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53歲高齡產婦,孕婦、胎兒生命垂危!浙大一院ICU主任決定這麼做……

孕婦、53歲、命懸一線、保大人還是小孩……這些關鍵詞的出現,瞬間讓人繃緊了神經,一個電視劇裡經常出現的橋段也浮現在很多人的眼前:保大人還是保小孩?

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重症監護室(簡稱“ICU”)的醫護人員選擇了C選項,在團隊的努力下,孕28周寶寶順利出生;半個多月前母親也轉到了普通病房。

“她應該是我從醫36年以來,接診過的年紀最大的一位孕婦。來的時候氣管插管已經插上了,呼吸機也上,情況不容樂觀,但她及其家屬保孩子的意願非常強烈。”浙大一院ICU主任方強主任醫師說。

和家屬溝通後,方主任瞭解到這個孩子來之不易,夫妻倆都很珍惜,但他也堅信一個觀點——如果大人沒了,小孩自然也沒了;只有大人活,小孩才有活下來的可能。


感冒後吃了幾天藥 不料誘發重症肺炎

她叫美琳(化名),53歲,寧波人,這不是她第一次懷孕。照理說,懷孕、分娩對她來說是件輕車熟路的事情,但年齡擺在那裡,加上這是個來之不易的試管嬰兒,整個孕期她都小心翼翼。然而,意外還是來了。

兩個多月前,美琳突然開始咳嗽,隨後體溫也上去了。要不要吃藥?一家人猶豫了,由於當時恰逢流感肆虐,他們也不敢懈怠,第一時間去了當地醫院就診。考慮到美琳的情況,當地醫生給她開了一種臨床常用的抗生素——阿奇黴素。

吃了幾天阿奇黴素,美琳的情況並沒有好轉,還出現了藥物的不良反應:反胃、嘔吐,特別是在晚上熟睡的時候,突然之間泛上來。家人見狀後覺得情況不對,趕緊帶她去市級醫院就診。

經檢查,美琳被診斷為重症肺炎並第一時間接受了氣管插管,但病情仍在惡化且進展速度遠遠超過了當地醫生的預期。

怎麼辦?轉院!生命垂危之際,當地急診科主任親自將美琳護送到了浙大一院。

入院後,翻看美琳病史的方強主任也皺了一下眉頭強調了三個詞:

1.白肺。呼吸機需要用很高的條件才能維持她最基本的氧合。

2.高齡待產,53歲。臨床上,超過35歲就屬於高齡產婦了,這類人妊娠期出現異常情況的幾率本來就很高。美琳也查出了深靜脈血栓、膽汁淤積症。

3.胎齡小。孕27周不到,超聲估測胎兒只有2.4斤。此時提前剖出來,胎兒存活的幾率常非常低。


7個月不到的寶寶

哪怕再成熟一週也好

可不可以用ECMO?美琳入院後,家屬向方強主任提出了用ECMO的想法,在他們的概念中ECMO有“起死回生”的魔力,而他們也是奔著ECMO來的,但方主任拒絕了他們這個想法。

“像美琳這種情況,按照常規的搶救思路確實是先把孩子拿掉,再上ECMO。”但在方主任看來,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美琳的情況不容樂觀,即使立刻使用ECMO、即使沒有腹中這個孩子,她活下來的幾率也不會超過50%。

仔細分析美琳的病情,方主任決定,呼吸機的條件還有迴旋的餘地,暫時不考慮ECMO;儘可能地讓胎兒在媽媽的肚子多待幾天,不到7個月的寶寶哪怕再成熟一週,肺泡發育再成熟一點點都是好的。

抗感染、抗休克、抗凝、營養支持、調整呼吸機……方主任及其團隊每天都會密切關注美琳的病情,他每次查房後的總結是:Hold住!

10天后,美琳肺部感染剛剛出現一點好轉的趨勢,突然出現胎心加快。經會診,產科醫生建議立即做剖宮產手術,否則,有胎死宮內的風險。在ICU醫生全程陪同下,美琳接受了剖宮產手術,當天下午娩出寶寶,體重只有兩斤多。由於小傢伙來得過於匆忙,身體各項機能都沒發育成熟,不得不住進新生兒監護室,但對美琳來說,成功分娩是件振奮人心的事,意味著她闖過了最難的一關。

二十多天後,美琳終於脫離了呼吸機;產褥期穩定;全身狀態良好,轉出了ICU。母子平安的大結局讓美琳的家人、浙大一院的醫護人員都如釋重負。

回顧美琳的病情,方主任認為,她應該是反流誤吸引起的肺炎,而不是家屬認為的流感,因為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在美琳的肺部查出病毒。

美琳之所以出現反流誤吸引起的肺炎,很大一部分原因與她之前吃的阿奇黴素有關,方主任說,阿奇黴素確實是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但研究發現80%的人吃了之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反應,如,反胃、嘔吐等,孕婦的風險就更高了。

眼下季節交替,氣溫多變,是感冒的高發期。方主任提醒,要注意保暖、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鍛鍊以增強抵抗力,如果不慎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要第一時間去正規醫院就診,千萬不要亂吃藥,特別是抗生素,孕產婦更應注意。防治感冒的關鍵在於多喝水,多休息,適當補充維生素C。

53歲高齡產婦,孕婦、胎兒生命垂危!浙大一院ICU主任決定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