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两门炮的传奇经历— 俄军只剩6人 日俄旅顺战役最后的故事


在旅顺口区政府东侧不远处的山尖上,两门百年铁炮历经风雨凝望着大地。从炮台眺望,远处一马平川,近处山景如画。这就是望台炮台,当地人称之为“两杆炮”。

1905年1月1日,日俄战争中驻旅顺俄军失守望台炮台,次日全面投降,旅顺落入日军手中。从此,侵入中国东北的俄军一溃千里,“两杆炮”成为日俄战争转折点。

在旅顺口东部制高点的两杆铁炮是俄军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四周均有堡垒守护,东鸡冠山、盘龙山、松树山、二龙山围裹着这两门重炮。日军把望台炮台和203高地视为打开旅顺要塞大门的两把钥匙。

1904年12月,随着203高地、东鸡冠山堡垒相继失守,望台炮台已成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一个浪头就可能倾覆。这两门大炮是沙俄彼得堡奥普霍夫兵工厂1899年铸造的150毫米舰用加农炮。炮筒很长,射程可达10公里,并能做360°旋转射击,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远程大炮。

1904年,旅顺口港内沙俄太平洋分舰队因日军封锁突围失败,舰上284门大炮拆下用于陆上战斗。当时俄军强迫2000多名中国劳工,用滚木人拉的办法耗时半个月,才将两门大炮运至山顶。

旅顺要塞战斗刚刚打响,望台炮台便成为两军争夺焦点,在历时近半年之久的激战中,日军动用4个连的兵力仍无法撼动炮台。直至炮台最后一道防线,距山顶仅400米外的二龙山堡垒失陷,炮台才陷入绝境。驻守炮台俄军战至最后仅剩6人。据说:日军的炮火击中俄军的弹药堆,引发大爆炸。

1905年1月1日,望台炮台插上了日军旗帜。当日下午,驻旅顺口俄军缴械投降,次日在水师营向日军签下投降书。望台炮台成为日俄战争旅顺口争夺战的最后一战。

望台山位于旅顺市区东北方,海拔181米。在不过500平方米的大山尖上,两门大炮赫然而立。炮座已经锈蚀无法转动,一门炮炮孔炸裂,只有一段炮杆。

日俄两军在旅顺厮杀期间,双方共有1300多门大炮对攻,如今所存留的两门舰炮是日本人有意保留下来用以炫耀“战功”的,他们还在炮台上筑起纪念碑。

望台炮台一役,以俄军溃败告终,旅顺口全面陷入日军控制,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此后,又经历近7个月的争斗,俄国被迫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