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与各种疾病作斗争,更有哲人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当今社会,依然有许多疾病无法治愈。在医疗条件极不发达的旧社会,无论是普通的感冒咳嗽还是跌打损伤,甚至俗称鬼门关的孕妇生产,都有可能面临着失去生命的危险。

在这种大背景下,生病能否得到治疗,基本靠运气。这个运气有三个含义,一是生病时能否及时找到医生;二是医生能否对症治疗;三是能否出得起医药费。

所以,如果有医生能够将他的治病药方公之于众,绝对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功德事。长治市就有这么一块刻着中医药方的百年“药方碑”,从民国四年开始一直造福周边百姓。这块药方碑就位于长治县的天下都城庙内。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远眺天下都城隍庙。姚林摄

天下都城隍庙位于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的城隍岭山巅,坐北朝南,气势恢宏。四周山峦起伏,林木苍翠。尤其是举办过数届天下都城隍祈福文化旅游节后,名气更是大涨,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中原地区的一大名胜景点。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从山门望大殿。姚林摄

长治县天下都城隍庙得名于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亲口御封,传说故事中说是刘秀躲王莽追杀,躲入此地山神庙,被山神所救,登基后敕封兴建。历代曾多次修葺,一千多年来名扬周边,朝拜者络绎不绝,庙内香火一直很兴旺。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重修神殿碑。摄于天下都城隍庙

记叙长治县天下都城隍庙的文章有很多,大多是从都城隍庙的来历和建筑格局等生发感想,敷衍成文,少有人注意到都城隍庙内还有一通保存完好的“药方碑”。

这通碑就是民国四年的重修神殿碑,上面除了有《重修神殿碑记》之外,还非常罕见地刻有七个中药药方。所以笔者称之为“药方碑”。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碑文及右侧图文拓片。

这通碑青石质地,圆首,碑额题楷书“百世流芳”,雕刻成常见的牌位形状。左右用减地平钑的雕刻手法,各雕刻有一条降龙戏珠图案。整个碑高高197厘米,宽67厘米,厚30厘米左右。碑文楷书,碑身四边减地平钑封神人物、花卉、禽鸟及卍字图案。

两侧刻录戏曲故事以及中药方七个。减地平钑是古建筑中的一种石雕加工手法。减地,就是将雕刻花纹以外的“地”凿去薄薄一层;平钑,就是铲平。这种雕饰的上表面和地都是平面,类似剪影式的浅浮雕。清代称线雕。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碑身左侧的药方及人物戏雕刻。

石碑及碑文完整保存完好,撰文者为前清介宾北大掌村的王一士,书写者是其子王凤元。另有保正、住持、刻工等二十多人的名字在列。碑文记录了都城隍庙重修的缘起及过程,和其他重修庙宇的碑刻文章大同小异,而最令笔者留意的就是两侧的中药药方。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药方放大图。

这几个药方在本地学者写的关于天下都城隍庙的文章中偶有提及,但数字都是错误的,有的说是四个、有的说是十六个,其实准确的说法是七个,左侧四个,右侧三个。这七个药方颇有来历,背后还牵出了两个中医界大名人。这是没有学者关注过的。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药方放大图。

我们先来看这七个中药方(为免误导读者,就不抄录药材用量了)。这七个药方分别是治霍乱转筋方、阳和汤、解信石毒方、解鸦片烟土毒方、白喉治法、保产无忧方、复元活血汤。每个药方都清楚地写明了组成的中药材和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比如解信石毒方就要求冷水服用。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大名鼎鼎的阳和汤药方。

第一个方说到霍乱转筋,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传染病,转筋就是手足痉挛;第二个阳和汤治疗毒疮及结核性关节炎,现代中医也有研究用于治疗癌症;第三个提到的信石一般就是指砒霜;第四个提到的鸦片烟土大家都知道是什么;第五个提到的白喉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第六个是安胎或治难产的;最后一个是治疗跌打损伤的。

这几种病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旧社会,是常见病,一旦患上可以说是个个要命。有了这七个药方,患者家属就可以照方抓药,及时救治,或可挽回生命。

可是,这药方碑上的药方可信吗?可信。因为它们来自两个中医界名人。一个是清朝康乾年间名医王洪绪,一个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名医鲍相璈。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王洪绪医著。

王洪绪,本名王维德,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江苏吴县人。在《清史稿·列传》中有专文记载。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为中医外科全生派创始人,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他编写的四卷本《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总结家传以及生平所得之效方而成,对中医界影响深远。

书中将家传秘方阳和汤、醒消丸、小金丹、犀黄丸等公诸于世。直到今天,这些方剂都还在临床上广泛运用。药方碑上的“阳和汤”就出自王维德编写这部医书,是体现王维德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的代表性方剂之一。

该方主要具有滋补精血、散寒解凝、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功效。实际的临床应用远远超出《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所述的治疗范围。据临床资料报道,目前以该方加减治疗的中西医病种达40多种,诸如骨髓炎、关节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心律失常、肿瘤等疾病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所以有强心名方、抗癌名方等美誉。

当然,现代不比旧社会,不能盲目照抄使用,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运用。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王洪绪易学著作。

另外,王洪绪还精通阴阳卜筮,是个易学专家,曾卖卜为业,也就是摆摊算卦。据说非常灵验,他还将自己算卦的实测占验记录,写成了一本著名的算卦书《卜筮正宗》,想不到吧?其实,自古医卜不分家,在古代,这不算稀罕。

再来说剩余的六个药方。这六个药方都出自鲍相璈编写的《验方新编》一书。

长治市有一通神秘的中医药方碑,仁者仁心谱写大医精神

鲍相璈医著。

鲍相璈,字云韶,湖南善化(长沙)人。他年幼时见人有好的药方秘不传人,很看不起,就发誓要不遗余力,收集医方,造福百姓。后来就广收博采民间流行的单方、验方以及各种治疗方法近六千条,去芜存菁,分门别类编成《验方新编》16卷,刊行于世。医书一经问世,广受欢迎,一再重印及增辑。一百多年间,先后有《增订验方新编》、《正续验方新编》、《选录验方新编》等数十种版本和一百多家书局印行,造福无数百姓。

两位名医本着治病救人的胸怀、施惠于众的心愿,一个将家传秘方公之于众,一个辛苦搜集药方刊行于世,使众多百姓受益。

药方碑静悄悄的立在都城隍庙,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人关注它上面的药方了,但是,当我们了解到它背后的故事时,依然为古时候中医们的医德所感动,它们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名医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的境界和风范。

当然,我们更要感谢主持重修城隍庙的地方乡绅一干人等,正是他们怀着悲悯之心,将这七个治病救人的药方刻在石碑上,借着都城隍庙巨大的影响力,让来此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们,获得精神慰藉的同时,还能抄录药方,寻找到解除身体病痛的良方。在旧社会落后的医疗条件,以及有限的医生数量下,刻碑人能够想到用这种方法救济百姓,真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善事。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