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剛需在武漢買房 如何辨別窪地和深坑?

自樓市發展以來,各城市的剛需買房都是老大難的問題,房價日漸攀升,剛需能買的區域離主城區越來越遠,儘量在主城區內尋找窪地下手就成了剛需購房者比較熱衷的一件大事。大部分購房者瞅準機會及時上車,還有部分購房者則一不小心掉進了坑內。那麼,在買房日漸困難的時期,剛需購房者要如何辨別窪地和深坑?

我們先來捋一下,剛需購房者最關心的幾個問題:房價、教育、交通,其中房價是買房的決定性因素。

1.5-1.6W元/㎡左右買哪裡?

房價1.5-1.6萬主要集中於四新、漢陽核心、紅鋼城、古田這幾個區域,其中以四新、漢陽核心近2年的發展速度最快。2017年年初,與四新萬元上下的房價差不多的區域比較多,比如盤龍城、白沙洲、吳家山等,但這些區域中還是以四新的受歡迎程度最高。一方面它位於主城區內,比起吳家山、盤龍城這些遠城區,遠期升值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另一方面它圍繞墨水湖發展建成,生態環境方面的優勢比白沙洲要強很多。不難看出,在這些2017年價格差不多的區域中,四新經過1年的發展已經領先了,也逐漸從“窪地”的列表中脫離出來了。

剛需在武漢買房 如何辨別窪地和深坑?

現階段,1.5-1.6W的新房在三環周邊還有機會,其中四新已經投入使用3號線和6號線這2條地鐵線,整體出行比較便利;紅鋼城靠近青山三環線,目前有地鐵5號線尚在建設中,因臨近青山濱江商務區,看好其長期價值的人也比較多;古田地區分2片,臨江和近輕軌1號線的新房價格明顯是高於長豐大道至三環線一段的,儘管作為老城區其生活條件比較醇熟,但園博大道周邊目前尚無地鐵,新房偏少,工業城也較多,購房者的關注不算多,看後期龍湖、武漢地產等新項目入市情況如何。

1.2W/㎡新房哪裡覓?

在所有窪地中,白沙洲的地位可謂如日中天,任何其它區域都無法取而代之,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不少武漢樓市中的“么蛾子”都是從白沙洲開始的,比如半夜認籌、偷偷開盤、兼職排隊造勢、“房查”作為購房前提條件……

剛需在武漢買房 如何辨別窪地和深坑?

白沙洲能成為購房者搶購的地方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它隸屬主城區、房價足夠低。對比一下,1.2W/㎡左右的新房區域不算少,比如盤龍城、江夏,然這些區域無一不在三環外的遠城區,從這個角度來說,白沙洲的價值就已經遙遙領先了。但糟糕的商業發展、交通路況、生活壞境、就業環境,都是白沙洲的減分項,直接導致它原本與江對岸的四新共處窪地,如今卻依舊無法“脫窪”。

剛需在武漢買房 如何辨別窪地和深坑?

不得不承認,白沙洲是剛需購房者入主主城區的絕佳機會,但在選房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各個樓盤,

誠信越高的開發商么蛾子越少

萬元盤都在哪裡?

自主城區和近主城區的房價蹭蹭上漲之後,四環、五環成為了武漢剛需購房者常提到的詞語,新洲、陽邏、漢南、蔡甸等不限購區域也開始陸續進入購房者視線。如今,武漢多個區域共同發力,基本上各區努力發展各區經濟,隨著地鐵進入,它們對部分購房預算緊張的購房者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剛需在武漢買房 如何辨別窪地和深坑?

比如蔡甸的中法生態新城、漢南的航空產業、陽邏的港口等等,但也有不少購房者很排斥,一方面它們距離主城區太遠了,生活便利度和遠期升值空間都比主城區和近主城區要差很多,另一方面部分區域前期品牌開發商進入少,目前以本地開發商為主,可信賴性較低。

如何辨別窪地和深坑?

普通意義上的窪地是指某一區域低於周邊,大範圍看起來,窪地彷彿都是差不多的,但窪地上免難會出現幾個深坑。比如備案價看起來低,實際成交價高;大體上與其它開發商的新房購買流程相差無幾,但別人的裝修合同寫的XX牌或同標準地板/衛浴/油漆,而你的購房合同上通篇品牌地板/衛浴/油漆;購房合同上寫綠化30%,實際交房綠化不足20%……

在賣方市場下,信息不透明成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高牆,購房者若不提前做好充分的功課,在任何環節都有可能碰到問題,例如售樓部沙盤圖和區位圖的理論距離與實際距離是否相符;銷售人員提供給購房者的信息是否全面靠譜;購房合同的詳細條款雙方是否都達成一致理解等等。

如今,房價基本上已經透明,預售證上的價格是房管局給出的標準毛坯售價,加上政府給定的裝修標準,即是買房的最終價格。那些珍惜品牌聲譽、違規成本高的開發商,應該成為購房者的首選!

無論是買三環內的紅鋼城、白沙洲、四新,還是買五環外的新洲、漢南、蔡甸,動輒上百萬的房子都是一件超大的商品,即使不考慮投資升值空間,為避免後期費心費力地維權,也應仔細辨別,繞開深坑。另外,用來自住的商品房,任何時候都是入手的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