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5月中旬,內蒙古日報社王開社長一行來我旗就精神扶貧工作進行調研考察。5月29日,《內蒙古日報》在頭版推出《這裡的支書招數多——奈曼旗精神扶貧紀實》一文,並配發評論員文章《精神扶貧也可以下一番繡花的功夫》,對奈曼旗精神扶貧工作加以肯定。的確,奈曼旗在開展精神扶貧過程中,大事從小處著眼,從細微處入手,從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入手,從而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文中所說: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城拔寨之時,奈曼旗一手抓物質扶貧、一手抓精神扶貧,各基層幹部出實策、辦實事、求實效,用“十八般武藝”帶領群眾奔跑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這裡的支書招數多

——奈曼旗精神扶貧紀實

農村是自治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難啃的硬骨頭也在農村。在這場硬仗中,通遼市奈曼旗各村的書記使出渾身解數,亮出“十八般武藝”,將經濟扶貧和精神扶貧相結合,帶領著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田書記有“戲”

“十九大剛剛召開完,精神文明人人談。鋪張浪費最可恥,孝順老人家風傳……”走進奈曼旗義隆永鎮西地村,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句子從排練大廳傳來。原來,是西地村小劇團的團員們正在排練他們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二子爭爹》。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小品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和精彩的表演表達了杜絕浪費、孝敬老人的主旨,而這個小品的編劇便是西地村小劇團的團長田偉。田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他是西地村的黨支部書記。

作為村書記,田偉非常重視鄉風文明建設。他認為,扶貧必先扶志,治貧必先治愚。對於貧困村民來說,物質上的幫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緊抓精神扶貧,讓村民摒棄好吃懶做等不良風氣,不斷提升精神風貌和內生動力。

作為一名從劇團走出來的書記,田偉的“治村秘訣”中自然少不了“戲”。他組織劇團成員排演了《懶漢脫貧》等一系列緊扣精神扶貧主題的節目,不僅在村裡演,還到周邊旗縣、鄉鎮去巡演,為老百姓補一補“精神之鈣”。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我們劇團的節目形式多樣,評劇、小品、快板樣樣都有。劇目主要對享樂主義、賭博等不良風氣及農村存在的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等行為進行批判,通過身邊人演身邊事的方式,將農村的陋習都揭露出來,演員演得用心,村民看得也開心!”田書記一臉驕傲地說,用演出的形式感化老百姓,效果十分顯著,村裡的風氣好了很多。自從劇團排演了《致富不能忘了媽》,整個村再也沒有出現過不孝敬老人的現象。

“粉墨登場真真假假均為移風易俗,賓朋入座看看聽聽確能怡情養性。”小劇團排練大廳裡掛著的這副對聯,正是西地村鄉風文明建設的真實寫照。

如今,西地村的文化氣息濃重,民風淳樸,環境整潔,村民的文化生活尤為豐富。村裡現有12人小劇團一個、80人健身秧歌隊一支、40人廣場舞隊伍一支、176人巾幗志願者服務隊一支,2017年還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村書記田偉利用他熱愛的“戲”,在西地村“唱唸做打”,唱的是黨的政策,唸的是致富經,做的是為民實事,打的是不良風氣,演繹出一場精神扶貧的精彩大劇!

李書記有“股”

走進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伊和烏素嘎查廟屯自然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錯落有致、紅頂白牆的嶄新民房。向東望去,可以看到一大片“灰頭土臉”的危舊土房。

“以前,廟屯的89戶315口人就居住在這些土房裡。2016年,通過生態移民整體搬遷,村民才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廟屯村黨支部書記李巴圖介紹道。

廟屯村曾經是奈曼旗最窮的村之一。村裡人多地少,全村耕地面積僅1200畝,又因土地瘠薄,村民收入來源極其有限,且大部分農戶由於歷史原因成為銀行黑戶,無法從銀行取得金融支持,產業發展後勁乏力,群眾增收舉步維艱。

“當時我就想,光靠土地維持生計,我們這個村兒永遠富不起來。”村書記李巴圖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2014年,他成立了合作社,把村裡的土地進行流轉,李書記走的這一步,給廟屯帶來了翻身的機會。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在旗委政府和蘇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李巴圖書記提出要成立公司,老百姓以土地入股,人人都是公司股東。由公司統一管理耕地和運作,每年給村民分紅。因為之前辦合作社時,寧可自己賠錢,也不讓村民吃虧,李巴圖的群眾聲望很高,村民們推選他為公司的法人和董事長。

2017年4月,全體村民以718畝耕地全部入股的方式正式成立了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畜牧業有限公司和民俗休閒旅遊有限公司三個公司。在李巴圖書記的帶領下,三項產業齊頭並進,公司成立剛滿一年,光耕地的分紅,人均達到1000元,廟屯村的股民們都感嘆,這簡直是“牛市”啊。馬上,村裡畜牧公司養的1000頭紅山草豬就要出欄了,由原先的老舊土房區打造的民俗旅遊區也正式開門迎客,每一項產業,股民都能享受分紅,還能在村裡公司務工,村民們的幹勁兒越來越足,日子越過越好!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下一步,我們還要建個養牛小區,跟旅遊配套的採摘、餐飲、住宿等也都要運作起來,讓廟屯的股民們人人有活兒幹,人人有錢賺!”這個有“股”的書記李巴圖對廟屯村的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

王書記有“法兒”

奈曼旗大沁他拉鎮昂乃村曾是該旗著名的貧困村之一,400多戶人家有200多戶住的是土房子,132戶是貧困戶。

精神扶貧也可以下一番繡花的功夫

昂乃村的自然條件還可以,但就是摘不掉貧困的帽子。為了帶領群眾脫貧,村書記王明會想了很多辦法來解決問題。

“我們發現最主要的原因是群眾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比較差,‘精神扶貧’迫在眉睫,所以我們根據村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村規民約》,緊抓群眾思想觀念問題。”昂乃村黨支部書記王明會介紹說。

昂乃村共制定了十九條“村規民約”,這一條條辦法涵蓋生活方式、環境衛生、社會風氣等各個方面,對村民起到了很強的約束作用,鄉風民風大有改變。

“以前,我們飲食習慣不佳,天天吃大魚大肉,因患腦血栓等疾病致貧的村民很多。王書記請專家來村裡開展了健康飲食講座,又組織了廣場舞等文體活動,我們生活習慣好了,精氣神兒也好多了!”昂乃村村民張春雷高興地說。

針對環境衛生問題,《村規民約》規定每家每戶“門前三包”,院內、院外、街道衛生都要負責,環境衛生搞得好的家庭可以獲得積分,用積分可以到村裡的愛心超市兌換物品,還可以獲評“清潔之家”等稱號,相應地,環境衛生髒亂差的會處以罰款。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利用集體過大年,發放村規民約

當《村規民約》的辦法不起作用時,王明會書記還是有法兒解決問題。有一個村民未盡贍養老人的義務,村委會做了幾次工作都做不通,王明會想到了藉助法律手段。通過採取媒體曝光、幫老人尋求法律援助等方式,最終使這個村民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開始對老人盡贍養義務。

既採取常規辦法,又懂得藉助法律,王明會書記藉助兩種“法”雙管齊下,群眾的思想觀念轉變了,過日子的精神頭足了,昂乃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昂乃村不僅環境整潔,生態宜居,鄉風文明,而且產業也興旺起來了。養殖業、藥材種植、電子商務……一項項主導產業讓村民既能分紅又能在家打工,還能將自家的農畜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現在,昂乃村只剩12戶20多人尚未脫貧,在“有法兒”的王明會書記的帶領下,昂乃村全民脫貧指日可待!

張書記有“本兒”

“收入:羊毛184.04元;支出:碗櫥15元……”翻開這本泛黃的家庭記賬本,可以看到上世紀80年代起這個家庭每一年詳細的收支情況,這個歷史悠久的老賬本,陳列於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希勃圖村的“賬本博物館”中。博物館裡,擺滿了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家庭賬本。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從父輩開始,我家就有記賬的習慣,30多年來記了6本賬,小到一瓶醬油,大到一口豬,每一筆收支都記得清清楚楚。”希勃圖村“勤儉持家光榮戶”楊佔生拿出自家的賬本,向前來請教賬本填寫方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郭佔軍示範記賬方法。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希勃圖村是奈曼旗遠近聞名的“賬本村”,從80年代起,該村不少家庭就有記賬的習慣,他們將每一筆收支分類別、分顏色記在賬上,根據賬本來調整自己的消費結構,把錢花在最有用的地方。“時間長了大家就發現,這些勤儉持家、會過日子的‘賬本家庭’生活真的要比其他村民好!”希勃圖村黨支部書記張強感慨地說。

“記賬有利於隨時分析家庭財務狀況,合理安排家庭收支計劃,達到科學理財勤儉持家的效果。所以我們決定在全體村民中推廣以‘扶貧扶智,勤勞致富,科學理財,勤儉持家’為內容的家庭賬本,讓全村人都學會記賬,提高村民的理財觀念,把日子過得更精細。”為了推廣家庭賬本模式,張強書記多次召開全民大會,宣傳記賬的好處,引導村民學會理財、認真記賬,還在村裡開展“家庭賬本”評比活動。

如今,希勃圖村家家有賬本,家庭記賬模式已經成為村民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大部分村民都通過勤儉持家過上了幸福生活。張強書記自然也有個賬本兒,記錄著希勃圖村的發展變化。“我們村每年戶均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有80%以上的家庭擁有小轎車;2017年村裡集體收入達到61萬元,我們將這些收入都用在幫扶貧困戶、改善基礎設施等方面,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希勃圖村的家庭賬本,不單單是經濟賬,也是智慧賬,是文化文明賬;既是經濟扶貧的措施,也是精神扶貧的措施。產業興旺,勤儉節約,鄉風文明……有“本兒”的張強書記,帶領著希勃圖村的村民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城拔寨之時,奈曼旗一手抓物質扶貧、一手抓精神扶貧,各基層幹部出實策、辦實事、求實效,用“十八般武藝”帶領群眾奔跑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我們的扶貧工作還得到各界的關注呢!來!來!來!來看一看內蒙古日報的時評:

精神扶貧也可以下一番繡花的功夫

奈曼旗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給人啟發良多的是他們提出的精神扶貧戰略的成功實施。

他們因事而謀、因地施策、實事求是,在脫貧攻堅的實際工作中,按照不同的情況和目標要求,實施差別化精準發力,使鄉風文明建設取得紮實進步,農牧民的精神發生潤物無聲的顯著變化,公序良俗在點滴的積累中涓涓匯聚、蔚成風氣。

本報今天退出的通訊《這裡的支書招數多》,掃描式地推出了我們在圍繞精神扶貧這個主題進行採訪時,接觸到的正在脫貧攻堅一線與農村牧區群眾一起奮戰的四位基層支部書記。隨著對他們跟、查、訪的逐步深入,我們心中“精神扶貧是不是噱頭?這樣的工作怎麼能做實?”的這個最大的問號逐漸解開了。他們和群眾共同的答案是——當然可以做。當然可以做得很實。當然可以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兒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準脫貧要下一番繡花的功夫。要繡好花,必不可少的就要有細心有耐心,要設計要精準,要有創新有創意。總之,要把群眾的心和力聚到一起。先聚精氣神,後聚產業財。我們採訪奈曼旗的四位支部書記,明顯的感覺就是他們相當接地氣,甚至用接地氣都不足以形容他們,融地氣、生地氣也許才更能恰當地描摹他們在當地農牧民中的作用、影響和威望。

其實做好農村牧區的工作必須要尊重差異,承認差異才能找出特點精準施策。查因、出招、做細、做實,總書記講繡花功夫,就是講這個。但也並不是沒有通行的準則,四位支部書記,民族不同,年齡不同,所處村鎮的實際情況也大相徑庭。但他們又有明顯的共同點,那就是作為基礎黨組織帶頭人的責任、思索、擔當和奉獻,這是彌足珍貴的。

宋代詩人劉克莊有一首題為《鶯梭》的詩,“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做弄機聲。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把春光中穿梭的黃鶯比作織就春天錦繡畫圖的梭子。採訪中我們突然感覺四位書記為代表的無數農村牧區基層幹部,像極了這“鶯梭”,他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幅春天般美麗的畫卷中呼喚著、穿梭著、編織著,因為他們堅信這美麗的畫卷一定可以在自己和農牧民的共同奮鬥中最終織就!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蒙漢雙語」奈曼的這幾個書記:有戲、有股、有法兒、有本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