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职工朋友们!关于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不得不看

多位专家联合发布“拒绝不良网游”倡议书 预警暑期游戏危害高峰

职工朋友们!关于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不得不看

5月30日,“安全上网,守护健康——青少年网游沉迷危害与对策”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摄

中工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葛文琦)30日,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刊社宣传策划中心联合主办的“安全上网,守护健康——青少年网游沉迷危害与对策”研讨会在京召开。

主办方表示,“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也是暑期网游沉迷问题爆发的高峰前夕,研讨会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危害与对策进行研讨,旨在形成家、校、社合力,呼吁国家相关部委加大对网络游戏监管力度,促使游戏产业绿色、健康发展,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目前在未成年人的网络成瘾因素中,游戏成瘾占到82%,而网络色情成瘾只有5%。”据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心理咨询师彭鑫介绍。“相比pc时代网络沉迷主要以色情信息危害等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网游更便于上手,隐蔽性更强,更容易沉迷。目前网络游戏已经是未成年人面临的主要网络危害。亟待国家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加强对网络游戏产业的规制。”

职工朋友们!关于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不得不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院教授李玫瑾。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摄

在研讨会现场,多位家长介绍了孩子沉迷王者荣耀等游戏带来的危害和家长的无奈。现场提供的中教传媒智库舆情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与游戏“网瘾”相关的报道总量近8000篇,未成年人沉迷王者荣耀等游戏带来众多“问题少年”和“问题家庭”。

“我觉得现在这些网络游戏大部分都是负面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于视力,现在大家也看到了,学校里带着个眼镜的孩子是普遍存在的,越来越多,所以说这个网络游戏我就觉得危害特别大,不光是他身心健康,还有对他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是有害的”。沈女士说。

媒体一方面加强预防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舆论引导与监督,同时应该建立网络道德委员会,监督评估网络游戏公司的行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这样建议。

职工朋友们!关于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不得不看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中)。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摄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不良网游游戏开发平台应该负有责任。这个责任不单纯是法律责任,平台首先要落实游戏注册实名制,落实防沉迷系统。其次,落实实名制后,如果是未成年人注册,他的充值行为家长作为监护人从法律角度来是可以否认的。

“我们这些年看到很多的一些青少年犯罪应该说基本已经出现了心理异常。人在进入到十五六岁,实际上是一个转折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一些问题表现。”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院教授李玫瑾介绍,成瘾与快乐感、性格缺陷有关。快乐是重要的心理动力,注重亲子关系,孩子的行为要从小来养成。

李玫瑾教授认为,家庭要注重亲子关系、关注行为习惯的改变、加强自控力的培养、评估孩子的心里类型、扩展学习类型、最后要注重体力之苦的训练,是改变网络成瘾的有效对策。

职工朋友们!关于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不得不看

研讨会现场。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摄

在研讨会上,8位权威专家联合发布了《拒绝不良网络游戏,还未成年人一片网络净土》倡议书,呼吁网游公司以网络道德规范企业行为,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自觉遏制低俗网络游戏推广手段及不当网络游戏营销行为,为少年儿童设计研发适合其成长规律的绿色游戏。

最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王义军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研究,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得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凝聚力量。

【倡议书】

拒绝不良网络游戏,

还未成年人一片网络净土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在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但是,近年来一些网络游戏存在传播低俗色情、渲染凶杀暴力,甚至扭曲历史、传播不良价值观等问题,一些网络游戏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应、设置消费陷阱吸引未成年人购买“装备”等现象。一段时间以来,因沉迷网络而导致盗窃、暴力,甚至引发自杀、凶杀等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极端案例见著各大媒体。为了给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值此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们向社会发出倡议如下:

1. 始终把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未成年人安全放在首位

全社会都应具有维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意识,遵循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与网络安全问题。更加重视新时期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沉迷问题。学校应大力推进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家庭应改善教育方式,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把孩子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企业不为经济指标、经济效益而忽略甚至损害未成年人的权利;媒体应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的舆论引导与监督。

2. 加强政府管理,健全监管机制

国家各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相互配合,制定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应不断完善网络游戏的监管机制,严格网络游戏的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机制上设置关口,将一切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从机制上抵御网络游戏沉迷;应大力推进网络游戏分级制度,落实游戏注册实名制,禁止未成年人注册不适合其年龄的网络游戏;应敦促互联网企业和游戏厂商加强网上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帮助未成年人摆脱游戏沉迷负面性。

3.积极教育引导,帮助未成年人抵御网络沉迷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警惕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辨识能力,自觉抵御成瘾性网络游戏等危害健康与安全的不良网络内容;应通过校内外的网络体验和实践,多形式、多渠道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应与家庭加强互动,携手联动,对未成年人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提升未成年人辨别不良游戏、抵抗不良信息、科学合理使用网络的能力,有效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4. 提升媒介素养,与未成年人共同成长

互联网时代,成年人尤其是家长需要与未成年人共同成长。因此,家长应积极履行教育与监护责任,用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络,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应主动提高对沉迷网络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能力,用媒介素养能力为未成年人的安全用网保驾护航;应重视家庭建设,自觉做健康生活的典范,给孩子积极的生活引领。

5. 规范企业行为,承担社会责任

游戏生产商或服务提供者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坚持社会良知与商业效益的统一,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研发内容多样化、层次化的适合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绿色游戏;应提高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自觉以社会道德、网络道德规范企业行为,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应自觉遏制低俗、色情、暴力的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中传播,自觉抵御不当的网络游戏推广手段及网络游戏营销行为;相关企业应多研发更健康有趣、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绿色网上产品。

6.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成年人应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走下网络,走出房间,走上运动场,不因玩网络游戏、看网络小说等娱乐活动晚睡熬夜、减少运动,做健康生活的新时代少年儿童。

倡议人: “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危害与对策”研讨会专家组

2018年5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