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如何写出《书谱》的味道?且听清华美院钱教授怎么说

诚邀评改人:

应网友要求,千年兰亭拟推出专栏,点评网友书法作品。现诚邀有一定书法创作、理论水平且愿意为大家指点迷津的书法家,作为该栏目的特约评改人。有意者请私信联系。谢谢支持!

特约评改人:钱玉清(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如何写出《书谱》的味道?且听清华美院钱教授怎么说

邓利民 草书条幅 规格176cm×60cm

释文: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邓利民作品评语:是作章法高低错落,别有韵致,用《书谱》的基调创作,几乎没有夹杂其他派系,可谓宗风清正,法源正统,对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学习书法要在规律的允许范围内寻找方法,自古洎今,《书谱》一路的草书一般只适宜小字作品创作,展大书写的成功案例并不多。由于作者用笔的熟练程度尚未达到大字书写应有的能力(不管任何书体,字越大难度就越大),所以作品显得笔不逮意,力不从心。

再者,每字末笔都出锋尖露,形成了习惯性的刻意,缺少含蓄腴润的笔法调节。

同时,落款位置太低,与上部留白缺乏平衡上的对映观照。如正文最后一个“风”字若在“远”字的位置,章法就会通透舒适得多。


如何写出《书谱》的味道?且听清华美院钱教授怎么说

孙过庭《书谱》(局部)

《书谱》属小草,几近字字独立,所以,此种基调最适合于手卷、册页、扇面等形式创作。单纯以《书谱》的意味展大书写并诉诸中堂大轴,往往会失之于松、散。从行气的贯布上,难度更甚于大草。因此,建议作者忠实于《书谱》原帖的常态书写,控制字径尺度,最大不超过原帖的130%。同时,避免用笔过于外放而缺乏虔礼笔法精彩的内敛和韧劲,将《书谱》既爽捷挺拔又浑穆圆厚、既方硬刚断又绵里藏针的线韵内质表现出来。

如何写出《书谱》的味道?且听清华美院钱教授怎么说

钱玉清示范作品 规格34cm×122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