越拼,態度越端正,越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整合更多的資源,孩子除了在學習上能夠獲得較好的成績之外,綜合能力也差不了。


九鬥學生心理


成績好壞全靠拼家長,這個說法太絕對了,只能說,跟家長的關係很大。

我們家從小就很嚴格,我媽媽也是一名老師,很重視我們在學校的表現和成績。她不會說天天盯著我們、輔導我們作業,而是限制我們玩的時間,大學前都沒有給我們配備手機,不允許我們偷看電視,每個星期只能玩一個小時電腦,而且電腦在老媽的房間裡,只要她出門,房間就會被鎖,我們就不能偷偷玩了。所以說,我媽對於我們的學習習慣要求很嚴格,但是不會手把手教,從這一方面看,並不是拼家長,而是拼教育方法。

成績的好壞除了跟家長有關,也跟孩子自己和老師有關。孩子自己不想學,總是打罵也沒用,只會激起逆反心理。而如果老師在學校沒有做到公允,總是偏心成績好的學生,輕視成績一般和不好的學生,或者說,本身教學方法有問題,導致孩子不喜歡,那麼孩子的成績很難上去。怎麼說,我們都是經歷過學生時代的人,一旦討厭一個老師,像我,就會順帶討厭這個科目,就會不聽課,作業不認真做,成績就會越來越差。

所以,成績的好壞,要拼家長,也要拼老師,更要拼自己。

這裡是茯苓呀的回答,歡迎關注,一起討論。


茯苓呀


孩子的成長與老師和家長都有關係。


孩子本身就在成長當中,而且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裡面度過的,老師跟孩子接觸的時間會比較長,而且,有些孩子認為老師就是自己心目中做什麼都是最對的人。因為這些爸爸媽媽都不會教孩子,只有老師教了,在孩子心目中會形成一種習慣的。老師的一句話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就是這樣子的,因為還有一部分的孩子不是正常類型的。

家長扮演著孩子生活的另一半,家長得到一言一行也會影響孩子,如果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的,孩子就會多聽老師的一些建議,而不是父母的,這都是父母造成的一些情況。諸多此類的情況很多,所以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成績也是有一定的影響。

最後是孩子本身的問題,由於家庭環境,學校環境,自身的生理,心理,與人交往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因素之類的東西。會影響孩子的判斷,使孩子們無法走出正常的道路,玩遊戲就是讓孩子迷失的一個原因。

導致了孩子厭學,不想在學習東西,就會成績下降了。

總之,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僅僅是靠家長就可以了,要從多個方面來考慮問題,清楚的知道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在哪裡,找出原因,才是讓孩子提升成績的辦法。沒有絕對的事,反正,我覺得三者都有責任,不必推辭。除了刺頭,我覺得就是這樣的。


燭光言教


在學習上,我把學生分為三種。第一種,優等生。成績很優秀,很乖巧,在學習上基本不用家長老師操很多心。第二種,次優生。成績雖趕不上優等生,但是隻要稍加努力矯正,他們同樣可以在學習上讓家長省心。第三種,普通生。這類學生在學校老師抓他們的學習是蜻蜓點水,來心情了,指導幾句,平時就是用力抓,他的成績也幾乎不會有顯著的提升。

如果您的孩子是第一種,那麼,恭喜您,現階段,孩子的學習只需要您在態度上多支持就可以了。

如果您的孩子屬於第二種或者第三種。那您如果對孩子的學習有較高期望值的話。家長不拼,不努力,單靠孩子自身是很難取得學習上的突破的。

孩子的學習確實是一個複雜的,但又很系統,很科學的工程性問題。如果依靠簡單的辦法就能達到預期效果,那可能有點簡單。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牽扯到的最多的問題,其實質就是如何把握孩子的學習心理過程的問題。再一個就是知識闖關和重複性熟練運用的問題。當然還有學習方法、學習技巧、思維方式訓練與糾正等問題。

孩子學習成績不能頂優,帶出來的問題可能不是簡單的一兩個。他所隱含的問題一定深遠持久而複雜多樣。諸如家庭環境,孩子成長過程的危機教育,周邊社會環境,學習大環境與小環境,學習自信心等。家長如果不能找出問題的根源,並逐一糾正,那孩子學習的提升可能就只有聽天由命了。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中是與孩子在一起時間最長的社會成員。也是最有能力影響和干涉孩子學習、生活行為、心理活動的人。作為成年人,我們有著比孩子更加成熟的心智,更加穩重的控制力。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對孩子成長細節的關注與幫助,有利於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家長在孩子還沒有有穩定的自制力以前,努力關注孩子成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人生髮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有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可以關注我,以後將更多的與您分享孩子學習成長的經驗。


GQ學習法


“全靠”兩個字,有點極端,但家長引導,確實對孩子成績好壞,起決定性作用。

一個有學識的家長,就是孩子的優秀引路人。

知識學習方面,什麼階段應該教會他什麼,成長過程中,應該給他補充什麼知識,學習過程告訴他用什麼學習方法,幫他買什麼課外書籍。

待人接物方面,怎麼跟學校的老師溝通,怎麼和班上的家長相處,跟同學衝突,用什麼方法解決。

興趣愛好方面,關注孩子的特長,幫他選擇業餘愛好課程,培養適合孩子的特長。

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幫孩子想辦法找問題,補漏洞,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升學的時候,研究目標學校,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學校。根據孩子的水平選好衝的學校,保的學校。

上面說的這些,如果家長做到了,孩子就可以順利很多,如果家長啥也不知道,兩眼一抹黑,孩子碰壁了才知道痛,成長就沒那麼順利了。

你說,家長不重要嗎?


春暖花開003


你想拼什麼?老師你能管了嗎?社會你能管了嗎?家長要好好管自己,也要好好管孩子,這是你必須做到的,也是你只能做到的,如果你管不了自己,管不了孩子,那就是家長的失職。


王西海高效學習法


我贊同那個老師的觀點,六,七十年代,由於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低,這個問題不突出,現在整個社會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了,社會競爭激烈關心孩子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了,家長的關心,努力作用越來越明顯。另外現在教材的深度,廣度,難度比過去深的多,很多知識是家長的言談活語中薰陶出來的,平時遊戲中,曰常生活用慣輸的,由其是語文,如果平時就長語言中修辭,典故,成語很豐富,孩子的語文學習就不困難。曰常生活中的科學常識,自然現象儘量給孩子解釋清礎。家長文化程度低,小學初中階段你能和孩子一起學習一兩門課嗎?,我本人的英語就是九十年代和兒子一起學的。婦妻共同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紛圍配合老師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有一點,一個班五十六名學生的狀況不改,家長必須努力,這是咱們的特色。家長不努力,即便你持別有錢請專職高師持繼的不間斷的輔導成績也不一定很好。你真的想讓孩子成才嗎?如果你的孩子不是才智過人,你必須投入足夠的精力和財力,這也許會是今後新的社會矛盾。


零後999


這種說法不完全對,也有跡可循。

在小學階段,孩子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如果每天家長都檢查一遍,隨時發現孩子的錯誤,及時糾正,那麼日積月累,孩子哪方面不足,你就會做到心中有數。隨時幫他補回來,自己不會,在網上可以查閱,很容易孩子成績就好。如果在補課班那就不一樣了,畢竟那裡孩子多,老師有時也照看不過來。小學階段正是打基礎的時候,如果你能做到時時監督他,那麼他的成績自然而然就上來了,他自己有自信心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知道學習好不但有面子,而且在班級還有許多優先權,哪個老師不喜歡學習好的孩子,對家長也是刮目相看。

到了中學,如果你小時候不怎麼管孩子,那麼到了中學,孩子的弱科就顯示出來了,靠課外補習那點時間根本不夠,學校作業也很多。如果想幫孩子把成績提高,那就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時間,特別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叛逆強,有自己的主意,弄不好還會適得其反。

在你決定生下他的那一刻,你就應該懂得,你的生活不在隨心所欲,教育要從小時抓起,不要等到孩子大了才後悔,今後的社會不是比你多富有,金錢不是永遠保值的東西,而培養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孩子,是你最成功的投資。


四姐笨榨豆油


現在教育就是應試教育,中高考只看成績,絕大多數家長 學校 社會也是這樣,而且是相對成績,不是絕對成績,就是孩子學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比別人家孩子學的好,考試分數比別人家孩子高。現在家裡孩子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孩子學的普遍比較好 這樣考試題越來越來難,越來越變態才能分出高低,孩子學習內容越來越多。在學校因為課時規定老師能完成教學要求的內容就越來越很緊張,課堂作業 練習更多的放到課下,所以課下孩子還是很辛苦。現在的孩子真的很辛苦可憐!這點不是普通老師 普通家長 某一個學校能改變的。


天使與海豚50949762


如果說小學生成績的好壞和家長的重視度有關,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小學階段是孩子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到了中學,則主要靠學生自主學習了。習慣好的孩子,大都成績良好,而一直都要靠家長監督的孩子,難有優者。更何況知識更新那麼快,有多少家長能從小學一直輔導到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