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乾隆的儿子真难做 一言不合拔刀就砍 十三个早亡一个被他直接吓死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有个跟在纪大烟袋身后的定亲王绵恩,手里有兵权,而且也看着和珅不顺眼,纪晓岚还特别提醒定亲(郡)王绵恩:“王爷您听好了,万岁说了,杀和珅(沙河深)!”当然这种情况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绵恩虽然身材魁梧,仪表出众,武功超群,而且还当过都统、步军统领,管理过健锐营、虎枪营,曾有过立储的呼声,但他但却几乎是个糊涂蛋(也许是装糊涂)——“外美而内昏,不习政体”,而且这个绵恩还是个小气鬼:“积财盈库,莫肯挥用,每展入朝,惟啖鸡子糕二枚”。而真正绵恩不可能被乾隆“托以后事”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绵恩的亲爹永璜,就是乾隆拿着刀子瞎比划而下死的,死的那年虚岁只有二十三岁(1728年-1750)。

乾隆的儿子真难做 一言不合拔刀就砍 十三个早亡一个被他直接吓死

现在的电视剧把乾隆演成了一个平易近人体察民情的仁厚之君“十全老人”,但实际上有记录说乾隆性本奢侈,六次南巡,耗费无艺,任用和珅,贪渎为古今所无。官吏都不得不剥民以奉之,上司诛求于下属,下属虐取于人民,吏治大坏。这样看来,乾隆似乎可以与唐明皇李隆基和隋炀帝杨广相提并论了——都干了不少事,但其中有不少是坏事。

乾隆可以说是清朝生子亚军——康熙生了二十四个,乾隆生了十七个,最后三代皇帝根本就生不出来(近亲结婚的结果)。但是等到公元1799年去见康熙和雍正的时候,不知是真哭还是假哭着烧香的,就剩下四个了,其余的十三个,不是幼年夭折,就是中青年去世,乾隆给十三个儿子送过葬,白发人送黑发人,也够倒霉的了。在清朝,乾隆的儿子最不好当,一言不合拔出刀来就要砍,而皇长子永璜,是他亲手拔出刀来要砍给吓死的。而其他的皇子,不是先天残疾,就是不务正业——估计是接受了乾隆拔刀吓死老大的教训,以荒唐混世来避祸。

乾隆的儿子真难做 一言不合拔刀就砍 十三个早亡一个被他直接吓死

话说那是在乾隆十三年,乾隆的皇后富察氏在两个被立为太子的儿子先后夭折后也死在了跟乾隆南巡的路上。乾隆帝带着皇后的灵柩乘船顺着大运河回京——说到大运河,让人不禁想起倒霉的隋炀帝,同样是“出巡”,后世的评价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乾隆到了通州,皇子和大臣们自然要去迎接,不管心里悲不悲伤,“号啕大哭”那是少不了的。可是心情不好的乾隆偏要鸡蛋里挑骨头,对着跪在最前面二十一岁的皇长子永璜阴阳怪气地发问:你妈(不是亲妈)死了,你的太子弟弟也死了,这回你高兴了吧?”。永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光磕头不说话,但是心里已经觉得大事不妙,禁不住哆嗦起来。乾隆一看这个庶出的大儿子不搭茬(也没法搭茬),又急又气的乾隆要跳墙:“你别高兴得太早了,也别做什么太子梦了!那个位置绝不可能是你这个不孝之子的!”这一番话把永璜直接骂晕了骂傻了也骂瘫了。

乾隆的儿子真难做 一言不合拔刀就砍 十三个早亡一个被他直接吓死

就这样乾隆还不解气,拔出身边侍卫的腰刀就要砍:“既然你们兄弟将来争储要自相残杀,还不如我现在就宰了你们!”乾隆不但要砍老大永璜,还要砍十四岁的永璋。把这哥俩吓得怎么回的家都不知道。

十四岁的永璋还好一点,而已经成年的永璜却被彻底吓破了胆,回到家里就卧倒了。一听说儿子被自己吓破了胆,乾隆倒是还有一点父子之情,派了太医去诊治,治了一年,太医回报:“您去告个别吧,皇长子也就这两天的事情了。”

乾隆的儿子真难做 一言不合拔刀就砍 十三个早亡一个被他直接吓死

那个乾隆想一刀砍掉的老三永璋,也没活到三十岁,其他的皇子们梦里都会梦到乾隆那寒光闪闪的大刀,于是争先恐后地去见雍正去了,膝下凄凉的乾隆只好矬子堆里拔大个,选了颙琰继位。而乾隆一生风光晚景凄凉,似乎可以用一个字来评价,那个字是什么,笔者不敢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