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

都在“中西家庭教育”找到了力量

文: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近,我发现8岁的女儿行为举止有点异常。

往常,作业都是我催促着做,现在倒是变得很勤快,晚饭后三下五除二地把作业做完,连动画都不看就径直回房间了。

更让我放心不下的是,有几次半夜起来上卫生间路过她的房间,都能听见她「咯咯」的笑声。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一次,借着叫女儿吃饭的由头,我直接「闯」进了她的房间,发现她正在看「未婚妈妈炫子」的视频。

顿时心里咯噔一下。强忍着想要质问孩子的冲动,回屋和老公商量。

不问还好,一问差点没把我气晕。原来,前几天我出差,老公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请出了「电子保姆」……

想想都后怕,现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有,让孩子自己浏览真的是一百个不放心。思绪良久,我决定先跟孩子道个歉,然后和他们好好聊一聊。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电子保姆之殇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如今,电视、电脑、手机已经成为一些家长的「带娃神器」,孩子哭闹的时候,打开电视、递上手机、ipad,瞬间让孩子如「入定」般老实了。

甚至于,出趟远门,在高铁上、大巴车上,有些父母为了防止孩子制造噪音,干扰到别人,也会请出这一法宝,让孩子全程沉浸在电子屏幕的世界里。

只是,世界是安静了,但长此以往,依赖于这些神器久了,孩子的健康可能就堪忧了。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影响孩子的视力

朋友强子家里发生了一件特糟心的事。

他7岁半的儿子小志视力急剧下降,自春节到现在已经换了两副眼镜了。

市里大大小小的眼科医院几乎都跑了个遍,结果都无能为力。经过医生确诊,小志左右眼裸眼视力均不到0.5,视网膜受损很严重,不但近视、散光,还出现了轻微的青光眼症状。

而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祸首就是「电子产品」,因为小志已经有长达5年多的网龄了。医生说,玩手机和ipad比长时间看电视还要伤眼。

强子说,由于他们做生意忙,无暇顾及孩子,自儿子2岁多的时候,ipad就成了他们夫妻秘而不宣的哄娃神器。谁没想到却成了戕害孩子的罪魁祸首。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影响孩子社交能力

孩子过早接触或每次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过长,除了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外,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社交障碍。

一个朋友找我诉苦说,她3岁的女儿就是个电视迷,这让她很是头疼。

朋友说,平时他们夫妻都忙,孩子一直是老人给带。老人陪孩子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看电视,或者直接扔给孩子一手机,然后自己就去忙其他的了。

慢慢的,孩子变得不爱说话了,和谁都不怎么交流。但只要一听到电视声,就立马跑过来,叫她吃饭都不搭理,你一关电视她就哭闹不止。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其实,这是典型的电视孤独症

孩子长期对着冰冷的电视、手机或者ipad,不但阻碍亲子关系,也不利于孩子与同龄人的交流,而且极易上瘾,影响孩子的社交和学习等。

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在育儿群里,经常听到有妈妈抱怨,我家宝宝做事就3分钟热度;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写个作业总是西看看东瞧瞧……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其实,这些可能是孩子的专注力被破坏后所呈现的不良反应。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自身具有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的能力。而专注力又是儿童发展的第一要务。

《美国小儿医学期刊》指出:电视可能过度刺激幼童脑部,改变他们发育中的大脑结构。

而看电视时间越长的婴幼儿就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和焦躁不安的问题。

不只是电视,IPAD、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也会对孩子的注意力造成影响。尽量让孩子在2岁前少接触。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除此之外,根据儿科职业治疗师、生物学家克里斯·罗安博士、儿科职业治疗师安德鲁·杜安博士等专家研究:电子产品还可能延缓孩子的大脑和身体的发育、引发肥胖症和自闭、焦虑等精神疾病,还会让孩子产生攻击行为。

严重一点,还有可能引发脊椎性疾病,并且存在人身安全等隐患。上下学路上若孩子沉迷于手机、ipad,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等。

怎样避免电子保姆对孩子的伤害?

我们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让孩子完全和电子产品绝缘,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我们也不要忧人自扰谈电子产品而色变,毕竟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只要我们把握住一个度,电子产品也不是洪水猛兽。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推迟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

英国儿童健康教育专家埃里克·西格曼在《国际儿童神经病学协会杂志》发表文章说,2岁前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引起「屏幕依赖症」——对电子设备上瘾,且可能持续一辈子。

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些替代品,延缓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

这方面,我一个闺蜜的做法就很好。她家孩子今年6周岁,但却很少看电视、手机。闺蜜是个爱阅读的人,在家带孩子的时候,经常是母子一人一本书,或者,一人一个画笔,在那安静地画画上色。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闺蜜告诉我说,平时她和孩子爸爸都是自律的人,在家期间都很少开电视,也很少看手机、电脑,所以孩子也没有这个意识。

她家孩子对手机的认识,仅限于和老家的外公外婆视个频,聊个天,听个音频故事。

看电视也是一样,每天严格控制时间,让孩子看一集动画片。其他时间,孩子就一个人在客厅里玩诸如挖土机、遥控汽车、乐高等玩具。

这一点上,外国人的做法更严格。

比尔盖茨规定自己的女儿14岁之前不能使用手机;乔布斯则禁止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限制他们在家里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完全禁止孩子看电子产品不现实

美国儿童学会曾建议,将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限制放宽到了1岁6个月,并建议把2-5岁孩子每天观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任何事情如果用力过猛,都会产生次生效应。如果我们全方位360度无死角地对孩子进行严防死守,不让他们接触电子产品。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反而愈发地利用一切机会去偷玩电子产品。

而且,过犹不及。孩子将来也会走进幼儿园,去过群体生活,如果连电子产品都没接触过,也容易被其他小朋友视为异类,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我们不如对症下药,和孩子讲好规则,约定好时间,对他们做出合理的引导。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演员孙俪说,她从来不把手机当做育儿神器,她觉得手机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能当做一个生活工具而使用。

生活中,她并不排斥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但对时间却有严格的要求。

每天她会允许孩子在APP上看10-15分钟,一个故事一两分钟,一首歌3分钟左右。她说看5个,说到做到,孩子们明白妈妈的规矩与坚持,也很讲信用

父母的陪伴胜过任何电子产品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是一生。陪伴孩子成长的不应该是那些冷冰冰没有温度的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

孩子的童年记忆里,应该有更多欢快的场景。打开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里面有你全身地陪伴孩子做手工、看书、画画、玩耍的影像。

我们应该像种树、养花一样,用耐心和陪伴一点点地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灌溉爱之蜜饯,让他们健康无忧地在我们爱的投射下长大。

让孩子的童年,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千万别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3岁后知道就晚了……

作者:语不惜,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及心理学资深爱好者,专注分享婚姻、情感、育儿知识,理性思考,用心写文。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