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英特尔、AMD两家公司做桌面处理器那么厉害,却没有做手机处理器?

去看海15311448


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实Intel最早的XScale移动处理器在当时十分流行,可惜生不逢时,最后被Intel卖掉了,说来话长。 Intel最早从DEC手中获得了StrongARM与ARM架构的完整授权,使得Intel与ARM第一次走到了一起。被Intel收购后,StrongARM拥有了一个新名字—XScale,加上Intel强大的生态系统,XScale强势进军嵌入式领域。从1998年到2006年期间,XScale处理器席卷了整个嵌入式领域。甚至将当时的王者摩托罗拉半导体打的一蹶不振。Intel的处理器技术极大地促进了ARM内核的发展,对ARM今后的成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虽然XScale架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并没有使Intel盈利,Intel用长达八年的时间发现了一个事实,ARM的廉价授权策略并不能使处理器厂商获利,而最终获利者仅仅是ARM自身而已。更糟糕的是,Intel迎来了一个可怕的对手——AMD。AMD的异军突起使Intel的财务状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006年,财报表现不佳的Intel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并且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并不盈利的XScale处理器出售给马维尔(Marvell)。可悲的是,当时的马维尔并不需要XScale处理器,看重的仅仅是ARM指令集的完整授权。之后马维尔很快推出了自家的基于ARM指令集的处理器,XScale架构的命运终于走到了尽头。此后,Intel全力对抗AMD,几年之后终于将AMD彻底击败。但是回头时却发现,ARM已经迅速发展壮大,并且控制了整个嵌入式处理器领域。这个不经意间培养的对手,让当下的Intel遭遇了空前的窘境。PC市场已经开始下滑,Intel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才能保证其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之下不被吞没,智能手机就是最好的切入点。决心重返嵌入式处理器领域的Intel与ARM联盟之间的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虽然后来英特尔借低功耗的ATOM重返移动手机处理器市场,并放出巨额补贴,最终因为兼容性和功耗问题最终败北。


AMD作为电脑处理器巨头当然不会错过移动处理器市场,2014年初,AMD发布了首款ARM架构处理器Opteron A1100(代号为Seattle)。该款处理器主要面向网络、存储、Web服务器和软件开发等领域。AMD希望利用Opteron A1100来挑战英特尔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因为手机处理器市场进入门槛太高,AMD并没有贸然进入。

虽然英特尔和AMD在电脑处理器市场十分强势,但因为cpu架构的原因,ARM架构更适合于手机,而且ARM阵营的苹果、高通、联发科、海思、三星等厂商已经牢牢的占领了手机处理器市场,其他厂商进入的门槛大大提高,所以英特尔和AMD很难再染指手机处理器市场。

其实ARM架构和X86架构两者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像基于X86的电脑和服务器为ARM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而ARM设备又通过移动设备延伸了X86电脑和服务器的应用边界。随着win10、linux等快平台系统的不断发展,未来两者的融合发展将更进一步。


智慧新视界


英特尔其实是做了的,国内也有上市,特别是当时的联想K800,上市价格3000多,俨然要做成旗舰机型。可惜x86天生和安卓八字不合,英特尔芯的手机们跑分虽高,但面对安卓软件的兼容性简直不要更惨。当时很多热门软件为了应对这种手机,还会专门出一个x86版独立更新,搞机历史比较长的朋友应该在安卓市场见过它们。

至于AMD……牛逼了,人家走了个逆向思路:

他们把手机核心做进了电脑里。

虽然大家现在觉得手机动不动就很热,但相对x86处理器来说,ARM架构达到同样性能所需的功耗还是要低一些。AMD于是决定要从此两条腿走路,把高性能的ARM核心拿去做服务器。

更可怕的是,他们开发出来的ARM处理器,和自家的x86处理器能做到针脚兼容……

什么意思呢?就是企业完全不用重新购买整套设备,新CPU拿回去,对准插槽安上卡扣,“啪”,升级完了。

就这么简单。

战争还在继续:前几天高通发布了骁龙 845,除了铁定的小米独占之外,传言许久的骁龙笔记本电脑也一起亮了相。支持全功能 Win 10,能用手写笔,还能插SIM卡随时联网。

错失了手机时代的英特尔,能不能在明年保住它的大本营呢?


极果网


这是个好问题~ 这背后的故事是,英特尔与 ARM 失之交臂,堪称芯片界的诺基亚,白白放过了曾摆在面前的大好机会。



先普及两个概念: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这是设计处理器的两个方向,区别在于——

  • 复杂指令集:功耗大,性能强,代表是英特尔主导 x86 架构。

  • 精简指令集:功耗小,性能相对较弱,代表是 ARM 架构,我们手机里用的基本都是这种。


接下来再来看,处理器的市场,基本可以分为三大块:


  • 服务器:对性能要求最高,所以是复杂指令集的天下。

  • 桌面处理器: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以往一直是 Wintel 联盟垄断,也就是微软垄断软件,英特尔垄断硬件。但目前和不远的未来,随着 ARM 性能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 ARM 处理会进入桌面市场。

  • 移动终端市场:对功耗有高要求,是 ARM 的市场,英特尔无功而返。


ARM 公司只授权架构 IP,自己不生产芯片,所以除了高通、华为和三星以外,英特尔也能自行设计生产 ARM 芯片。


事实上,英特尔以前也设计过 ARM 芯片。英特尔曾经收购 StrongARM,开发了自家 ARM 架构的 XScale 芯片。


如果英特尔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凭借英特尔在行业内顶级的影响力和工艺,现在移动芯片的老大绝对不是高通,而是英特尔。


可惜英特尔觉得 ARM 太弱,就和诺基亚当年拒绝安卓一样,英特尔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卖掉 ARM 的业务,把 XScale 卖给了 Marvell 公司。今天看来,这是大大的一个错误。


等到智能手机崛起,英特尔看到高通呼风唤雨,也想进来分一杯羹。但自家的 ARM 芯片卖掉了,咋办?


于是英特尔不得不赶鸭子上架,拿出了 x86 架构的 ATOM 移动处理器。


联想和华硕,这两家品牌,在桌面处理器市场和 intel 建立了深厚友谊,于是把 ATOM 处理器放到自家的手机中。


事实证明,x86 在移动市场没有前途。功耗大,没一会儿手机就没电了。兼容性又差,毕竟 ARM 份额大,大家都针对 ARM 优化。


英特尔就这么梦碎移动市场。并且在桌面市场,又面临 ARM 的竞争。高通 835 这颗移动处理器,已经被用于一些笔记本电脑中(惠普 Envy X2,联想 Miix 630和华硕 NovaGo)。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笔记本电脑使用 ARM 处理器,毕竟 ARM 处理器功耗低,又能随时保持网络在线,而不依赖 Wi-Fi,是性价比很高的笔记本处理器选择。


总结一下,英特尔曾经可以发展 ARM 移动处理器,却自己错过了这个大好机会,着实可惜。


陆家嘴文青


首先英特尔是做过手机处理器的但是最后市场反应不佳失败了,AMD并没有做过手机处理器。下面我说说英特尔做的手机处理器为什么失败了和AMD为什么没有做手机处理器?

英特尔做手机处理器为什么失败了?

英特尔做的手机处理器叫atom凌动系列,凌动手机处理器在2012年前后出现在手机市场中,在2016年之后开始从手机市场逐渐消失。

在2012年,手机处理器市场还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除了我们现在熟悉的高通骁龙、联发科MTK。三星猎户座之外还有德州仪器和英伟达等厂商,英特尔也是其中一员。在这一年英特尔推出了Z2460处理器,在苹果还是起步时候率先上演了单核吊打双核的故事。

引用太平洋电脑网
英特尔凌动Z2460:英特尔Atom Z2460处理器的系统级芯片代号为Intel Penwell,整个芯片由于CPU、GPU以及二级缓存和视频编解码模块组成,其中CPU部分代号是Saltwell,基于32nm工艺设计为单核心双线程处理器,处理器频率为1.6GHz,二级缓存方面采用的是双通道LPDDR2方案,二级缓存容量为512KB,除此之外还设计有256KB的隐藏缓存,隐藏的缓存采用低压低功耗版SRAM,拥有自己的电压调整策略,可以在CPU进入深度休眠状态时存储CPU状态和L2缓存中的数据,采用POP封装,处理器的封装尺寸仅为12mm×12mm,比市面上不少处理器芯片面积小很多,比14mm×14mm的高通MSM8260还要小,所以更加适合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


一定程度上来说英特尔凭借技术优势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端,最后还是走向了失败。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功耗问题

因为采用x86架构,技术来源于PC的CPU所以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在高性能的同时功耗一直不低,虽然英特尔竭力试图降低功耗但是凌动处理器的功耗一直居高不下。而使用小电池的手机对于功耗的问题,无疑是非常敏感的。虽然后期英特尔通过其先进的制程工艺大幅降低了功耗,但是市场机会已经远去了。


兼容性问题

大家都知道安卓手机是ARM架构的,英特尔凌动是X86架构的,虽然安卓系统通过适配可以运行在X86的处理器上。但是大多数软件是不能直接运行的,需要进行适配工作。然而已经被安卓混乱的硬件格局烦的不能再烦的开发者们并不能即使适配英特尔处理器的手机。这就造成了有一部分安卓应用是英特尔手机无法运行的,当时很多应用商店都出现了英特尔专版的应用专区。


市场问题

对于英特尔来说,如何说服手机厂商使用英特尔处理器而不是高通处理器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所以最后主流的手机品牌都没有推出英特尔处理器的旗舰机型。英特仅仅与当时已经没落的品牌取得了合作。


AMD为什么没有推出手机处理器?

当时AMD是准备计划推出手机处理器的,但是最后不了了之。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功耗问题

在PC的领域里,AMD的处理器功耗就高于英特尔,同时AMD也没有英特尔那么先进的制程工艺,所以AMD最后也没有解决功耗问题,也就没有推出手机处理器。


没钱

AMD在最近几年说实话挺穷的,开发手机处理器业务很费钱,AMD又看到英特尔碰了一鼻子灰也就放弃了。


雪牙GEEK


最最重要的是基带。不管是英特尔,甚至英伟达,德州仪器之前都出过移动端处理器,但是昙花一现,没有入手机的坑,为什么?因为没有基带和通信专利,厂商还要另外挂基带,兼容就比较差,成本也相对较高了。而高通呢,mtk,三星等都是有整体的一套方案,而不是单单一个cpu。


熊猫Qiang


第一,intel过去就有arm结构处理器的生产线,后来卖掉。然后打算把atom处理器进一步压缩功耗和发热塞进手机。然而联想没有成功,华硕请了萧敬腾做代言人手机还是卖不过国内的巨头。

第二,手机处理器能不能用x86我不敢说。理论上性能更好,但是,功耗和发热是硬伤。当初nv也想分一杯羹,但是发热不靠谱,份额还远不如gpu出名弱的mtk

第三,amd工艺一直不如intel,intel举步维艰,amd就更加难。intel的atom虽然性能弱鸡,但好歹在上网本赚大钱。后面的win8平板貌似是intel出钱扶持,估计不赔就不错了。至于amd,后面才有山猫架构处理器,gpu比起atom好,但是CPU部分其实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第四,intel自己定位也就是分一杯羹,高通毕竟是arm大哥,赚钱得很。后面又有联发科参局,,华为,三星也有自己的处理器,intel估计收益比起预期低,也就更加不会加大投入了


硬派偏执狂


手机处理器一颗几十块,PC桌面处理器一颗大几百起…,很多商用高端CPU又是多少钱?放着高利润的东西不做,做低利润的产品?再说,手机CPU还要给ARM授权费用…做手机CPU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利润增长点,绝不是主要利润点。


WDFGRYG


看了几个回答,,

难道不是基带问题嘛?像英特尔和AMD都是做电脑处理器的根本不用考虑移动数据信号这种事情。但是手机必须要考虑啊,这个基带专利,高通比较强,其他厂家要用,是需要交很高的专利费的,最近高通到处因为专利费打官司。而且手机处理器,应该叫做soc比较好吧,是cup,gpu还有基带的一个合成芯片。然后高通这样的应该更专业吧。


ORIGINALSIN


第一、宏观讲设计架构与理念不同,需另起炉灶。之前的尝试均是基于x86架构的阉割版,事实证明是失败的。

第二、利益上说,手机CPU由于空间对性能的限制非常大,要想缓解两者矛盾投入的研发成本很高,目前基于ARM内核的手机CPU厂家已占据大半江山,投入巨资研发去抢小饭碗显然不划算,所以也就有第一点的尝试。


莫名40004557


第一就是术业有专攻,a和i都是从仙童公司里分离出来的,他们拥有完整的x86 结构的知识产权,一个再前段总线有卓越的研究,一个再产品倍频上投入重金研发。随着深入的研究甚至把ibm都挤出了竞争领域,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第二正因为太专注x86结构的研发,在移动芯片领域的arm架构无法深入研究,arm要的不是更高更快更强,而是低能耗,这是a和i不擅长领域,虽然也有事研发但是还是不去专门的公司,并且高通有自己的盈利部门来支持他们芯片研发,这点他们没有专利优势所以被越落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