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文|欢欢

来源|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本文配图选自韩国电影《医生》,平淡生活中人们臆想出的恐怖片。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你自己上网查一下会死啊?可能真的会

“你看我手臂上这颗痣,最近一个月长大好多,我觉得有点不对劲。”

前几天约一闺蜜吃饭,整整两个小时她郁郁寡欢,说自从这颗痣开始长大,她的身体就拉响了健康警报:后背很酸,胸口异常发闷总是感觉喘不上气,也没有胃口……即便面对她最爱吃的麻辣小龙虾,也提不起什么兴趣。

“我上网查了,可能是黑色素瘤。”

她几乎是憋着哭声说完这句的,我们纷纷吐槽安慰,哪有那么邪门儿啊?又不是每个人都是《非诚勿扰》上的孙红雷,有着千万分之一的中奖率。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的黑色素瘤,一度引发全民健康焦虑。

“所以说你们不懂,我是查了的,这种病的年增长率是3%-5%,发病速度快死亡率极高,尤其四肢是高发区。还有,皮肤白皙的人如果过度日晒,患病的风险远高于常人。我年初不是去澳洲度了个假么,很可能就是那时候不注意开始恶化的。”

闺蜜一段话,说得我们在座几个人面面相觑,气氛莫名转换为沉痛。

看到我们不回话,她更加难过了:“我的宝宝才两岁,正是要妈妈的年龄越来越黏我,我真的不敢去医院,害怕拿到那张诊断书,孩子那么小如果没了妈妈,后面可怎么过……”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闺蜜几乎崩溃,抹了抹眼泪,猛灌了几口酒。

一周后她主动给我打电话:“我花了3千块,去医院彻底做了个切片检查,原来它真就是个普通的痣,我当天下午就用激光给去了,真是太幸运了!”

曾经,“你自己上网查一下会死啊”是一句笑话式吐槽,如今看,还真有可能会。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网友分享的各种“就诊”经历。

腿疼查出来是中风,过敏出疹子说是艾滋,眼睛看东西模糊说可能是白内障,后背酸是肺癌前兆,本来休息两个晚上就能好的毛病,网上一查最轻也得是个良性肿瘤吧。

其实有时候真不怪那位闺蜜抓马,你说网上查出来这样的结果,谁的人生不绝望?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网络医生是怎么毁掉中国女人的?

《兰州晨报》曾在2016年报道过一篇关于莆田系网络医托的文章。

“我们公司在西安,对外承接所有莆田系医院的网站文案、搜索引擎竞价和网络咨询,同时负责十家左右的医院,有六十多名员工。我是公司新媒体部门的,具体的职责是利用微信,假扮医生、护士,也经常会在朋友圈发一些假的出诊信息,将女性患者导流到各家的妇科医院。”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参与调查的被访者小李如此自述,她一语道出了当下部分网络医生的真实现状。

这些“医生”蔓延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很可能是某个包装靓丽的民营医院,也可能是一个看起来颇为正规的学术网站。她们会巧妙利用患者的焦虑,用培养过的话术体系一步步引导,目标就是把患者恐吓到民营医院,做各种昂贵体检甚至是压根不需要做的手术。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杭州的姑娘王小姐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她因为妇科疾病不好意思就医,便跑去网上查找医生询问,结果被人诊断是严重的宫颈糜烂要做手术。却因为民营医院手术收尾不干净导致下体炎症恶化,压根不算病的宫颈糜烂最终演变成了真正的妇科疾病……

网络健康知识的泛滥诱发了中国女人的集体焦虑,而这些焦虑恰好是催生市场消费的绝妙利器。

它几乎弥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妈妈们过度迷信育儿知识,觉得从出生起不分床分房睡的宝宝以后独立性就有问题,却不知道那些从小分房睡的外国婴儿,意外死亡率也更高。

因此,马伊琍才会在微博上吐槽:“养孩子,真不是随便提个观念就敢称自己专家达人的,没亲自养大过几个性格不同孩子的,没个十几年以上经验跟随来以观后效的,都别逞能!”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在一场内容创作者论坛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曾做过一场分享,说的话非常打动我。

他说:“互联网发展中最让我意外的,是一些学生在交报告的时候,文章上竟然写:此处资料参考来自xx百科。作为一名学者我想说,那些网络百科上的东西真的能信吗?”

速食时代,人人讲究title(名头、标签),但有几个人真正研究过那个光鲜title背后的真实含金量呢?

“世界国际超模大赛冠军”有可能只是参加了个10万元赞助费的步行街选美,“年薪千万的创业导师”有可能只是个深谙包装和炒作的螺丝钉。更别说那些遍布网络的“主任专家”,几个人真正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实际情况是,所有三甲医院的坐诊医生都要经过5至8年的漫长实习,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才可以最终实现转正的。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知识这玩意特别有意思,它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焦虑来源。

被网络医生毁掉的中国女人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大爆炸,导致很多人都做不到像个考据党一样深耕细作,只是快速掌握知识点而不做过滤与思考,就像面对数千万计网络医生给出的不同答案一样,不去一一了解,详细思考而强行“对症下药”,继而胡思乱想。

本来健健康康一水灵姑娘,如此一查,也多半是个废仙女了。

如果是个一窍不通的莽夫,活得虽然有点傻但也轻松自在。但凡开始有点学习意识,了解了一些知识,反倒会开启焦虑模式。其实世间一切焦虑不过是缘于修为不够,再向上研究,做一个真正的专业知识领域人才反倒又豁然开朗。

既然如此,尽信书不如无书。

毕竟网络医生和我们都不是专业人才,那专业的事儿还是交给专业人去做吧。

“正确的就诊观念究竟是怎样的呢?”我向三甲医院专业的主任医师咨询,她回:“正确的就诊观念就是:不舒服去医院。”外加赠送一个哭笑不得的笑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