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說咸豐皇帝是一個活生生的悲劇?

娜迦觀社會


慈禧太后統治大清朝近半個世紀之久,但是她的丈夫——咸豐皇帝,卻並不被大多數人所熟悉。他本來才能遠不及他的弟弟,卻以仁慈的形象登上帝王。有人說他是除了同治、光緒、宣統三個傀儡皇帝之外,清朝最差的皇帝。但是也有人說咸豐皇帝是一個“苦命天子”,那麼他的一生都都經歷了什麼呢?

咸豐皇帝當初是和奕訢爭奪帝位,很明顯咸豐皇帝的才能肯定是比不過奕訢的。因為在晚清的滿族王公貴族中,恭親王奕訢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是他有一個好師傅,讓他能夠揚長避短,在自己的父皇面前顯示仁慈的形象,最後險勝了奕訢。最後結果便是: 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一般遺詔都是立誰做皇帝,沒有還立誰親王的,所以可以看出自己父皇的猶豫。當然,咸豐皇帝內心估計也是鬱悶的。

不過,他知道自己不是絕頂聰明,但是畢竟知道太多當皇帝的規範、知道很多成功和失敗治國的經驗。年輕的他天真的以為“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穿上一身帥氣的西裝”,就能夠做個好皇帝。為此他整頓吏治,懲罰貪官汙吏,非常注重克己,儘量使自己的一切行為符合“帝德”。"咸豐“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天平都豐衣足食,當然這是個很天真的想法。所以,殘酷的現實將他的臉打的啪啪的響。當他即位之初,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大清國的軍隊被一路吊打,被迅速席捲長江中下游地區;與此同時,捻軍興起於北方,回民、苗民等少數民族起義亦在西北、西南地區風起雲湧。

現實還不止這些,就在此時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從廣州北上天津,一路打到北京城。最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火燒了圓明園,而俄羅斯則趁機脅迫清政府割讓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要知道,現在的中國才9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現在的1/6,估計平均有差不過6個省那麼大。

那麼,當時的皇帝幹了什麼呢?咸豐皇帝留下御弟恭親王奕訢在京師辦理和局,然而帶著后妃倉皇逃往熱河行宮。你沒有看錯, 歷史就是這樣,咸豐皇帝這個大清朝最大的老闆最後竟然被那幫蠻夷逼著這樣,只能“帶著小姨子跑了“。可想而知,當時咸豐皇帝內心是什麼感覺?

咸豐帝本想實現對內加強治理,對外拒絕西方列強的無理要求,立志中興大清朝的抱負,可是現實卻是全部破滅。後來,咸豐皇帝便破罐子破摔了,天天以酒色為樂,最後竟然死在熱河行宮。從二十歲繼位,到三十一歲去世,他多災多難的一生終於結束了。


歷史是什麼


咸豐皇帝一個被他太爺爺、他爺爺以及他老爸一起給坑了的倒黴孩子,但是真的論起人生悲劇,從他之後的清朝皇帝一個比一個悲劇。

咸豐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但是他接受的卻是一個爛攤子。話說他太爺爺乾隆皇帝一生風流多情,極盡奢華,敗光了他們家的財富,以至於到了他爺爺嘉慶皇帝只能通過扳倒和珅勉強維持生計,而到了他的老爸道光皇帝雖為一國之君,天天穿著補丁上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節儉的皇帝,家裡窮沒辦法呀。這還沒有完,不久英國人又來欺負大清國,那就幹一場,80萬清軍硬是沒有打得過幾千的英軍,丟人呀,又是賠款又是割地。

在大清搖搖欲墜的時候,咸豐皇帝繼位,接受這樣一個爛攤子,國內太平天國運動差一點打到了北京,國外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逼著咸豐皇帝逃到了熱河承德避暑山莊,自己的圓明園被燒燬,而自己剛逃到熱河,自己破罐子破摔,縱慾過度,一命嗚呼,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


同治皇帝6歲登基,從小得到慈禧的寵愛,天不怕地不怕,國內外一直都是亂,還好有一群漢臣幫著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還實現了同治中興,但是好景不長,自己還沒有親政幾天,由於自己出去偷偷腥,不小心換上了花柳病,19歲就一命嗚呼,還沒真正做皇帝就死了,好悲劇呀!

光緒皇帝天上掉餡餅,白撿了一個皇帝,4歲登基,在慈禧的淫威下長大,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傀儡皇帝,好不容易到了親政,搞個戊戌變法,沒想到103天就夭折了,被慈禧軟禁,從此過上了幽禁的生活,還沒有捱到慈禧去世,在慈禧前一天死去,死得蹊蹺,一輩子名為皇帝,卻只是一個傀儡,這人生夠悲劇的呀!

宣統末代皇帝溥儀,3歲登基,還是一個小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大清朝完蛋了,自己成了廢帝,這才是沒有做過一天真正的皇帝,而且退位後,還自己騙自己在皇宮做皇帝,最後被驅逐出紫禁城,成為喪家之犬,三次登基,三次都沒有真正是皇帝,一生在做皇帝的夢,卻從來沒有做過一天的皇帝。

從咸豐皇帝開始,清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悲劇。各位,你們說到底哪個皇帝最悲劇呢?


密探零零發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1831.7.17——1861.8.22),年號咸豐,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繼位,在位十一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

正如題目所說,咸豐皇帝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悲劇,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就從他在位的這十一年發生的歷史事件講起。

一、太平天國運動,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革命,沒有之一。



從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萬餘人在廣西金田村正式宣佈起義開始,到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共堅持了14年,勢力擴展到17省,死亡人數高達億人之多,是我國曆史上最慘的戰爭。

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讓咸豐皇帝趕上了,雖說咸豐任用曾國藩等賢能努力鎮壓,最後取得了勝利,但是如此勞民傷財、怨聲載道的“失民心”的戰爭也真夠咸豐皇帝受的。

二、外國侵略者打開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制度大門,正在一步步的蠶食咸豐皇帝的大清朝。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其中,在《中俄北京條約》中,承認了咸豐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璦琿條約》。

三、洗劫圓明園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他們進入洗劫圓明園以後,很多文物被搶掠,這個萬園之園的所有珍寶就此被野蠻的英法聯軍洗劫,並放火燒燬,變成一片廢墟。

歷史自然有它的歷史規律,真叫你趕上了,你也只能受著。咸豐帝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其時是艱屯之際,內憂外患,自個又沒有先祖的雄才偉略,再振朝綱。所以終身都鬱悶借酒消愁,沉溺於女色不能自拔,最終死在了承德避暑山莊。

我是《80童話》,歡迎點贊和關注,謝謝!


歷史俱樂部


咸豐皇帝是一位苦命的皇帝,他一生可謂是歷盡磨難,從登基伊始一直到英年早逝,可以說是沒過上一天安穩日子。同時,咸豐皇帝還是一位頗受爭議的皇帝,有人評價他剛愎自用妒賢嫉能,致使其有生之年也沒能夠平定天平天國運動;有人評價他翫忽職守膽小如鼠,丟下首都北京落荒而逃,任由外國人搶我國寶,毀我瑰寶級皇家園林圓明園;有人評價他荒淫無度不知節制,年紀輕輕就將自己原本羸弱的身體徹底造垮,三十歲就一命嗚呼。總之,咸豐皇帝絕不是一位好皇帝,甚至是歷史的罪人。

客觀的評價,咸豐皇帝確實很難算得上是好皇帝,但是也覺不應該成為歷史的罪人,甚至可以說,他也並非如一些人評價那樣的一無是處。

圖1 咸豐皇帝,1860年10月13日《倫敦新聞畫報》

一、沒趕上好時候的年輕皇帝

咸豐皇帝確實是沒趕上一個好時候,他是在道光三十年登級成為皇帝。從順治元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到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年,大清王朝從問鼎中原之始,到咸豐皇帝繼位已經過去206年了。由於中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的天然缺陷,再加之有史以來的天朝上國自居的姿態,以及始於明朝而“發揚光大”於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這個完全世界脫節的東方大帝國,此時已然是千瘡百孔。

再加之,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的失利,對於民族自尊心的進一步打擊,以及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外患問題,大清王朝此時處境之艱難,無疑是雪上加霜。原本唯唯是諾的老百姓,此時面對生活之水深火熱已經蠢蠢欲動。咸豐皇帝就是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那一年咸豐皇帝虛歲20,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圖2 第一次鴉片戰爭前清朝及周圍形勢

二、改革第一要素就是會用人

大清王朝當下的狀況,咸豐皇帝就已經心知肚明。早在自己還是皇子的時候,受過良好而系統教育的咸豐皇帝,就瞭解到了祖宗基業當下所面臨的危機,以及發現了自己父皇當下執政不當之處。所以上位伊始,咸豐皇帝就做了一個重要的人事決定,將父皇最為倚重的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罷免,而且是“永不敘用”!這基本上是對自己父親執政時期,用人方面的全盤否定,頗有魄力!

咸豐皇帝在用人方面確實突破了很多條條框框,在天平天國最為鼎盛,大有將大清王朝取而代之之勢時,他突破乾隆皇帝立下“規定親王不得入軍機”之祖制,啟用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訢為首席軍機大臣,此時奕訢也不過就20來歲,他相信最終能夠拼盡全力挽救祖宗基業的,還得是自己至親之人,顯然弟弟奕訢是不二人選。果然,奕訢不負眾望,總算是將如臨深淵的大清王朝拉了回來。

圖3 愛新覺羅·奕訢(1833—1898),即和碩恭親王

有人說事後奕訢被咸豐皇帝“一擼到底”就是卸磨殺驢的表現,事實上這種說法比較武斷。客觀的說,畢竟是奕訢先挑戰了咸豐皇帝的皇權。奕訢竟然利用皇兄猶豫之間的含糊其辭,來了個瞞天過海。他利用職權之便,到軍機處立馬擬了一道晉封自己生母為皇太后的聖旨,並且在大堂之上,公然呈遞咸豐皇帝請求批准。咸豐皇帝乃奕訢生母的養子,被“道德綁架”的咸豐皇帝只好同意,奕訢的生母得了封號便安心的去了。

相當於被自己的弟弟“涮”了一把的咸豐皇帝,心裡那個恨就不必說了。同時,原本兄弟二人因為繼承人問題存在嫌隙,此時奕訢掌管軍機就敢挑戰自己皇權,還可能留著他嗎?所以事後奕訢被貶也就不奇怪了。

圖4 愛新覺羅·肅順(1816年-1861年)

最能體現咸豐皇帝改革決心之用人,就是重用了“刺頭”肅順,當然爭議也是最大。咸豐皇帝深知,想要破冰現有弊端叢生,死氣沉沉的破敗景象,啟用一位不尋常而又對自己忠心耿耿之人乃當務之急,肅順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飛黃騰達。

肅順,滿洲鑲藍旗人,他是努爾哈赤之侄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是已故鄭慎親王烏爾恭阿之庶子。一看是庶子,就知道了肅順是不可能獲得承襲親王爵位之資格,所以成了家之後的肅順就得搬出王府自謀出路了。這段自謀出路的經歷,給了肅順瞭解民間的千姿百態,也瞭解到那些坐享其成,國家蛀蟲一般地旗人們是怎麼個好吃懶做之生活狀態,這些認知對之後以及掌權,推行一些列舉措是有很大影響的。肅順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咱們旗人混蛋多”,確實很中肯。肅順在咸豐朝被破格提拔。從被擢升為“內閣學士”到“御前侍衛”也不過就四年時間,肅順一下子位極人臣之巔。

圖5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

肅順為什麼能得到咸豐皇帝如此倚重?一方面原因是肅順辦事果斷,不怕得罪人的風格比較對咸豐皇帝用人的路子,但更主要的是,肅順的工作績效確實十分搶眼,列舉幾點如下:

  • 1. 重用漢臣。

如胡林翼、曾國藩以及左宗棠這些晚清明臣,哪一個沒得到過肅順的關照,尤其是左宗棠,要不是肅順出手相救,左宗棠在歷史上就是個“人名”,根本沒機會成為名人。

  • 2. 整風官場。

僅舉一例,震驚全國的“戊午科場案”正是被肅順破獲,為了以儆效尤,肅順堅守國家法度,硬生生要求咸豐皇帝處死了主考官,一品大員協辦大學士柏葰。

  • 3. 廢黜旗人待遇。

如前文所述,肅順對於旗人“白吃飽”之行徑是深惡痛絕。為了削減了國家支出,肅順砍了旗人的福利,省下來的錢正好用於國家平定戰亂。

這些舉措都是肅順為了挽救大清朝,頂著被人“下黑手”和“扒祖墳”的壓力,“硬”推行下去的。大清王朝應該感謝肅順的大刀闊斧,更要感謝咸豐皇帝的慧眼識人。

圖6 咸豐皇帝御批奏摺

三、自絕生路的憂鬱之君

內憂未除,外患已至,外國人的堅船利炮到底還是突破了大沽口炮臺。為了阻擊侵略者,中華兒女以血肉之軀與外國人的長槍大炮對抗,我們的士兵如同伐木割草一般一排排倒下。在慘烈的事實面前,國人才明白,外國人不但是在戰艦上無敵,陸地戰依然可以打你個毫無還手之力。這不是人種之間的差異,而是科技時代的差異,這在當時怎麼也無法逾越之差異,給我華夏大地帶來了無盡的創痛。

咸豐皇帝怎麼也不明白,自己為了挽救王朝已然傾盡全力,為何還是這般田地?就連首都京城大清王朝最後的臉面都要眼看著保不住了。

圖7 大沽口炮臺 遺址

果然,咸豐皇帝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外國毛子還是闖進了北京城,倉惶之間咸豐皇帝選擇了“木蘭秋獮”,就是逃到熱河避難。從後來事態發展來看,這次逃離是咸豐皇帝人生最大的敗筆!結果,咸豐皇帝再也沒有活著回到北京城。

北京城遭受的前所未有之踐踏,更可氣的是據說一些國人也跟著渾水摸魚趁火打劫。當咸豐皇帝得知千古之園——圓明園被焚之一炬之時,真是肝膽俱裂,一口鮮血噴在了奏摺之上。而接下來的日子裡,接踵而至是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以及割地賠款的不爭事實。

我們不難想象此時咸豐皇帝之心情是何等悲涼,他可能甚至懷疑當初父皇為什麼要選自己當皇帝,讓自己成了敗壞祖宗基業的背鍋人。他也痛恨自己為何要逃離京城,現在看來還不如在北京城與洋人決一死戰,還能落得個“君為社稷死”的好名聲,但是說什麼都晚了。所以咸豐皇帝選擇了逃避,無論熱河生活條件多麼艱苦,他都堅持不回北京。

圖8 熱河行宮圖(局部)

就在咸豐皇帝逃到熱河一年之後,終於熬到了人生盡頭。咸豐皇帝雖然心灰意冷,但是祖宗社稷之重任並沒有忘記,他在臨死之時,儘量權衡各方面關係,出了一套看似全方位考慮的託孤方案,將自己唯一年幼兒子,託付給了他生前最為信任之人。安排有後事以後,咸豐皇帝終於燈枯油盡,他感到腹中飢餓,但是還沒等燕窩粥做好就撒手人寰。

對於咸豐皇帝一生的總評,也許有人會說他能夠做得更好,但是我想說他已經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四年之後,咸豐皇帝終於入土為安,蓋棺於定陵。

參考文獻:《清史稿》


歷史大學堂


正如問中所說,咸豐帝是個悲劇人物!

死的太早!

他十八歲當皇帝,三十一歲就病死了,在位約十二年!放在現代也就一個剛剛進入中年的人,最少還有幾十年的活法,可惜了!




咸豐帝是個憂患中繼承大統的皇帝!

1850年,道光帝駕崩。第二年,咸豐登基。從他的角度來看,他在位十二年,沒有哪怕一天是平安無事的。內憂外患把咸豐搞得焦頭爛額,捉襟見肘!

內憂:

公元1851年,秀全起義在金田!

1850年,天王洪秀全相當的不給咸豐面子,從登基開始就砸咸豐的場子,咸豐一怒之下啟用雲貴總督林則徐圍剿天王洪秀全,恰逢此時林則徐病逝於上任途中。哎,屋漏偏逢連夜雨!



不得已,咸豐帝又派兩江總督李星沅為欽差大臣奉旨剿賊。不料,李星沅接連敗北!第二年也就是1851年,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此時咸豐剛剛登基八個月。也就是說與咸豐帝繼位幾乎與此同時,滿清誕生了舉世聞名的太平天國運動!


這對年僅18歲的的青年皇帝咸豐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1853年,太平軍長驅直入,攻入南京,改南京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這次農民起義從1851年持續到了1864年共計14年,遍及18個省,幾乎大半個中國都參與了。對於只當了十二年皇帝的咸豐來說,到死也沒有平定這次起義!值得慶幸的是,死後三年終歸平定了。

外患:

1856年,鴉片戰爭的延續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俄美醞釀和發動了侵略戰爭。先是攻入廣州,而後攻入天京,最後攻入了北京,最終逼得咸豐帝北逃熱河!



咸豐帝既沒有先祖康雍乾的雄才大略,也沒有的父祖道光嘉慶的穩如泰山!

一個年輕皇帝既要對付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一次農民起義,又要對付武裝到牙齒的的英法美俄,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


《慈禧外紀》中記載:“當時人心,皆以為滿洲命運將絕,天心厭棄,全國騷然,民心漸離。士大夫心中以為不及以往之君,清世祖以下,稽古右文,學問事業,卓越前古,光耀史策,著述宏富,有稗官士夫。咸豐帝則皆遜之。”這是對咸豐帝的公正評價,也是對當時人心的真實寫照。咸豐帝的政治經驗、學問素養、意志品質和心理態勢,都不足以其應付這樣的大動盪大起伏的局面!可以這樣客觀的說,一個年輕而軟弱的皇帝遇到了複雜且艱難的局勢!

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局勢剪不斷理還亂,於是咸豐帝轉而追求聲色,貪圖玩樂!

咸豐帝是個風流天子。繼位之初,年輕氣盛,也想幹一番大事業,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但是他久居宮內,初涉政壇,對國內國外情況均不是很瞭解。面對風雲變幻的局勢,咸豐帝一籌莫展!於是他只能麻痺自己的內心,追求聲色,貪圖玩樂!雖然物質上他是滿足的,但是精神上他是一個可憐蟲!

《滿清外史》中記載:洪秀全楊秀清的太平天國運動一天比一天厲害,戰火燒遍天下,清兵屢戰屢敗,前線戰報每天都有,咸豐則置若罔聞,只管自己寄情聲色,每日攜帶妃嬪在園中嬉戲玩鬧。”(娜迦自行翻譯)

咸豐帝因近女色,不得不借助宮廷壯陽秘藥,以至於身體每況愈下。

為補陽氣之不足,咸豐常飲鹿血。北逃熱河是仍想把百餘匹鹿隨身攜帶。以供自己飲用鹿血!後因兵荒馬亂,未能如願!

咸豐的藝術細胞超越了政治細胞!

咸豐愛看戲,有時親當導演,甚至粉墨登場!無論是在紫禁城、圓明園,還是在熱河行宮,他都經常點戲看。他還親自指導太監演戲,教他們《教子》、《八扯》等戲,並學習演唱過《朱仙鎮》、《青石山》、《三岔口》等戲!他當皇帝還不如當個演員來得合適。



咸豐還吸鴉片。

繼位不久,咸豐帝就吸上了大煙,大煙又叫做益壽如意膏,紫霞膏!整個滿清帝國,從貴族到平民,從強盜到夫子,不吸鴉片者十之二三!當然還包括了萬歲爺咸豐帝!


這就是咸豐,一個悲劇的皇帝!

我是娜迦!知道一點歷史。喜歡我的問答的道友幫幫忙點個讚唄!評論轉發關注那就更完美了!哈哈。


娜迦style


歷史學家茅海建曾說,咸豐皇帝奕詝是一個“苦命天子”。

既然都苦命了,那肯定就是悲劇了。那麼,他到底怎麼個悲劇呢?

首先,咸豐皇帝小時候就不順,他應該有一些隱疾,據考證他極有可能是一個跛子,你說命苦不苦?



第二,咸豐皇帝趕上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即太平天國運動。儘管咸豐放手發動地方士紳團練,大膽啟用漢族官僚,但太平軍仍肆虐中華14年之久,你說命苦不苦?

第三,咸豐皇帝還趕上了西方列強並起的資本主義時代。咸豐皇帝有捍衛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的願望,也看到了西方列強的野心,但他卻不知道,他在位的19世紀50年代其實是中國主動擁抱近代化,實現自主富強,並融入世界主流的最後機會。他走錯了路,仍舊以傳統的中西關係去認識世界,與西方列強周旋,並妄圖通過恢復這種傳統來實現清朝的中興。結果不僅未能實現復興,反倒是喪權辱國,你說命苦不苦?



第四,咸豐皇帝不僅喪權辱國,還是清朝歷史上第一個拋下黎民百姓和宗廟社稷的皇帝。他只顧逃難,不惜將首都拱手讓人,然後逃到熱河避難,你說命苦不苦?

第五,咸豐皇帝不僅外逃避難,而且還死在了外面。關鍵是,他既沒有死在老家東北,也沒有死在首都北京,而是死在了熱河,沒有活著回到自己的紫禁城,你說命苦不苦?



第六,咸豐皇帝還是清朝歷史上比較短命的皇帝。他死在熱河的時候年僅31歲,可謂英年早逝,你說命苦不苦?

平心而論,咸豐皇帝的能力雖不強,但也算是中人以上,如果放在天下太平時,自然毫無問題。怎奈就讓他趕上了內憂外患,趕上了西方資本主義企圖用炮艦推進商品輸出的近代化時代。你說說,他怎麼就這麼悲劇呢?


達摩說


咸豐皇帝是中國最後一個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在他之後,清朝的皇帝都失去了他們應有的至高無上的皇權。咸豐登基以後,皇帝生涯可以說是悲劇,也可以說是自暴自棄!


咸豐皇帝出生於1831年,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個兒子,道光其他的兒子(嫡子)或是年幼,或是早夭,最後在道光將要去世時,能夠選擇的只有老四和老六!

老四奕詝信老師的話,處處裝著仁義道德,以來獲取道光皇帝的歡心,而老六則是能力出眾,但是沒什麼心眼。

舉幾個例子吧!

有一次,道光皇帝率眾圍獵,考驗皇子的時候,老六收穫頗豐,而老四卻一無所獲。



一日,道光帝領諸皇子狩獵,奕詝故意一箭不發,“上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道光帝廟號)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於是,經過一系列的仁義表現,老四成功成為道光皇帝心中的接班人!


1850年,老四登基,是為咸豐皇帝!

剛剛即為的年輕皇帝,確實有銳意進取的心,清洗軍機處,重用漢人,鎮壓太平天國,改革弊政,一系列措施使得積重難返的大清朝又能夠苟延殘喘。

但是,清朝末年面臨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咸豐皇帝攘外失利,一系列的打擊使得他心力憔悴。

在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城之後,咸豐皇帝談到了熱河,承德避暑山莊,他逐漸喜歡上了這裡的生活,在萬般無奈後,他選擇了紙醉金迷的生活,縱慾過度,憂鬱積憤,使得其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年輕的咸豐皇帝沒有回到北京城,而是病死在熱河行宮!

縱觀咸豐的一生,是短暫的,悲劇的,生為皇帝,一個接手爛攤子的皇帝,宿命如此。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補充交流!】


無筆


清朝是距我們最近的封建朝代,關於他的歷史我們認識的最詳盡,也最真實,但是這裡還是有必要大概介紹一下咸豐皇帝。

咸豐,愛新覺羅·奕詝,清朝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也是“密建皇儲”制度的最後一位皇帝,更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

咸豐皇帝繼位之初還是頗有些銳意進取的精神,他執政期間鞏固皇權,整頓吏治,大舉改革,如果事情這樣順利的發展下去,清朝可能迎來一次中興,但是咸豐的悲劇從他繼位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幾乎是在咸豐繼位的同時,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爆發了,從此拉開了歷時十四年影響數十年的“太平天國運動”,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貫穿咸豐一朝。從根本上動搖了清朝的統治基礎。

太平天國運動說到底也就是內部鬥爭,但是咸豐在位期間西方列強也開始了大舉入侵,內憂外患之下,咸豐藉口“木蘭秋獮”逃往了熱河避難,京城被英法聯軍攻佔,圓明園被毀,無數國寶流失海外,更是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此次事件中,咸豐皇帝堪稱中華民族的罪人。

以上是他執政期間的悲劇,而在個人生活上咸豐就更加的悲劇

首先咸豐皇帝身體不好,據說為了讓咸豐在爭皇儲的時候佔據優勢,咸豐的母親用了非正常手段提前生下了他,所以他是個“早產兒”,一生體弱多病。

其次咸豐的生活習慣非常不好,不但貪圖美酒美色,而且還違背祖制吸食鴉片,這就導致他身體每況愈下。

最後咸豐皇帝在繼承人的安排上看似安排的十分周到,但是他死後不久皇權就旁落到慈喜手中,此後一個女人統治了中國半個世紀之久。


一點點歷史


咸豐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咸豐皇帝悲劇的一生

  1. 趕上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

  2. 趕上了三千年來第一次外國人大規模入侵中國,倉惶逃出紫禁城。

  3. 圓明園被毀,自己最後也沒能回到皇宮死在了宮外。

  4. 第一個吸食鴉片的皇帝,還是一個坡腳皇帝,被人暗地嘲笑。

  5. 他娶了後世名聲狼藉的慈禧太后。

  6. 自己勵精圖治,卻內憂外患,給後世留下了頹廢的罵名。

五毒俱全皇帝

一、好色。因為紫禁城規矩多,他便在圓明園做出許多淫亂之事。祖宗規定不得寵幸漢女,他照樣不顧祖訓,寵幸圓明園漢女。因為身體虛弱,專門養了一百隻鹿,吃鹿茸和鹿血。

二、嗜酒。因為內憂外患他用喝酒來麻痺自己,逃避現實,喜怒無常。

三、吸鴉片。身體虛弱又沉迷酒色再吸食鴉片導致身體每況愈下,最後死在了避暑山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