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神農本草經集:“菖蒲”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建議收藏

菖蒲,味辛,藥性溫和。

主風寒溼痺,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或延年。一名昌陽《御覽》引雲,生石上,一寸九節者,久服輕身云云,《大觀本》,無生石上三字,有云一寸九節者良,作黑字,生池澤。

《吳普》曰:菖蒲一名堯韭(藝文類聚引雲,一名昌陽)。

《名醫》曰:生上洛,及蜀郡嚴道,五月十二日採根,陰乾。

案《說文》雲:(上艹下左工右阝),菖蒲也,益州生,菖蒲也;

《廣雅》雲,邛昌陽,菖蒲也,

《周禮》醢人云,菖本,鄭雲菖本,菖蒲根,切之四寸為菹,

《春秋左傳》雲,食以菖歜;杜預雲:菖歜,菖蒲菹;呂氏春秋雲: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於是始耕;

《淮南子》說山訓雲:菖羊去蚤蝨而來蛉窮;高誘雲:菖羊,菖蒲;《列仙傳》雲:商邱子胥食菖蒲根,務光服蒲韭根,《離騷》草木疏雲,沈存中雲:所謂蘭蓀,即今菖蒲是也。

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於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菖蒲劍葉盈綠,端莊秀麗,是室內盆栽觀賞的佳品。用菖蒲製作的盆景,既富詩意,又有抗汙染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燻眼之苦。

菖蒲的三大功效:

神農本草經集:“菖蒲”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建議收藏

1、理氣活血,治關節疼痛

菖蒲能理氣活血,祛風宣溼,可以用來治關節疼痛、風溼痺阻、跌打損傷等瘀腫疼痛症狀有非常顯著的療效。在醫學臨床上常用新鮮的菖蒲、梔子、生薑等搗碎,敷在疼痛的部位,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如果將藥搗碎後加入適量的白酒在鍋內炒熱以後再敷於痛處,這樣治療效果更佳。

2、醒脾和胃,治脾胃症

菖蒲含有揮發油,能夠有效的促進消化液分泌以及抑制胃腸異常的發酵,因此有醒脾和幫助胃消化的作用,用於治溼困脾胃症效果非常明顯。

3、預防疾病

菖蒲的氣味芳香,能夠闢穢化濁,具有解毒驅邪的功效,在我國古代,菖蒲被人民用來預防疾病的常用藥。古人在端午節的時候用新鮮的菖蒲和新鮮的艾葉綁在一起掛在門窗上的習俗,是作為預防瘟疫用,因此說菖蒲芳香闢濁、解毒驅邪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集:“菖蒲”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建議收藏

石菖蒲的食用方法:

先把石菖蒲洗乾淨,把雜質去除掉。

除去雜質後,把石菖蒲用水潤透,切成厚片,然後可以風乾也可以太陽曬乾。

神農本草經集:“菖蒲”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建議收藏

等到風乾或曬乾後,就可以用開水沖泡或者在熬雞湯的時候放幾片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