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去日本之後,你碰到的最大的文化衝擊是什麼?

龍江好好


前幾天,我剛剛去過大阪。

如果不算坐郵輪在日本短暫停留的經歷的話,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真正去日本旅行。

畢竟坐郵輪到過日本,雖然那時候上岸的幾個小時幾乎全都是在買買買,我也算是對日本有了大致的印象,再加上大家平時對日本文化並不會感到太陌生,所以我本以為這次去到大阪的行程並不會對我造成太大沖擊。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我想錯了。

關於日本的各種傳聞,如果你沒有真正去到這個國家親身體驗,可能很難會有那麼深的感受。

比如說日本人在公共場合的嚴格自律,從你下飛機的那一刻起就能明顯地感受到,機場那麼繁忙的人來人往的公共場合,在日本居然一點都不讓你覺得喧囂吵鬧。

再比如日本人對於環保的共識,他們的垃圾分類真的嚴格到變態的地步,一個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中國妹子告訴我,他們喝完牛奶的紙盒子需要將牛奶倒完,將其洗淨晾乾後才能扔,這真是太令人咋舌了!

而最讓我感到衝擊的還是在他們的女僕店裡。

女僕店發源於日本,是日本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咖啡店裡的女店員穿上中古時期的女僕裝,為客人提供僕人式的服務,讓客人在這裡能夠享受當一次“主人”的快樂,暫時忘掉俗世的各種煩惱。

現在隨著二次元文化的快速發展,女僕店早已經不是日本的專利,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其他很多國家都已經有了。

然而,對於其他國家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無非就是讓女服務生穿上了類似的衣服之外,而日本的女僕店員是真的盡職盡責,每個人都非常用心地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

你看她們就這樣直接跪在冰涼的地面為客人進行服務,中國的女服務生估計很難做到這一點吧?

除了一般的咖啡店服務之外,日本的女僕店員還要多才多藝,會唱歌會跳舞,會逗客人開心,你看她們這麼賣力表演的樣子,她們是真的很用心。

我們特地去問了她們在女僕店裡打工的薪水是不是比一般的咖啡店要高?她們表示都差不多,所以也真是為她們的敬業精神所感動。

當然,女僕店裡的店員雖然可愛,但你千萬不能對她們動手動腳哦,如果嚴重的話,她們會直接報警的,你可不要有什麼非分之想。

日本在很多人的概念裡,似乎都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國家,溫柔與殘暴並存,禮貌與猥瑣同在。

但不管怎樣,你或者愛,或者恨,都無法忽視這麼一個國家,而增進中日兩國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信在這麼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都是很有意義的。

有機會的話,你也不妨自己去日本看一看,因為你不去的話,可能就永遠得不出你自己的結論。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劉小順


1. 日本大街小巷都是扭蛋機,成田機場往地鐵站去的電梯下面有一大排,邊上豎著告示牌「把你的零錢用掉吧」,我朋友每次從國內回日本都要在這些機器上花費好幾千日幣:)哪兒是零錢啊



2.日本的垃圾分類煩而複雜,每個區市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公寓樓下都會有一個小小的垃圾場,我家樓下一般會按可燃/不可燃/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分類。最近公寓裡突然住進很多中國人,管理員貼心的準備了中文標識,可是翻得比機翻還過分…(圖中 空き缶=易拉罐)



3.日本人其實挺愛看書,電車上經常也能看到有人捧著一本書,另外什麼內容都能出書,比容教你如何使用iPhone



4.國內看電影常常外帶,有一次坐在隔壁的阿婆突然掏出飯盒吃起了飯,旁邊的我一臉懵逼…日本人在影院購買小食率還挺高,標配就是爆米花+可樂,來日本之後才知道原來還有人吃鹹的,我愛吃甜的…



5.棒球是日本的國民運動,擊球中心在日本也隨處可見(好像也沒那麼多),我常去的那家是18球/300日元,經常可以看見穿著西裝的男男女女來揮杆,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了



6.日本很愛福袋,不要以為只有商店喜歡搞福袋這一套,我們圖書館也愛



7.日本人愛吃甜食的人非常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零食也以巧克力、餅乾居多。直到有一天我在超市裡看到了草莓蛋糕味的炒麵,這個國家…厲害了



8.喝的也是,常常有新奇飲料出現。之前在學校的販賣機買到了…可樂味咖啡…口感…嗯



9.工廠見學在日本非常普遍,工廠、機場、商場、公司、警察署等等。北海道的白色戀人工廠可以隨意去,還有餐廳,甜點還不錯



10.日本的KTV,普遍破舊設施老。每次回國去唱K,都要拍照拍視頻回來給日本朋友看:)高大洋氣上檔次



11.日本的路口、人行道前都會畫白線,所有車都會減速駛向白線,再在白線前緩停一兩秒,以防交通事故。車都會先讓人,被讓的路人都會微微鞠躬跟司機示意感謝。白線如下圖(不好意思,強行出鏡,沒有更合適的白線圖了哈哈哈哈哈)



12.日本人在小細節都很用心。學校的清潔工裡有一批智力有問題的人們,他們看見我們會主動打招呼,會很陽光地對著我們笑,會在洗手間裡放上一張卡片,上面寫著“我們打掃過了”




13.日本的啤酒罐都還挺好看的



14.日本人很愛搞活動,便利店一直有集貼紙換東西的活動,我家的碗都是集貼紙從羅森換的…最近可口可樂出了蝴蝶結包裝,中獎的話抽出來的絲帶上會有一串代碼,就可以上網輸碼換獎品,今年的獎品是限量100萬份的蛋糕。歐氣的我:)噢對了,之前還中過兩張可口可樂的購物卡



15.日本人很愛手帳,我們學部還自己出了手帳,每年開學送給學生


16.日本的大學幾乎都有自己的周邊,以文具用品為主,涉獵服飾、日常用品等


王一原


我就坐著遊輪去日本玩了兩天,文化內涵什麼的看不出來,我就談談從觀察到的現象裡發現的一些事情。

先說感觸最大的吧,那就是日本交通人的文明程度。適逢國內也正在轟轟烈烈的搞禮讓行人活動。我就說說。日本的小車開車都很守規矩,當時去的是福岡和長崎,也沒發現亂停車的,也沒加塞亂開的。

最最突出的一點,他們會停車等行人。有次我和我老婆站路口看路標,有輛車綠燈了也沒走,我和我老婆趕緊尷尬的回頭就走,等那車走了我們才回去看路標。同樣的,在日本也很少有人會站在路口沒事不過馬路。因為那樣子,人家車子只能等你。

換成在國內,先是車流量比較大,隨便等幾波行人,路可能就堵了。另外一個很大的差距就是,行人的素質差距。國內闖紅燈的,站人行道發呆的,玩手機的,等個紅燈還站人行道的,到處都有。這無形中加重了國內擁堵的情況。

然後是日本街道的乾淨程度。國內經常看見環衛工人掃馬路,但乾淨程度還是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更何況日本街上都沒發現掃馬路的人。至於廢紙塑料瓶之類,那基本就是看不見的。

而且,正好遇到一位鏟屎官出來遛狗,狗狗拉完了屎,鏟屎官還會拿紙包好了帶走。換成國內,到處都能遇見狗屎。

還有就是日本的電車和公交,首先是大家不會擁擠。然後是隻要有人需要下車還沒下,電車就不會走。另外只要站臺有人等車,電車也不會走。所以,去日本沒事千萬別站站臺發呆。

而且,下車的時候司機會對每一個人說一聲謝謝。

國內的公交咧。哎,跟公路賽車似的。不吐槽了。大家自行感受。

還有就是,日本所有上班的人都會西裝出行,無論男女。而國內,穿西裝的不是騙子就是推銷的。咳咳,這個觀念至今也還沒完全消除吧。

別的暫時就想不出來了,總結來說,日本的文明程度,城市的整潔程度,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

別說我崇洋媚外,羨慕小日本,我只是就事論事。有的地方確實有差距。


qzuser203196520


第一次去日本是在1998年,那時感到中日之間的差距蠻大的,特別是人的素質方面差距明顯。如果說當時中日物質方面的差距是30年,但人的素質差距要有50年。第一次去感覺到日本雖然基礎設施完備,但中國在奮起直追。那時我感覺交通與物流我們差距大,另一個差距就是廣告業差距大。現在我們的高樓大廈已經比日本多了,交通與物流也趕上來了,但在廣告業等軟實力是還是有很大差距。

2017年我第三次去日本,這次時間充裕,看得較多,接觸的人也較多。感悟也較多。20年間我們國家翻天覆地,經濟全面發展,總體已經遠超了日本,但在人的素質方面依然差距巨大,日本沒有變化,而我們卻無法說清這些年是進步了?還是落後了?總之,不比不知道,一比較還是嚇了一跳!

最明顯的是吃飯,特別是到飯店吃飯,日本人點餐很仔細,吃多少點多少,不會剩餐也沒有人打包。第一餐吃的是自助式點餐,要的東西一盤盤端上來,一盤盤吃乾淨,一點剩餘沒有,最後陪同的日本人把餐盤按大小規格整整齊齊擺在一起,完全是光盤啊。不像我們不剩菜好像就是摳門就是不大方甚至是沒有面子。

另外就是日本的老年人勤勞而不服老,不僅六十歲退休了還要找活幹,就是七十、八十歲做事的大有人在,有人說日本人壓力大,老了不得消停,但我知道很多日本老人也做公益崗,不要報酬的做事。中國喜歡倚老賣老,日本人不服老,怕說他們老,有一次在電車上看到上來一個老人,她看專座已經有人了,自己就到另外一邊去了而不是過去“索要”,她覺得自己不夠老,可以站兩站。在日本看站著乘車的老人很多。



日本人的服務可以說是最到位和細緻的,很多人認為日本點頭哈腰是虛頭巴腦,是虛偽。但是我覺得他們是真誠的,似乎下生就有服務的觀念,他們一般不會看衣著、汽車、甚至抽什麼煙來判斷人,服務上一視同仁。你穿的再爛逛商場依然有到位的服務。說到服務細節,最明顯的感受是在大的商場,如果我們要尋找自己要買的東西,一般店員會手一指告訴你大體方位“牧童遙指杏花村”,而在日本有兩次我要買東西就問店員,結果她們都把我領到了具體的位置,拿起我要的東西給我介紹,不厭其煩。

現在很多人把罵日本作為樂趣,但拋開歷史上的恩怨與侵略中國給我們帶來的傷害不要忘記,我們也應該看到自己的文明差距,應該努力趕上。


書影


我第一次去日本是在2000年。那時候中國大部分的鐵路上跑的還是綠皮火車,成都到重慶的火車要走10個小時以上, 而新幹線東京到名古屋, Hikari號只需要1小時40分鐘。那時候的四川就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 而在日本,京都的公共汽車站的電子屏已經可以準確的告知你下一班車幾分鐘後到達。是的,現在我們的高鐵網已經佔了世界的半數以上, 高速公路也是縱橫交錯,大城市裡公交車站牌電子屏甚至手機導航也都能查到下一班公交時刻。中國追上世界的腳步很快,但這些都是硬件,還有軟件呢。

就說一個安全問題吧。其實中國的治安在全球比還算好的,但日本,真的就更好。日本的犯罪率極低,所以遊客在日本旅行時,可以非常放鬆。全球最安全的旅遊城市,東京已經蟬聯3年冠軍了,這可是個千萬級人口的大城市。而2000年的時候日本經濟更好,走在路上感覺更安全。

先說火車站吧。我們的認知裡面火車站附近都是城市治安最不好的地段,很危險,需要警惕。但日本很多酒店,特別是商務酒店,都建在火車站地鐵站附近甚至就和火車站共享一棟樓。 車站裡吃的喝的玩的什麼都有,乾淨整齊,也不會宰客。當然,當年日本的拉麵一碗也要650日元,那時候對中國人來說價格不菲,現在又是另一說了。

在日本旅行還沒有偷竊搶劫的壓力。當時信用卡在中國才剛開始,日本主流的也是使用現金,出差帶著兩、三萬現金在身上,但完全不需要有防範意識。在地鐵和火車上萬一落下東西,真的能在失物招領處找回來。我在奈良一個公交車站看到旁邊凳子上有個女士小包,我示意司機,結果司機說就等它放凳子上,也許失主等會兒就會回來取。去迪士尼玩,所有的家庭主婦們把嬰兒車都集中放在一起,上面各種毯子、包、玩具也就扔在車上,不會有人亂拿。

人身安全也沒問題。第一次去日本,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多攻略,真的是瞎走。無意中走到了紅燈區, 過了好幾分鐘才意思到,很些尷尬,但沒有危險的感覺。而且我一個人天黑了穿上野公園回我住的酒店,也沒問題。甚至因為道路左右習慣不同,我在小巷靠右走,後面來了個寶馬真就一直慢慢跟著,不鳴喇叭,等我意識到了讓開,他才加速通過。


鳶尾


我沒有去過日本,這輩子要是沒有什麼大的變故,估計我這輩子都不會去。

我當兵的時候,有次演習前的誓師大會。我們軍政委說的一句話,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日本人都是狗操的,說日本人好的都是混蛋”

不過,我得承認,日本人的動畫做的的確非常好,因為我小時候就是看日本動畫長大的。

我是混蛋


安風


06年去的,在京都遇到的事情,日本是靠左行駛,我走在左邊的路上,偶爾會遇到迎面走來的人,因為是步行嘛,很正常,但是卻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他們在和每個正常方向行走的路人說抱歉!!!確實被震到了。

還有一個被震到事,在東京的地鐵站問路,那大叔也不知道怎麼走,一般在國內說聲抱歉就很可以了,被震到的一幕又發生了,他先是打電話問他的朋友,結果也是不知道,然後他又跑到旁邊的便利店,問明白怎麼走了,回來給我們解釋,最後又來了一句,我帶你們過去吧。

沒有虛構,完全事實,也許去過的人能理解,沒去過的也許會汙衊我媚日,我去過之前,也是長在紅旗下,系過紅領巾的,也是骨子裡憎恨鬼子的好青年,但也確實被震到了,真的,相信我的國家也是逐步追趕上的!


Damon19284868


難道我去了假的日本?

前一陣去了大阪。晚上到的,過馬路的時候遇到紅燈,停下來等燈,旁邊的自行車幾乎沒減速就過去了,對面的行人也是大大方方的闖紅燈,反倒是我們站在那有些尷尬,到底是過還是不過呢?第二天在街上走的多了,也就習慣了,原來日本多數人也是闖紅燈的。

坐地鐵,老弱病殘座位和普通座位沒什麼區別,隨便什麼人都做。有一次坐城鐵,老婆進了女士專用車廂,我沒好意思進,特意去了旁邊的車廂,結果隔著門看到好多老爺們在裡面,後來發現根本沒人在意它是不是女士專用。


語軒化境


因筆者旅居日本已30年,因此,想以一個定居者的身份來說說個人在這方面的感受。

記得初來日本時,對向來懶散的筆者來說,每天看日本人上下班行色匆匆的樣子頗覺不可思議,及至慢慢知道了日本人的時間觀念都已經計算到了分秒時,才被震撼到了。時間久了,也就知道了,一般來說,日本人上班搭公交車或電車,很多都是踩著時間點進站候車的(日本電車或巴士一般都是間隔數分鐘或十分鐘左右就有一班)。而且日本人每天等車時的站位也都是固定的。當然,電車或巴士也都是非常準時的,如果因出現意外情況,巴士或電車晚點了,那麼,你一定會聽到不停的賠禮道歉廣播。


此外,日本人和人約會或者面試、訪問某家公司,一般也都會提前十分鐘左右到達,為的就是不給對方添麻煩。如果是約定了時間需完成的東西,在日本絕對不用擔心,到時對方一定會按時交作業的。等等,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不需提示的遊戲規則,讓我們震撼的是日本人對規矩的遵守的普遍性,沒有人會輕易違反規矩規則。其實反過來想想也是,正因為日本人的嚴謹的時間觀念,一絲不苟的行事作風,才使得日本得以穩步、沒有後顧之憂的快速發展,也才讓日本人在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信賴和尊重。


來到日本後,自然時不時的就想吃家鄉菜,可連去了幾家日本的中華料理店後,就被日本人對中國飲食文化的再演繹給打敗了。如果說日本中華料理店那些讓我們感覺太家常但日本人卻非常喜歡的青椒肉絲、麻婆豆腐、咕咾肉等還勉強算是中國菜的話,像什麼中華丼(一種由蔬菜,海鮮、鵪鶉蛋等製成的蓋澆飯)、天津飯、中華面等那些中國根本沒有的中華料理則徹底讓我們無語了。不過,話說回來,這些“日創”中國菜,不怪日本人吃時連稱“熬姨細”(好吃),作為解決肚子問題的大眾餐,吃起來倒確實不錯。


懷著“兄弟初次下海”,而且還是日本海的忐忑心情剛來日時,看到滿街的漢字,不覺鬆了一口氣,雖不會說但咱會看會寫呀,立時雄心萬丈,感覺已過語言關了。卻不料在一家公司就職後,一次,在工作中不小心碰傷了自己,日本人上司馬上趕過來衝我喊道:“大腳不”,看筆者一臉懵圈的樣子,上司提筆寫下了三個字“大丈夫”。這個咱懂呀,咱一大丈夫當然不能為點小傷讓日本人看扁了呀。於是,拍拍胸脯回到:“大腳不”。但心裡是有點小小不痛快的,受傷了,不說關心一下,卻讓我充“大丈夫”,還真是非我族類呀,不覺間,對日本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等到第二天,翻譯來時,和翻譯說起了這件事兒,結果翻譯笑的前仰後合,告訴我,日語漢字寫的“大丈夫”在日語裡是“要緊嗎”的意思,是領導在關心你。瞬間,筆者又懵圈了,醒過腔來、又不覺得被日本人對漢字的重新演繹給震撼了。


還有一次,筆者想和上司談“血管”的問題,記得學日語時學過“血”日語讀作“七”,“管子”之類都叫“糠”。於是就胸有成竹的開始和上司聊起了“七糠”的問題,結果把上司給聊懵圈了,一直用一種奇怪的眼神兒看我重複著“七糠”、“七糠”,看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傻樣,筆者拿起筆寫下了“血管”二字,上司一看,立時恍然大悟了,笑的差點沒背過氣去。他也寫了倆字一邊叨咕著“七糠”,一邊指給我看,我一看是“痴漢”,立馬整個人都不好了。這個字咱認識呀,日語的“痴漢”就是“流氓”的意思嘛,怪不得上司用那種眼神兒看我,沒準兒當時他以為我對“痴漢”感興趣呢。自此,被日本人演繹的中國漢字鎮住了,在沒弄明白意思之前,從此選擇了少開口。


筆者喜歡書,稍懂一些日語後,沒事兒就去日本的書店閒逛,當時雖然對日本書店的書籍豐富,還免費給包書皮的一流服務等書店文化讚歎不已,但更讓筆者震撼的是,逛過幾家書店後,都被書店裡豐富的有關中國的藏書震撼到了,從暢銷書文學類書到歷史、地理、企業管理、政治、學術各方面的書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不由得就想起了戴季陶老先生在他的《日本論》中說過的“中國”這個題目,日本人也不曉得放在解剖臺上解剖了幾千百次,裝在實驗管裡化驗了幾千百次,所以他們對於中國有如此真切的認識”。這段話。看今天日本書店裡的景象,無疑,現在日本對中國的研究依然是和過去一樣在細細的解剖、認真的化驗。震撼的同時還不覺毛骨悚然......

雖然現在國內的書店裡關於日本的書籍也是越來越多,但總感覺像日本人解剖、化驗我們那樣研究、解剖日本的書籍還是比較少,照此下去,我們還是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呀。


萬景路聊日常日本


2016年,從日本回國的飛機上。

飛機是經停北京、飛往迪拜的航班,人不多,大部分是亞洲面孔。

右手後座是一對母女,日本人。知道她們是日本人,是因為我日語還算不錯,隱約聽得懂她們在做家常式交談。

母女二人低聲交談,聲音溫柔親切。突然,女兒弄灑了水杯,兩人一片慌亂。

我拿出許多紙巾,微笑著遞給她們。母女二人連聲感謝,不斷感謝。

快到北京的時候,空組給了我兩張日文的入境卡。我不需要這個,但看到後座的母女並沒有填寫入境卡,以為空姐忘記了,愛管閒事的天性便發作出來,把入境卡殷勤地遞給她們。

母女二人連聲感謝,解釋說要去迪拜,不從北京下機。

我頓時赫然,只好報以微笑。

飛機到了北京,在我將要下飛機的時候——

母女二人叫住我,不斷地表示感謝,不斷地點頭致意,不斷地重複感謝的話。母親的笑容溫暖而柔和,女兒的笑容燦爛而明媚。

那真誠的表情,如同陽春三月的太陽,照得人心溫暖無比;那懇切的話語,如同清澈的溪水,滋潤得內心溼潤無比。

當時,幾乎沒能忍住眼淚。

兩年多過去了,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一日未能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