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小孩反问母亲你是要小孩还是要学习,谁之过?

时光瘦了生活在变


你好,我是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星级咨询师钟洁琳,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家长沙龙课心理老师。


小孩反问母亲你是要小孩还是要学习,谁之过?家长教育方式有误区,导致孩子如今威胁两难的选择。家长的责任更大。

1、孩子是复印件,母亲是打印件。

母亲平日里应该反思自己的语言是否经常带有两难的威胁性语言,让孩子无法接受?比如:不做功课的话,就不许玩。做功课和玩成为了对立面,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与快乐是对立面,有了学习就不能快乐,有了快乐,就不要学习。长此以往,快乐与学习成为了矛盾的关键。这样的认知是无意识的增强,对于孩子的选择造成无意识的暗示。因此,母亲在平日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是白纸,你打印出什么,孩子就会复制什么。

2、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必要。

孩子一回家,就马上开始快乐的满足过程,那些快乐的事是打开电脑、玩手机。而不是先学习。这说明在平日给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没有做好。

3、重视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教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

有了学习动机,无论内部学习动机还是外部学习动机,都能很好的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


4、“你问孩子在学校的事情,孩子对你爱理不理,”这说明孩子已经用自己的防御模式对待家长的要求。

比如:屏蔽。将自己锁在自己安全区里,用沉默来反抗母亲的要求。这的确让家长很着急。这说明平日里,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在冷漠回避状态。

家庭教养的四种模式:A、权威性教养模式。理性并民主的教育模式,孩子高自尊,独立性强,对人友好。B、专断性教养方式。父母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自己。孩子常表现焦虑、不快乐。C、放纵型教养方式。父母放任孩子自己做决定。孩子自尊高,合作性差。D、忽视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现采取忽视的态度,对孩子缺乏积极关注。孩子也会缺乏对他人的关注,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根据自己的情况,我们来分析孩子出现屏蔽父母的现象,是否是因为过于专制独断,而抹杀孩子发言的积极性?或者是过于放纵,而不树立规则。一旦想要约束,却为时已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孩子如今态度的最终原因。一旦发现自身问题,根据问题改变态度,正向面对孩子特别时期特别表现。只要有所改变,再晚也不迟。

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长,是一门课程,任重道远,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而需要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


家长平日也可以学习正面管教的内容,以及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育儿专家。我是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钟洁琳。我们在路上,一直陪伴你成长……。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留下联系方式,向作者提问或心理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孩子的习惯刚好折射了父母的行为是如何的,先不要急着纠正孩子的行为,建议孩子的父母从自身找原因,以身作则,父母的行为修正之后再找孩子交谈,相信这时候孩子就能听得进父母的话了。


用户86663468886


题主问题看似很小,实质很大。

这是一个特定家庭环境下的特定时间段,有它的特殊性。

这个问题的背后就是父母由于生计原因无法实现陪伴孩子时,小孩如何教育问题?

1.首先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根据我的观察和总结。学校没有系统的社会伦理学教育环节。

我认为伦理教育应由如下三方面构成,伦理体系的教育应该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宣贯。


2.其次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现代科技发展飞速,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不局限于课本,网络电视手机电游也是一种途径,很多家庭父母并不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因此知识的传输主要靠学校。

3.现在的爷爷主要是45-60年代人,这一代人是中国社会伦理巨变时代的人,系统的伦理学教育几乎没有,他们成长的年代又是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精神文明的教育单一,前后矛盾,文化知识相对不足)的年代。社会伦理学认知混乱。

对子孙后代的伦理学教育也是没有招,有些人自己的伦理学认知尚是有缺陷的。尤其是生存压力很大的中下收入工薪阶层以及无固定职业更是无瑕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家庭陪伴教育。


凯腾聚知


孩子放学回家看不见爸妈,这就是问题所在,孩子的童年缺失了父母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这一生最好的导师,先从自身找问题。恰好孩子反问的是“你是要小孩还是要学习”这句话,如果孩子反问“我不学习,不听话玩游戏,想想你们自己有没有问题”,你又该做何感想?父母忙,见不着孩子,一见着就责怪孩子学习怎么样?作业做了没有?为什么先不关心孩子其他方面呢?今天吃的什么?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跟父母分享下,而不是一见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孩子大了,有些问题虽然不说,但心里会想“除了学习,还关心我什么呢?”,好像孩子就是你们学习的工具!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有了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



行走的雨伞



熊孩子背后的熊大大


毫无疑问父母之过。

孩子小不懂事都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

小盆友放学不爱学习只爱玩手机电脑,反观父母是不是下班回家也这样呢,我们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面对小盆友的反问,妈妈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平常多关心关心孩子,跟孩子约定好时间。在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可适当放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