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我的手機有毛病······

我的手機有毛病······

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則公益廣告:

在一家維修店裡,有一位焦急的老人,他手裡拿著一部手機。

他對年輕的店員說,“我的手機一定是出毛病了,請你幫我修一下。

我的手机有毛病······

店員接過手機,仔細查看。老人顯得很緊張,一直盯著店員在檢查的雙手。

不一會兒,店員告訴他:“大爺,您的手機一點毛病也沒有啊。”

沒想到,一聽這話,老人並不開心,反而更加焦慮了。他再次詢問:“你確定我的手機沒有問題嗎?”

店員肯定地說,“大爺,是的,您的手機什麼問題都沒有。”

就在店員回答的一瞬間,老人終於難以控制自己,淚如雨下。他自言自語地說道:“我的手機沒有問題……那你說,我的兒子為什麼從來不給我打電話呢……

我的手机有毛病······

我的兒子給我買了這部新手機,

為什麼從來不給我打電話?

也許對這個“兒子”而言,買了手機,似乎“孝”就盡到了。但是他忘了,讓老人真正開心和期盼的,不是一部新手機,而是手機那頭孩子的每一條消息。

湖南衛視播出的綜藝節目《兒行千里》中提到一個問題:你能做到每天與父母通電話嗎?

有位觀眾說到:“上學的時候還能堅持一週兩次,上班後差不多一個月一次吧,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我都不會主動和父母打電話。”。

有的觀眾說,打電話不知道聊什麼,有的覺得電話裡的父母太嘮叨,還有觀眾覺得,每天在朋友圈會發自己的生活,讓父母看到就夠了……

很多子女就這樣堅信著來日方長,肆無忌憚地消耗著有限的親情。

我的手机有毛病······

誠然,父母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本就應當各自獨立。

可是,人之暮年,對於親情的渴望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一位很少見到自己子女的“空巢”老人說:“孩子們走後,我和老伴兒突然變得特別親……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情緒變得空前濃厚。”

“有一個決定,應當算是我和老伴兒最後的決定了。這個決定我們誰都沒有說,只是彼此心照不宣。那就是:如果我們中的一個先走了,另一個就緊隨其後,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以承受一個人的老年,一個離世,另一個絕對無法獨活。那樣實在太孤獨了,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乾淨。”

我的手机有毛病······

畢淑敏在文章《孝心無價》中說:“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小時候,他們是我們的全部。

他們總在旁邊擔心著、支持著、關心著、嘮叨著。

後來我們漸漸長大,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開始“離巢”了,雖然不捨,他們還是努力說服自己,給了我們最寬厚的愛——適時放手。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的手机有毛病······我的手机有毛病······

但那個時候我們或許還不知道,銀髮、皺紋、眼花這些歲月的痕跡,有一天也會悄然降臨到自己父母的身上。

我的手机有毛病······

哪天我們猛然回頭,才發現他們已老到走不動、看不清、也記不住了。

他們一遍遍地教我們,電視裡面那個字怎麼寫。如今,他們一次次地問我們,電視裡面寫的是什麼字。

他們還停留在原地,等我們歸來,我們卻來去匆匆。

他們有多少要說的話,剛到嘴邊,又咽下。

我的手机有毛病······

他們要的一點都不多,就是有空多回回家,能多打個電話問候下。

“孩子們工作壓力都很大,每天奔波、上班已經很辛苦了,作為父母,我們不會要求孩子天天來看望,經常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父母老了,

我們能給的愛不能再遲到。

我的手机有毛病······

— END —

轉發自:自貢共青團

我的手机有毛病······
我的手机有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