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溫氏告訴你:母豬產後48小時內,你該做什麼!

母豬分娩時,由於生殖器官發生劇烈變化,導致抵抗力明顯下降。特別是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產後母豬以及剛出生的仔豬更容易陷入危險的境地。因此,隨時觀察產後母豬和仔豬的情況,做出相應調整措施可以確切地保護母豬和提高仔豬成活率。

溫氏告訴你:母豬產後48小時內,你該做什麼!

一、母豬產後正常情況

01、母豬產後檢查應在產後48小時內認真觀察,特別是最初幾個小時內,直到胎衣全部排出。在產仔過程中只有少量胎衣排出,大部分胎衣會在最後一頭小豬出生後1-3小時內排出;胎衣組織的表面新鮮、無腐爛物質和特殊的氣味;

02、產後母豬應該表現穩定平和、哺乳正常、吃食、飲水都正常,不過採食量不會太多,表現為對吃食不感興趣;

03、大多數母豬可以從陰戶看到惡露,多數表現為乳白色,數量豐富,一些母豬會持續3-4天。

二、如何進行產後檢查

母豬產出仔豬後,應先對胎盤進行檢查,確認是否排出。若胎盤排出困難,應給予適量催產素進行肌肉注射,以利於胎盤娩出。然後仔細查看母豬乳房有無紅腫,若存在紅腫症狀,多為乳房炎,必須及早治療;最後,密切留意母豬產後動態,如子宮與產道是否損傷,損傷程度是否嚴重。若存在炎症,應及時進行消炎治療,避免疾病進一步發展。

具體檢查步驟可參考以下:

01、母豬分娩結束後,每小時至少觀察一次;

02、如果胎衣在產後4小時未排出,向獸醫或管理人員彙報;

03、當胎衣排出時應檢查,若有腐敗,應檢查直腸溫度,正常為39-39.8℃;

04、檢查母豬吃食飲水是否正常,如不正常,是問題出現的徵兆;

05、檢查母豬是否安靜,哺乳是否正常;

06、檢查惡露,如呈濃乳白色或帶有血色,應檢查母豬體溫;

07、觀察母豬眼睛周圍,如粘膜為紅色,預示發燒;

假如母豬體溫超過40℃或更高,且不吃食顯示有疾病狀況:注射長效抗生素並著手治療;如懷疑有子宮內膜炎:應在產後36-48小時進行前列腺素注射,並著手治療(抗生素治療和前列腺素注射記錄在用藥治療卡上,並在母豬卡上記錄時間、用藥頭份)。

如胎衣排出推遲或者子宮內膜炎發生,應小心乳房的情況;兩種情況都發生,應向獸醫或主管彙報。進行妥善的護理,讓母豬儘早恢復體能投入正常生產,減少經濟損失。

三、如何進行產後護理

01,環境控制

母豬分娩後,應及時將其胎衣清除乾淨;同時,使用消毒藥水將其後軀與陰部擦拭乾淨。注意保持豬舍的乾燥、整潔,控制好豬舍溫度,一般在20~23 ℃左右為宜。注意保持豬舍內的安靜,防止噪聲過大而使母豬受到驚嚇,影響內分泌或造成泌乳困難。

02,產後母豬的體力恢復

母豬臨產前一般會停止飲水,但生產期間會消耗掉大量體力,故母豬產後極易疲勞與口渴。此時,應及時為其補充能量,可給予1%生理鹽水、電解質、多維水等,若恢復情況較差,可給予直接輸液補液。另外,母豬產後3天,可將其趕出豬舍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以增強機體抵抗力,並給予一定量微量元素,促進母豬機體恢復。

03,產後母豬的餵養

母豬產完仔豬後,身體機能往往較差,此時極可能出現代謝障礙。所以,產後6-8小時內,應不予餵食飼料,然後再逐步滿足營養需要,以適應胃腸的消化功能。

次日起,給予優質、容易消化的穀類飼料,並儘可能將飼料製作成稀粥狀,促進消化。2天后,消化功能恢復較快的母豬,可給予正常飼料餵食。產後3-5天,注意適當增加飼料量,保障產奶量的充足以滿足哺乳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