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職工朋友們!關於孩子教育的這些問題不得不看

多位專家聯合發佈“拒絕不良網遊”倡議書 預警暑期遊戲危害高峰

职工朋友们!关于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不得不看

5月30日,“安全上網,守護健康——青少年網遊沉迷危害與對策”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工網記者 王偉偉攝

中工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 葛文琦)30日,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報刊社宣傳策劃中心聯合主辦的“安全上網,守護健康——青少年網遊沉迷危害與對策”研討會在京召開。

主辦方表示,“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也是暑期網遊沉迷問題爆發的高峰前夕,研討會針對青少年網絡遊戲沉迷危害與對策進行研討,旨在形成家、校、社合力,呼籲國家相關部委加大對網絡遊戲監管力度,促使遊戲產業綠色、健康發展,為青少年的成長保駕護航。

“目前在未成年人的網絡成癮因素中,遊戲成癮佔到82%,而網絡色情成癮只有5%。”據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心理諮詢師彭鑫介紹。“相比pc時代網絡沉迷主要以色情信息危害等問題,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網遊更便於上手,隱蔽性更強,更容易沉迷。目前網絡遊戲已經是未成年人面臨的主要網絡危害。亟待國家相關部門引起重視,加強對網絡遊戲產業的規制。”

职工朋友们!关于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不得不看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院教授李玫瑾。中工網記者 王偉偉攝

在研討會現場,多位家長介紹了孩子沉迷王者榮耀等遊戲帶來的危害和家長的無奈。現場提供的中教傳媒智庫輿情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與遊戲“網癮”相關的報道總量近8000篇,未成年人沉迷王者榮耀等遊戲帶來眾多“問題少年”和“問題家庭”。

“我覺得現在這些網絡遊戲大部分都是負面的,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於視力,現在大家也看到了,學校裡帶著個眼鏡的孩子是普遍存在的,越來越多,所以說這個網絡遊戲我就覺得危害特別大,不光是他身心健康,還有對他未來的成長髮展都是有害的”。沈女士說。

媒體一方面加強預防學生網絡遊戲成癮的輿論引導與監督,同時應該建立網絡道德委員會,監督評估網絡遊戲公司的行為。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王大龍這樣建議。

职工朋友们!关于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不得不看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中)。中工網記者 王偉偉攝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不良網遊遊戲開發平臺應該負有責任。這個責任不單純是法律責任,平臺首先要落實遊戲註冊實名制,落實防沉迷系統。其次,落實實名制後,如果是未成年人註冊,他的充值行為家長作為監護人從法律角度來是可以否認的。

“我們這些年看到很多的一些青少年犯罪應該說基本已經出現了心理異常。人在進入到十五六歲,實際上是一個轉折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一些問題表現。”據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院教授李玫瑾介紹,成癮與快樂感、性格缺陷有關。快樂是重要的心理動力,注重親子關係,孩子的行為要從小來養成。

李玫瑾教授認為,家庭要注重親子關係、關注行為習慣的改變、加強自控力的培養、評估孩子的心裡類型、擴展學習類型、最後要注重體力之苦的訓練,是改變網絡成癮的有效對策。

职工朋友们!关于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不得不看

研討會現場。中工網記者 王偉偉攝

在研討會上,8位權威專家聯合發佈了《拒絕不良網絡遊戲,還未成年人一片網絡淨土》倡議書,呼籲網遊公司以網絡道德規範企業行為,堅持正確價值導向,自覺遏制低俗網絡遊戲推廣手段及不當網絡遊戲營銷行為,為少年兒童設計研發適合其成長規律的綠色遊戲。

最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王義軍呼籲全社會關注青少年研究,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使得學校、家長、社會各方面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努力、凝聚力量。

【倡議書】

拒絕不良網絡遊戲,

還未成年人一片網絡淨土

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閒娛樂的重要平臺,在豐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深刻影響著青少年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但是,近年來一些網絡遊戲存在傳播低俗色情、渲染兇殺暴力,甚至扭曲歷史、傳播不良价值觀等問題,一些網絡遊戲存在片面追求經濟效應、設置消費陷阱吸引未成年人購買“裝備”等現象。一段時間以來,因沉迷網絡而導致盜竊、暴力,甚至引發自殺、兇殺等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極端案例見著各大媒體。為了給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清朗的網絡環境,值此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我們向社會發出倡議如下:

1. 始終把維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未成年人安全放在首位

全社會都應具有維護少年兒童權益的意識,遵循兒童優先、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當代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與網絡安全問題。更加重視新時期青少年的網絡遊戲沉迷問題。學校應大力推進核心素養教育,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全面發展,不把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家庭應改善教育方式,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把孩子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企業不為經濟指標、經濟效益而忽略甚至損害未成年人的權利;媒體應加強預防未成年人網絡遊戲成癮的輿論引導與監督。

2. 加強政府管理,健全監管機制

國家各相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各盡所能、相互配合,制定保障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應不斷完善網絡遊戲的監管機制,嚴格網絡遊戲的審批制度,從源頭上、機制上設置關口,將一切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遊戲“拒之網外”,從機制上抵禦網絡遊戲沉迷;應大力推進網絡遊戲分級制度,落實遊戲註冊實名制,禁止未成年人註冊不適合其年齡的網絡遊戲;應敦促互聯網企業和遊戲廠商加強網上內容建設,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幫助未成年人擺脫遊戲沉迷負面性。

3.積極教育引導,幫助未成年人抵禦網絡沉迷

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警惕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象,提升未成年人的網絡辨識能力,自覺抵禦成癮性網絡遊戲等危害健康與安全的不良網絡內容;應通過校內外的網絡體驗和實踐,多形式、多渠道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科學對待、合理使用網絡;應與家庭加強互動,攜手聯動,對未成年人做好教育引導工作,提升未成年人辨別不良遊戲、抵抗不良信息、科學合理使用網絡的能力,有效維護未成年人身心和諧,健康成長。

4. 提升媒介素養,與未成年人共同成長

互聯網時代,成年人尤其是家長需要與未成年人共同成長。因此,家長應積極履行教育與監護責任,用開放的心態對待網絡,與孩子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家長應主動提高對沉迷網絡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導能力,用媒介素養能力為未成年人的安全用網保駕護航;應重視家庭建設,自覺做健康生活的典範,給孩子積極的生活引領。

5. 規範企業行為,承擔社會責任

遊戲生產商或服務提供者應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堅持社會良知與商業效益的統一,根據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特點,設計研發內容多樣化、層次化的適合少年兒童成長規律的綠色遊戲;應提高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自覺以社會道德、網絡道德規範企業行為,主動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應自覺遏制低俗、色情、暴力的網絡遊戲在未成年人中傳播,自覺抵禦不當的網絡遊戲推廣手段及網絡遊戲營銷行為;相關企業應多研發更健康有趣、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的綠色網上產品。

6.養成良好習慣,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未成年人應樹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走下網絡,走出房間,走上運動場,不因玩網絡遊戲、看網絡小說等娛樂活動晚睡熬夜、減少運動,做健康生活的新時代少年兒童。

倡議人: “青少年網絡遊戲沉迷危害與對策”研討會專家組

2018年5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