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写作技巧?

王政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谈起写作技巧,常用的也要不下几十种,从标题到开头到行文经过再到结尾;从立意到谋篇布局再到遣词造句多种多样、不一而足。然而,中小学生写作只要能熟练掌握其中几种,并能熟练运用,就已经深谙写作的窍门了。

下面,我就详细介绍几个我常教的几种写作技艺:

一、拟题的技巧

目前,中考作文题目以半命题作文居多,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补题”作文,都离不开学生自拟一个鲜活的题目,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像是一篇作文的眼睛,情之所动、意之所旨,既能让人有深读的吸引力,又促使读者产生思想情感上共鸣,所以“题好文一半”,一点也不夸张。

拟题技艺常用的有:

1、引用活用诗词名句、名人名言、谚语警句、俗语、歌曲名、影视剧句等。

有的直接引用,比如《我的未来不是梦》《不畏浮云遮望眼》《我是一只小小鸟》《慈母吟》等。

有的活用,即稍作改动翻新后化用,比如《笑傲考场》,化用了电视剧《笑傲江湖》的片名;再如《问君能有几多“诚信”》《但留“诚信”在人间》《万紫千红总是书》等。

2、巧用修辞法

常用的有比喻法,例如《母爱是条深深的河》《你是我的阳光》《前进路上的那盏明灯》。

再如运用拟人的,《我和苦难共舞》《地球就诊记》《病魔,你打不败我》

3、反常设悬法

题目运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有违人的认知常理,巧妙地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例如:《我渴望苦难》《感谢你,我的敌人》《真想做个后进生》《眼见不一定为实》《往事并不如烟》等等

再如,利用设问设悬的方法《我的青春可以自己作主吗?》《是懦弱,还是善良?》等

二、开头的常用技巧1、倒叙设悬开头法

倒叙是指把事情的结局或者是事情发展中某个精彩的片断放在开头来说,巧妙地设下悬念,引起读者兴趣,这也是学生写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再如优秀作文开头选段:“很多时候,人都会心生善念,但有的时候,我们的善举却没有射身应中的靶心。”

2、镜头特写式开头法

即选取一组生动的、精彩的镜头画面,有顺序地罗列在开头,这种开头既有排比的气势,又有描写抒情的韵味。

例如:一双满是粉笔沫儿的、枯杆似的大手,一双时而严厉、时而温和的眼睛,一杯永远顾不得喝的清水,一口标准的、铿锵有力的普通话……每当想起我们的班主任,他的形象就在我心头活现出来。

再如:一间低矮的老房子,一盏昏黄的油灯,一头呼哧呼哧吃草的老牛,还有妈妈那永远慈祥温和的笑脸……是的,我的家并不富裕,但她却给了我最宝贵的财富。

3、环境描写开头法

环境描写开头法,是文学大家最常用的一种开头法,这种开头法既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又为人物出场或事件的进展设定了环境,让人读来感觉文采不俗。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头是这样写的: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再如经典课文《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三、结尾的写作技巧

1、前后照应法

前后照应法是作文最常用也最好用的一种写法,既可以使结构完整、严谨,也可以强调主题。

2、象征升华式结尾

象征升华式,另文章有“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哲理式结尾和引用佳句结尾,另文章深意悠远,文采斐然。

四、行文的技巧。

对于行文结构的安排技巧,形式多,方法多样,比如详略的安排,过渡的安排、伏笔、铺垫与照应的安排、描写抒情及议论的表达方式的结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等

我在这里只讲一种:巧用线索串全文法。

作文行文的线索就像是缝制衣服用的线,用它把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脉通达,是使作文结构最严谨、中心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

线索的安排可以根据作文的需要,可以是“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环境”,更可以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例如经典课文《桥》

全文以紧迫的环境变化和桥的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烘托出人物的先人后已的高贵品质。

再如:

总之,写作文的技巧技法太多太多,仔细揣摩并深入运用几种,以求达到精练即可,没有必要全部学会,毕竟作文大半看的还是思想情感的深度,技巧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指尖教育帝国


写作技巧是体现在文本之中的。而如果外人能轻而易举的识别其运用的写作技巧,那则说明这个文本创作的失色,甚至失败。

文章的写作,有很多种别,文字的技巧,也有很多分类,并不能一概而论或者统而言之。

我所理解的题主之问,应该是文学作品类的技巧应用。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或一篇散文,都有先行结体的架构,是预先搭起的框架,目的是为了保证行文过程中的预设沿循,而不是屡屡跑偏扯远。

既然是行文,就必然有行文的技巧。但一个高明的作者,是不能让读者感到技巧的时时应用和存在的。其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光怪陆离才是需要你凝神注视的根本。真情的自然流淌和情感关注才是作者需要表达的实质。

这么说并不是行文不需要技巧,而是恰恰说明这个文本能够足够的吸引人,必定是写作技巧帮了大忙,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妙就妙在它的隐蔽性和独特性。

比如一部小说,就拿《红楼梦》做比喻吧。

书中第一回,看似作者在交代此书的来历,讲明作者的意图和初衷。其实是有很多行文技巧在暗中行进的。比如作者“欲擒故纵”、“前插后序”、“李代桃僵”等等。

书中最明显的前几行字,就交代了甄士隐→“真事隐”的一种喻示技巧,又用“梦”、“幻”等具体汉字将这个故事引向几近荒唐却又切实的根本所在,而假语存→贾雨村,则更激起了读者的文本阅读兴趣,到底要看看究竟是如何做到真事隐、假语存的。

——这也仅只是一个开头就采用的技巧,但我们却明显被书中的意境和离奇吸引去了,反倒不注意文本技巧在起作用。

综上,行文技巧在于它的自然而然不露声色,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喧嚣炽烈,让人一看就反胃、就泛酸。


龙吟148119260


一个具备写作能力的人,应该有丰厚的艺术素养和高超的表现能力,才能发挥语言艺术的美去感动读者。

在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脉络做到层次分明,叙事时要详略得当,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去增加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性,在情节的铺垫时要注意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曲才可动人。

写作最高的境界是你既便运用非常朴素的语言,也如清泉一般潺潺流入读者的心灵,如身临其境一般,使读者乐而忘返不知归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好个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们随着白居易的古诗渐渐入声入境,叙事诗如一幅幅图画在大家面前浮现,那种艺术的感召力倾刻间带领我们的思绪此起彼伏,令人感慨万千。

如果你无法用巧妙的构思和质朴的语言去感动读者,以文取胜的话,只有用情去贯穿全文,让读者看到你最真的感情,让大家与你同悲同喜一样可以动人心弦,引起普遍的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