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荀子姓荀名况,是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荀子》一书,曾教授过张仓、韩非、李斯这三个比较出名的徒弟,世人又称他荀卿。他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国兰陵令。

《荀子》一书继承了荀子毕生的精华思想,对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的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得思想对后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今天就来欣赏欣赏《荀子》一书中,蕴藏经典大智慧的十大精华金句。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译文】土堆积起来就成了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水汇积起来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出来;不断积累善行,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自会心智澄明,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一步一步的积累,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不汇集众多的小溪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的一跳,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跑十天也可以达到千里。因此,成功就在于不停顿地向前走。用刀子刻东西,如果半途放弃,即使是腐烂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连金属和石头都能雕空。

【解析】这篇文章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选录过,但只是部分选录。劝学这篇文章最大的主旨还是规劝人们,学习要坚持不懈。其实,不光是学习要坚持不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很多人做事情的时候,做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成效,就果断的放弃了,转而干其他事情。这样做是不对的,所谓好事多磨,要想干成事情,必须要不断的做,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积累的经验够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马未都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人要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去修正自己,这样才能精准的抵达成功之路。故而,坚持不懈的做一件事情,在做的时候,不停的修正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才是打开成功的正确方式。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2、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 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 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 多而乱曰秏。——《修身》

【译文】用善行引导别人叫做教导,用善行去附和别人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引导别人叫做谄媚,用不好的言行去附和别人叫做阿谀。以是当是,以非当非,就叫做明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就叫做愚蠢。用言论中伤善良,就叫做谗言,用言论陷害良士,就叫做虐害。以是为是,以非为非,就是正直。窃取财物,就叫做偷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就叫做欺骗,信口开河,就叫做虚妄,对追求是进取还是放弃犹豫不决,就叫做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就叫做大贼。听到的事情多叫做广博,听到的事情少叫做浅薄,见多识广叫做僴,见识少叫做孤陋寡闻。难于进取叫做废弛,学过的经常遗忘叫做遗漏。事情少但井井有条叫做治理、管理,事情多但繁多而杂乱无章叫做昏乱不明。

【解析】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一个人生长在社会上,不要颠倒黑白,也不要混淆是非。相传在秦国的时候,赵高试图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这就是指鹿为马的故事。屈原曾言: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就是说,把白的说成黑的,把上说成下。如果一个人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3、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 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 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 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非相》

【译文】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方法重要。立身处世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方法丑恶,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看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要观察内在。一个人的表面无非就是衣着和长相,内在就是思想和三观。衣着和长相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但内在是无法看出来的,但可以从与之接触来观察。所谓看眼神猜心里,不是没有道理的,了解一个人的内在时,要结合一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看他读的书,看他接触的人,看他做事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了解一个人的方法。而

一个优秀的人,必然是一个有深厚的思想涵养,有纯正的价值观的人,这样的人是如何修炼出来的呢?那就依靠正直的思想,强大的正能量,进而给身边的人带来积极向上。一个人的高矮胖瘦,美丑大小,并不影响一个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的人。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4、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 而治生焉。唱和有应,善恶相象,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也。——乐论

【译文】大凡淫邪的音乐感动人以后就有歪风邪气来应和它,歪风邪气形成了气候,那么混乱的局面就产生了。正派的音乐感动人以后就有和顺的风气来应和它,和顺的风气成了社会现象,那么秩序井然的局面就产生了。有唱必有和,善良的或邪恶的风气也随之而形成,所以君子对自己抛弃什么音乐、接受什么音乐是很慎重的。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意思是说,良好的风气,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带给人正确的价值修养,催人积极向上。在当下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屡见不鲜,所以,家风好的人都很成功,因为,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事业才能昌盛,做人才能成功。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5、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 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解蔽

【译文】什么东西会造成蒙蔽?爱好会造成蒙蔽,憎恶也会造成蒙蔽;只看到开始会造成蒙蔽,只看到终了也会造成蒙蔽;只看到远处会造成蒙蔽,只看到近处也会造成蒙蔽;知识广博会造成蒙蔽,知识浅陋也会造成蒙蔽;只了解古代会造成蒙蔽,只知道现在也会造成蒙蔽。大凡事物有不同的对立面的,无不会交互造成蒙蔽,这是思想方法上一个普遍的祸害啊。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当你沉溺于一种事物的时候,这个事物之外的事情,就会蒙蔽你的双眼。这句话跟卞之琳的《断章》有思维错位的相同妙法。当一个人的思维落在了一个点上的时候,就会忽略这个点所在的面。这就在成了人的思维被点吸引,没有针对整个面考虑事情。哲学上有这样一句话,叫牵一发而动全身,当这个点被深刻关注的时候,就不会在意面了。所以,我们不论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全局观念。有大局意识,才能掌控大局,在大局中谋发展,取得成功。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6、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 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 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 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

【译文】人的本性从一生下来就有贪图私利之心,因循着这种本性,人与人之间就要发生争夺,也就不再讲求谦让了;人一生下来就好忌妒仇恨的心理,因循着这种本性,于是就会发生残害忠厚善良的事情,这样忠诚信实就丧失了。人生来就有爱好声色的本能,喜好听好听的,喜欢看好看的,因循着这种本性,就会发生淫乱的事情,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就都丧失了。既然这样,放纵人的本性,顺着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发生争夺,就会违反等级名分、扰乱礼仪制度的事,从而引起暴乱;所以,—定要有师长和法制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才能确立合乎等级制度的正常秩序,实现社会的稳定。所以,人性本恶的道理已经很清楚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解析】这段话讨论了人性的善良还是凶恶。对于人性本来是善良还是凶恶,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我倒是觉得,人性本善,是环境改变了人。在荀子的思想体系里,为了改变人性之恶,他一方面特别强调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主张求贤师、择良友另一方面则特别强调政治的作用,提出了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的明确主张。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的圈子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他靠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牌友只会催你打牌,酒友只会催你干杯,而成功的人却会熏染你怎样取得前进。人生最大的运气,不是捡钱,也不是中奖,而是有人可以鼓励你,指引你,帮助你,发现更好的自己,走向更高的平台,其实限制你发展的,往往不是智商和学历,而是你所处的生活圈及工作圈和身边的人很重要,所谓的贵人,并不是直接给你带来利益的人,而是开拓你的眼界,纠正你的格局,给你正能量的人。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7、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子道

【译文】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操守;对上顺从,对下厚道,这是做人的中等道德操守;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如果能根据礼义来安排志向,根据法度来指导自己的言论,那么儒家之道也就完备了,即使是尧舜这样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增益了。

【解析】这段文字讲的是子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要准守的准则。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社会问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

小的时候,感恩父母日日夜夜的照顾;上学了,感恩父母为了我们上学日夜奔波回家还要辅导我们作业;当我们还没有能力赚钱的时候,感恩父母对我们物质与全身心的投入。

当我们进入社会,感恩父母理解我们的叛逆、感恩父母把我们交给我们寻找的另一半,辛辛苦苦抚养二十几年,最后却不能每天留在父母身边;当我们也为人父母的时候,感恩父母为我们操心一辈子、父母老了,可心里依旧想念我们,回家总是想着给我们包饺子吃或者做我们最爱吃的菜。(别哭)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8、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 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壹;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 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 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 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 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须道者之 虚则人,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 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 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 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睪睪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 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解蔽

【译文】人靠什么来了解道呢?回答说:靠心。心靠什么来了解道呢?回答说:靠虚心、专心和静心。心从来没有不储藏信息的时候,但却有所谓虚;心从来没有不彼此兼顾的时候,但却有所谓专;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但却有所谓静。人生下来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有记忆;记忆嘛,也就是储藏信息;但是有所谓虚,不让已经储藏在心中的见识去妨害将要接受的知识就叫做虚心。心生来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能区别不同的事物;区别不同的事物,也就是同时了解了它们;同时了解它们,也就是彼此兼顾;但是有所谓专,不让那一种事物来妨害对这一种事物的认识就叫做专心。心,睡着了就会做梦,懈怠的时候就会擅自驰骋想象,使用它的时候就会思考谋划,所以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但是有所谓静,不让梦幻和烦杂的胡思乱想扰乱了智慧就叫做静心。对于还没有掌握道而追求道的人,要告诉他们虚心、专心和静心的道理,以作为他们的行动准则。想要求得道的人,达到了虚心的地步就能够得到道;想要奉行道的人,达到了专心的地步就能够穷尽道的全部;想要探索道的人,达到了静心的地步就能够明察道。了解道十分明察,知道了道能实行,这就是实践道的人。达到了虚心、专心与静心的境界,这叫做最大的清彻澄明。他对万事万物,没有什么露出了形迹而看不见的,没有什么看见了而不能评判的,没有什么评判了而不到位的。他坐在屋里而能看见整个天下,处在现代而能评判远古,通观万物而能看清它们的真相,检验考核社会的治乱而能通晓它的法度,治理天地而能控制利用万物,掌握了全局性的大道理而整个宇宙就都了如指掌了。宽阔广大啊,谁能知道他智慧的尽头?浩瀚广大啊,谁能知道他德行的深厚?千变万化、纷繁复杂,谁能知道他思想的轮廓?光辉与太阳月亮相当,博大充塞了八方极远的地方,这样的人就叫做伟大的人。这种人哪里还会有被蒙蔽的呢?

【解析】这段话索然很长,但主旨意思还是以解道为根本。解道又靠什么呢?当然是靠心。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心学是一门伟大的哲学,这门学问,后成为无数豪杰的指明灯,也使王阳明之名,与孔孟朱并列,从而永垂不朽。

王阳明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这一本心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他的心学中认为理很重要,而实际运用则更重要。他在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理论。不仅要认识知,更应当以行实践知,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说,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便应去实行。实践符合这个道理,那知就是真知。若实践与道理相悖,那知就不是真知。知行合一,就是强调要内外如一,将心中之道转化为施行,最终达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境界,在王阳明看来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9、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 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 施也。——法行

【译文】君子有三种思考,是不可以不考虑的:少年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老年时候不能教育人,死后就没人思念;富足的时候不施舍,贫穷了就没有人帮助。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道贫穷,就会施舍。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聪明人做人做事,都要有长远考虑和打算,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国语》越语篇有一段话,说的是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意思是说,商人夏季购入皮货,冬季购入丝绸,旱天够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等待货有所缺,伺机卖出。

要树立一个长远思想,战略思想,不能临时抱佛脚。做人做事,只有把眼光放得长远,对未来有所规划的人才会有所成就;而那些只看重眼前利益,鼠目寸光的人,他们缺乏对未来的把握和一种规划能力,最终还将会是一事无成。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不同的人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眼光,

有一些人在做事上十分的高瞻远瞩,目光远大,能够看清形势的发展和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并且坚持自己的理想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做,那么,成功一定会青睐这样的人。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10、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抇之而得甘泉焉,树之而五谷蕃焉,草木殖焉,禽兽育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 多其功,而不息德。为人下者其犹土也。——尧问

【译文】对人谦虚么?那就要像土地一样啊。深深地挖掘它就能得到甜美的泉水,在它上面种植而五谷就茂盛地生长;草木在它上面繁殖,禽兽在它上面生息;活着就站在它上面,死了就埋在它里面;它的功劳很多却不自以为有功德。对人谦虚嘛,那就要像土地一样啊。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的谦虚就像土地一样,懂得成就他人。人的一生往往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只是出于简单的、帮助别人的目的才去做一件事,但最终这件事却会令自己受益。所以,善待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善举与感恩,都是一种美德,是一汪涓涓细流浸入心田,更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在现实生活中,要求我们做到成就他人,只有这样做,才能成就自己。

《荀子》精妙金句十段,蕴藏经典大智慧大智谋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诗词歌赋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