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么看司马光和王安石?他们俩谁是正面人物?他们俩谁对宋朝贡献大?

圆点53


读书的时候我认为王安石比司马光伟大,等参加了工作,阅历更加丰富,对社会认识更加深刻以后,我觉得司马光比王安石更伟大。


为什么这么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黄宗羲定律”?


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教授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王安石变法事实上也并没有逃脱这个“黄宗羲定律”。


比如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按照王安石的设想,把原来按照主户户等轮充差役的办法改为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起初规定乡村中服差役的上三户纳役钱,四、五等户不纳役钱。这条新法在纸面上看来是对穷人有利,对政府而言增加了收入的一个办法,所以王安石才敢在和司马光等保守派的辩论中喊出“民不加赋而国用自足”的口号。


然而免役法在执行过程中,已经变成不论贫富,一二三四五等户均摊役钱的情况;免役法事实上变成了北宋朝廷对老百姓普遍征收的一种税费。


请注意,此时王安石还在宰相任上,也就是说免役法的变化他是心知肚明。


新法中的青苗法等其他新法我在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总之多半变成了对老百姓的新税种。王安石所谓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自足”被他自己给狠狠的打脸了。


这个时候我们在回过头看司马光那句“天下财有定数,不在民则在官”,还觉得迂腐吗?


司马光也许不懂经济理论,但是他懂传统封建王朝,所以虽然司马光不懂“黄宗羲定律”,他凭借自己的经验和阅历本能的知道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所以,站在普通人而非宋朝朝廷的立场,司马光比王安石伟大,他是真正对老百姓好,而王安石不过是为皇帝“聚敛钱财”之徒罢了。


兰台


这个题目分两部分,一、谁是正面人物。二、谁对宋朝的贡献大

先说一,今天的司马光和王安石毫无疑问都是正面人物,他们虽然政见不合,但并不影响其高大形象。然而两人其实有所不同,司马光自始至终都是正面人物。而王安石的形象,从北宋到清中期却都是负面的,百姓深恨王安石,甚至把家里的猪都叫做“拗相公”(王安石外号)。直到戊戌变法时期,需要抬出一位古人来为变法证明(法古想来是一贯做法),于是梁启超想到了王安石,大抵因为维新派的大力推崇,王安石的形象在几百年后由负转正,直至今日。

再说贡献,如果说对中国的贡献,司马光肯定要更大,一个砸缸的小故事加一部资治通鉴,可以秒杀王安石。而对宋朝的贡献,就很难讲了。先解释一下,司马光是旧党领袖,这个旧党,可不是许多人以为的反对改革,其政治主张是循序渐进,缓步推进改革;对旧的体制以矫正为主。而司马光初期也并不反对王安石,但随着变法的推行,司马光觉得王安石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了,才开始激烈反对。所以在政治理念上,两人并没有绝对的对错。至于王安石变法起到的实际效果,说法也不一,有说变法富国强兵;有说变法不过是盘剥百姓,把百姓的钱变成朝廷的;有说变法条款有好有坏;有说变法失败是错用了吕惠卿、曾布 这些奸臣;有说失败是因为触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 总的来说,对宋朝朝廷来说,变法大抵是有益的,但从结果看,其无论对士绅阶层还是普通百姓,恐怕都是坏处大过好处(所以当时从上到下抵制变法)。

所以说,历史本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史书上也没有绝对的真与假,要看你有着怎样的史观。。


大蚂点儿


都是历史正面人物,看历史是谁写、看站在什么角度看问题。但要说贡献,司马光除了贡献砸缸的故事和撰写《资治通鉴》,还有什么成就呢?

道德至上的司马光

作为一个史学家,司马光无疑是优秀卓越的,他的道德文章也绝对可以标榜天下。

但自从政以来,他似乎没有什么功绩;问他治国理政的办法,他也无非是谈谈“修德”、“爱民”、“用贤”等大道理,没什么实际操作的东西。所以,这种人用来装点门面可以,讲伦理道德估计一套套的,但实际的活还是得另请高明。

可北宋步入中期,崇文抑武之后开始讲究以德治国和祖宗家法。司马光恰恰就是集大成者。以德治国就要讲,讲仁孝自然就要尊重传统、遵守成规。这就是司马光的主要观点。

司马光就这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掌握了思想论争的主动权,成为保守派领袖。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光凭道德怎能治国呢?所以,司马光的主要“贡献”在于:

1、拼命反对新法,然后跑去洛阳写《资治通鉴》去了;

2、宋神宗赵顼驾崩后,司马光回朝,一刀切废除新法;

3、奉行”敌人打我就是因为我有武器,所以我要放下武器”的观点,将王安石和前线将士辛苦夺来的领土划给西夏,丧权辱国;

4、贬黜新党,开启新旧党争的魔盒。

富国强兵的王安石

传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惰性更是新事物新思想的大敌。王安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艰难前行。

虽然变法之初他只是个参知政事,却担起重担毅然前进;虽然1076年十月王安石再次被罢相,从此隐居江宁,但他的新法直到10年后赵顼驾崩后才由司马光全部废除。

此时,王安石不禁老泪纵横、心如刀割,带着无尽的遗憾了离开人世。受当时党争严峻氛围的影响,他的丧事凄惨冷清,他的著述突然被禁,一代千古名相,空留一抔黄土。

关于他的争论从未停歇,似乎难以盖棺论定,数英雄论成败,古今难以说明白。

梁启超说他是千年之伟人,列宁说他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后世贬低他的人,则说他是北宋灭亡的肇始者,连带他的助手曾布、吕惠卿等人都被列入宋史的奸臣传。

只能说变法太残酷,不仅身败名裂,还要遭受世代恶名和丑化。修史者总是有自己的立场。

因此,王安石的评价遇到了难题

但就算与他同朝为臣、反对最厉害的政敌司马光,都对他的个人品行溢于言表,因为他从不因私仇整人、没有个人野心、不贪财不好色不求名、生活简朴,除了固执,实在找不出什么缺点。

就算曾被他调离朝廷的苏轼,在为他起草诰命时,都对他的道德、文章、功业赞誉有加。

按照儒家文化“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标准,王安石无愧于圣贤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称号,足以让他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他为统一思想,创建的荆公新学,引领一时风气;他推行变法、开疆拓土,实现富国强兵,大宋在这有了帝国气概。

这,都是他的功业。

然而,历史波诡云谲,常常脱离轨道。王安石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新学在后来会被程朱理学视为异端邪说;他的变法会沦为大宋新旧党争的工具,并成为南宋皇帝推卸亡国责任的替罪羊;他的执着、坚定会成为别人对他的人身攻击。

但不管怎样,他的名字,成为中国历史始终绕不开的名字。他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大起大落。为了帝国富强,他义不容辞,遭遇了亲友背叛、儿子病逝;而稍有政绩,又被迫离朝。

但他没有后悔,他对帝国江山、百姓民生始终怀着赤子之心,他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无比坚定。

生前身后,他都掀起狂涛巨浪。他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这是一个大写的人,一段不朽的历史。


纪岩松


历史上,国家主义分子是一脉相传的。所谓国家主义分子,就是将国家人格化,国家和君主利益高于各阶层和个人利益,以国家的权力强收收刮民脂民膏的行为。国家主义有二大派别,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二大派别都是爱君主爱国家爱民族的面目出现。

世界历史上,有四大派。德国派,苏联派,中国派,以及各种野鸡派的国家主义爱君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者。

中国历史上,国家主义分子有西汉汉武帝刘砌,代表人物财政部长桑弘羊。新朝国有化先驱改革家王莽。宋神宗,代表人物王安石。明代张居正,以及清代光绪帝代表人物康有为。民国孙汶也是国家主义者。

但是国家主义盛行还是在1950年以来的大陆,大谈天下为公,大赞爱国主义者的时代。国家主义者就是这样以爱档爱国主义面目出现的。

现在我们再看看王安石变法,比较清楚了。它以国家权力强行推进各项制度,本质上是富国强兵收刮民脂民膏,不是为各阶层带来利益,它失去了把老百姓当人看待的正义基础。

王安石变法另外一个恶果是破坏法治,盲目扩张君主独裁权力。参见宋代三省六部制权力运作,如圣旨下达程序。君主权力扩张后对整个政治体系运行危害相当大,北宋亡国内部主要原因是宋神宗以改革官制为名扩大君主独裁权最后出现宋徽宗这样的人物灭国。

我们再看看汉代的武帝,同样对太尉司徒御史大夫强权不满,汉武帝为了独栽,由太监成立中书,许多事情通过中书去办借成立临时机构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看看汉武帝时期多少大臣武将不正常死亡吧,甚至卫子夫卫太子都死于非命,还有钩弋夫人也被杀死。这些是有名有姓的,更加严重的是汉武帝时代人口下降百分之四十以上。我个人估计,汉武当政时期,一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达百分之四十以上。

以汉武帝,王莽,王安石,张居正为代表一脉相承国家主义分子以爱君王爱国家为名,收刮民脂民膏,以平等为名挂羊头卖狗肉,实行严格等级分配制。特别是不将下层百姓当人看,司马光司马迁等人早从历史上看到很多次。过去的事还会发生,今天的事明天还会重演,阳光下并无新鲜事。

当一个伟大人物借改革的名义扩权时,走过的是汉武成立中书的旧路。如延安的总学委,如文化革命小组。这是王安石成立变法权力机关的盗版,抓权。政治生态上,属于破坏法治。


汤之铭


司马光由于小时候砸了一次缸,聪明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但这个聪明人并没有给宋朝带来多大的贡献,我个人之见,司马光的一些政策反而害了宋朝;

王安石有才华,也有本事,但这个人的脾气和性情不太让人喜欢,他制定的一些新政出发点就是改革宋朝一些弊端,初期来看这些政策确实让大宋有中兴的兆头,但这次改革恰好革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利益,虽然初期有皇帝的支持,但是一得罪的人多了,二是自己的性格执拗,皇帝也保不住他,遂被罢黜。司马光一上台,就开始废除王安石的新政,经过几年折腾,王安石的新政基本却被废除,大宋又开始走上了老路。

不论才学,名气,人格等等,光论政治贡献,王安石对宋朝更有贡献。


三亿少女的梦7


1069年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于是反对派开始失势,司马光赋闲在家,编写《资治通鉴》;欧阳修被贬滁州,写下《醉翁亭记》;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时被贬的还有苏辙、富弼、韩琦、曾巩、文彦博。1074年,变法初次失败,王安石被贬江宁,写下《泊船瓜洲》。虽然王安石变法失败,但是这次变法能让“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人参与其中,还因此留下了众多的名篇巨著,也是值得后人所称赞和铭记的。


机械核心


司马光自认儒家正统,自恃“道德高尚”,为反对变法,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是王安石新法,不管好坏、对错,一概反对,一律废除,开历史倒车。肆无忌惮地打压新党,以新旧划线,挑起党争,弄得朝廷乌烟瘴气,政局日非,断送宋朝走出积贫积弱的唯一希望,为靖康之耻埋下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