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总有一天孩子的成绩会跟教师无关

总有一天孩子的成绩会跟教师无关

一边我们想着素质教育,一边我们做着应试教育,就算学校不做,我们家长照做不误。虽我们口头上说着素质教育,但到最后的归结点,就是分数,中考要分数,高考要分数,人才招聘要分数。明明我们要素质教育,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就是没人弄个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出来,也难怪最后的落脚点就在分数上。做过老师的都知道,你只要不讲成绩、不讲作业,心态就会平和很多,看下去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天真,那么和气,可一说到学习成绩,作业质量,立刻就会高八度,你不“凶”点,孩子才不会理你,仿佛作业为老师所做。而家长也一样,只要不说学习,天天游玩,天天吃饭,可一说到学习,家里就鸡飞狗跳,血压升高。如果有一天,成绩跟老师无关的时候,或许做老师的轻松了,而我们的孩子不再会被逼着学习了。

从师德师风看,成绩关注度越来越轻。爱人经常讲这样的话,安全重要、艺术重要、活动重要,唯有学习不重要。教育部门文件一个接着一个,不得购买教辅材料、不得增加学生负担,每年只允许期末考试……一个接着一个的禁令仿佛教师并不买账,教辅资料家长家里做、作业家长改、单元检测还是继续,因为只要投诉,就会违反师德师风,所以很多老师都犹豫着?可以不做吗?可以不考吗?假如成绩跟我无关,谁又会死死盯着孩子的成绩,因为成绩是教师和孩子发生纠葛的导火索,是家长和教师和谐的绊脚石。当然不要成绩并不意味着不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从学生差距看,成绩差别越来越大。“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以爬树的本领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它终其一生都会以为自己是个笨蛋。”——爱因斯坦。因材施教一直是我们教育部门要求的,更是我们家长所期盼的,很多家长都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将一个“残疾的孩子”送进来,期盼学校给她培养出一个“维纳斯”出来。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更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希望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让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可如今,我们的孩子差别越来越大,就算重启留级,很多孩子也无法追赶上去,假如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因为成绩的差距到低年级自主学习的时候,因材施教才行,到那时,成绩可以是小学的,能力可以是中学的,身体可以是大学的。

从走班教学看,成绩也只能越来越自主。走班教学正在逐渐推广,从高中教学,有可能推广到初中教学。但还只停留在形式上,该上的课还是都上,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及格是底线。但一走班,孩子仿佛没了主心骨,而老师对孩子的熟悉程度明显下降,如果孩子不交作业,要让教师一个一个教室找过去明显困难很大,慢慢师生情、同学情就下降了。从走班和组班上课的成绩看,非常明显。

从融入外国看,成绩越来越跟教师无关。身边的一些朋友以及媒体报道的外国教学看,很多都采用这种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你认真,能力强可以进入高年级,你成绩差,能力弱,可以走进低年级,这样的状态会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导向,这样的教育,才是尊重学生个性。

如果成绩跟老师无关,或许这是一个置死地而后生的办法,当成绩成为孩子需要的时候,或者说达到合格标准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无节制的拔高,孩子才会被动变为主动,因为只要努力,通过就好,不会像现在,做了这个还有那个,那个做完还有未知在等待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