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淺析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一)辛棄疾號稼軒,是我國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著有《稼軒長短句》。一生寫有六百多首詞,他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銳突出的複雜時代,加之愛國情懷和剛強豪放性格使然,使他對前人蘇軾豪邁風格的詩詞有了繼承和發揚,引領了南宋詞壇豪放詞風流派。


淺析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二)《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這首詞是辛棄疾的代表作,是他在建康任上時,登臨建康(今南京)的賞心亭,面對秦淮河,映帶江山,美麗河山,又想到燕然未勒,山河蹂躪,不禁感傷惆悵,寫下此篇詞。為了理解和解釋這首詞,整體把握體會其思想意境!我把這首詞摘抄下來,大家可賞觀。《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燴,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淺析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三)辛棄疾在此首詞裡開篇首先勾勒出了一副無限壯美的江南秋景圖:千里清秋秋無際,雲煙縹緲,遠望就像美人頭戴的玉簪和少女盤起來的美麗髮髻,不過這美好江南麗景在城頭落日餘暉下的斷鴻聲裡平添愁恨!再看一下身上的寶刀,卻還用不上,更是惆悵、鬱悶,即使闌干敲遍,也無人理會、理解他的感情。下半闕辛棄疾寫出了自己想抗擊侵略者,上陣殺敵的決心。西風烈烈,他不願像季鷹,即晉朝的張翰一樣為了吃上鱸魚美味而隱居鄉村,也不能像求田問舍的三國的許氾那樣羞愧見到好朋友劉備。被有志向有才氣的劉備那樣的志士和仁人君子恥笑。可惜流年似水,時光虛度,樹木都很快長得很高了,國家卻是風雨飄搖,讓人憂恨,到了現在,誰能喚來紅巾翠袖的歌女,來替我揩乾這憂國抗敵,壯志難酬的英雄熱淚呢?
淺析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四)整首詞借景抒情,豪邁悲愴,感慨萬千。詞人才氣橫溢,直抒胸臆,抒發了自己作為一個愛國志士,羞於後方任上家裡的閒散無用,迫切到前方上陣殺敵,馳騁疆場的心情,歷史上的辛棄疾,也正是一位上馬疆場能殺敵,下馬書案寫豪詞的文武兼備的英雄人物!他最後寫的:“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一句,正是他最後感情高潮的直接體現,讀來讓人唏噓感慨,淚灑衣襟,心緒難平!也是讓人最為感動的一段句詞。

淺析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