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大陆面板产业和日韩面板产业差距有多大?

空悟无心


您好,前瞻经济学人APP为您提供相关数据分析:


面板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日本面板厂商虽掌握大批关键技术,但是逐渐失去价格竞争优势,不断压缩面板产能,面板产能向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三地集中。中国大陆面板产能急速扩张,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


目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大陆地区液晶面板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二,自主核心技术快速增长,全球产业话语权不断增强。在液晶电视面板上,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出货量已经占据额全球的30%,达到0.77亿片,首次超越中国台湾的25.5%市占率,仅次于韩国排名全球第二。2015年,中国大陆液晶显示器产能约4948万平方米。

图表1:2010-2017年中国液晶显示器行业发展规模测算(单位:万平方米)


得益于政府的扶持,国内面板厂家发展迅速,涌现了不少实力强劲的企业,如京东方。截至 2016年四季度,京东方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 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提升至全球第二, 电视液晶显示屏保持全球第三。

图表2:全球面板厂商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单位:%)


虽然我国面板产业取得重大突破,但本土厂商技术依旧薄弱,特别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常年从韩国、日本、台湾等地进口液晶面板。特别是在新技术发展上,与日韩以及台湾企业技术差距还比较大,整体上仍处于技术追赶阶段。而且液晶面板的自给率仍然偏低,自给率仅为30%,产品对外依赖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液晶面板产业长远发展。


此外,在国内产业生产链、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创新机制等依旧落后的环境下,行业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产能过剩的隐忧依然存在。


面板产业未来趋势分析

首先,消费升级驱动大尺寸面板走向景气。2016年起面板价格筑底回升,显示大尺寸电视需求保持景气,从而带动大尺寸面板价格走高。从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供需上来看,2017 年一季度作为传统淡季,48寸以下的液晶面板需求有所减少,而 50 寸、55 寸、65 寸等大尺寸面板的需求持续升温。可见,虽然面板产业整体增速受限,但是大尺寸面板需求增速相对维持再高位。

图表3:2012-2017年液晶电视平均尺寸变化趋势(单位:寸)


其次,随着全球家庭的消费电子产品持有量持续提升,显示面板的下游需求将保持持续景气,而多元化的面板应用需求将带动面板技术不断升级。


第三,OLED迎来跨越式发展。预计到2020年OLED屏幕市场空间可达873.3亿美元,对应复合增速 73%,主要应用于电视、手机。预计在2018-2019年,电视市场有望超过手机市场成为OLED应用的第一大市场,PC、VR、可穿戴设备、汽车等细分市场也将丰富 OLED 应用场景,获得高增长。

图表4:2016-2020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


第四,在技术方面,降低功耗始终是各个厂商需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移动设备而言,在电池技术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作为耗电量最高的部件,液晶屏幕的功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移动设备的待机时间。除了从液晶面板开口率、TFT材质等方面之外,液晶面板厂则也将会从驱动电路方面入手来进一步降低液晶屏幕的耗电量。未来国家将会在政策上加以调整,重点支持新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显示产业要加速产业升级,从“提量”变成“提质”,同时在下游拓展新兴显示器的应用领域,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最后,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企业的猛烈攻势下,全球大型LCD面板市场上韩国LG DISPLAY、三星DISPLAY“两强独大”局面瓦解。未来韩国在LCD的市场地位将会缩小,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企业将会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如今的面板产业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三分天 下,按照当前发展势头,中国大陆有望在2019年成为全球第一。

图表5:中国崛起为全球 LCD 产业第三极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面板产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经济学人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日本最大的面板生产企业是夏普,夏普在上世纪80、90年代是世界面板界的霸主,最高时市占率达到90%。后来随着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的成长,夏普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最终被富士康收购。

日本也从竞争激烈的面板界退出,现在面板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韩国、大陆、台湾面板总产能占到了全球面板产能的90%。

大陆的面板企业起步最晚,一直处于大量资本投入和追赶的位置,每年数百亿甚至千亿的投入,一度让人怀疑面板企业存在的意义。直到2016年,局面才有所扭转,京东方终于实现了盈利,2017年市占率达到22.3%,超越LG成为世界第一。

去年开始中国内地的液晶显示面板高世代线纷纷进入投产和建设期,另一方面随着以韩国厂商为首的海外企业的退出,未来的全球LCD显示面板将迎来中国厂商为主导的时代。根据WitsView的统计预测数据,大陆有望以36%的产能占比在2018年超越韩国成为显示面板最主要的供应来源地。

除了总量上的超越,我们的产线由于建设较晚,优势也十分明显。根据对已宣布产线的统计,目前超过50%的G8.5与G10.5新增产线来自大陆。 高世代线生产的基板尺寸更大,可以切割出更大尺寸的产品,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另外在代表高技术的柔性OLED领域,大陆企业与三星仍有差距,短期内三星仍是 OLED 市场全球绝对的龙头,2019 年以前全球主要的产能供给也将以三星、京东方、LG 等大厂为主。

但大陆正依靠巨大的资本投入全力追赶。京东方目前已宣布成都、绵阳、重庆三条柔性OLED产线,产能共计144K,全球产能布局仅次于三星,并且良率爬升进度也全球领先。此外,包括维信诺、和辉光电、天马、信利、华星光电、柔宇科技在内的国产厂商近几年也纷纷宣布产线规划,加速产业布局。目前国内在建及拟建柔性 OLED 产线共计8条,总投资规模约2560亿元。

相信用不了多久,在OLED领域我们同样可以完成追赶。

对于国内面板产业的过去取得的成绩,希望大家要客观对待,我看其他人的答案未免都有些偏颇。

首先,大陆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第一,这是客观事实,是百万国人20余年努力和国家数千亿投入的结果,这个成果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面板产线由日本向韩国、台湾、大陆转移,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转移的结果。由于大陆、台湾、韩国的竞争,面板利润下降,资本逐利使得面板自然从发达国家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日本在面板产业中已经陨落,但实际上其垄断着技术更高的OLED生产设备。所以发达国家退出,并不是被我们打败,而是其将重心放在了利润更高的领域。所以我们不仅要感谢国人的努力,也要感谢经济全球化。

最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科技进步也需要时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国人非常浮躁,看多“厉害了,我的G”这样的电影,总觉着我们已经可以称霸,容忍不了与国外的差距。实际上我们在更多领域与世界尖端有巨大的差距,不要每次发现差距,这些都需要一代代中国人努力工作来追赶的。

脚踏实地,默默追赶,未来一定会更好。


首席投资官


液晶产业趋于饱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项占据主流市场十余年的显示技术也不得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以目前的形式来看,OLED技术将会是下一个显示时代的主宰。对于大尺寸OLED面板而言,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韩厂LG Display手中,生产设备则是由日本Canon Tokki掌控。

三星在CES 2018上推出的146英寸Micro LED电视

  目前大陆面板产业对于液晶技术的发展已经足够成熟,而OLED技术的发展也由京东方牵头,产能方面也在进一步提升,而反观台湾面板产业要想在未来显示市场中持续保有竞争力并保有一席之地,发展Micro LED技术将是关键。

Micro LED技术仍然面临巨量转移的难题

  从规格上来看,Micro LED技术在亮度、反应速度、功耗等方面皆领先于其它技术,同时在使用寿命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非常有机会成为OLED最有力的竞争者。不过目前该项技术要想实现大规模量产,仍要面临巨量转移等难题,因此包括三星、苹果、索尼在内对于Micro LED都还处于研发当中。

Micro LED技术可以让LED单元小于100微米

  台湾面板在液晶市场拥有很高的市占率,但随着大陆自有的面板厂逐渐壮大,其在产能与价格上已逐渐威胁台湾地区的业者。另一方面,OLED技术目前正逐渐跃上主流市场,但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视,台湾地区已与之失之交臂,在技术与产能上已不如日韩。因此,若不加紧在另一个先进技术上突围,未来恐会沦为低利产业。而发展Micro LED技术将会是台湾地区面板产业逆转日韩的好机会,若能抢得领先地位,将有助于未来整个产业的布局。


中关村在线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张杨运认为:

最近有关“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崛起2019产能或全球第一”的新闻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新型显示面板产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整体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仅2017年上半年,我国显示产业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356亿元,同比增长65%。国产面板出货面积达到3182万平方米,全球占比达到了33%。

英国著名调查公司IHS market于2017年2月发布的全球液晶面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京东方(BOE)凭借占据全球22.3%的出货量,成为全球显示面板企业的第一位。这样的成绩对于任何一家上市企业,都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此外京东方投资的全球最高世代线--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也已经在建。

从京东方的发展可以大概了解中国面板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从面板业空白的状态到现在可以实现大部分自主生产,而这离不开政府的巨额投资。日韩的面板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也经历过相似的过程,毕竟面板行业是一个行业集中度很高的产业,前期投入成本巨大。

既然这样,中国的面板行业为何还与日韩企业有较大差距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两方面。

国产屏的质量不如日韩。这一点我们是需要承认的。客观讲,虽然从出货量的排名上京东方等中国企业十分抢眼,但是在出货面积上还是要远远落后日韩。因为更高的出货面积需要更高的技术标准。 而虽然有研究人士认为中日韩的面板质量差距已经不明显,但那是针对中小尺寸的,在大尺寸市场,有厂商也承认国产屏的稳定性远不如日韩屏。

生产设备仍然没有实现“中国智造”。面板制造业对设备的精度与稳定性要求都非常高。设备大部分来源于日本,美国,韩国,甚至以色列等国家,即使在中国有日韩制造工厂,依然会被要求购买的设备在原厂进行制造。所以中国面板制造业的核心设备仍然是处于“中国智造”缺位的状态。如此一来,在设备的自主原创上自然要输日韩一截,产品质量孰优孰劣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由于并不具备设备自主制造的能力,所以很多连维修技术人员也要严重依赖日韩。

所以,我们不仅应该看到中国面板业与日韩差距在缩小,而且也应该看到在某些核心领域的巨大差距,想要说“实质性赶超日韩”,为时尚早。虽然道路也许是曲折的,但是前景肯定是光明的。


每日经济新闻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面板产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我国面板产业起步晚 发展速度快

虽然我国面板产业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迅速,这主要归功于我国对面板技术的重视和支持。2011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随后几年,我国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一系列政策鼓励面板技术的发展。2019年3月,工业信息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台联合发布关于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其中就指出坚持整机带动,突破超高清成像、高带宽实时传输、超高速存储、HDR显示兼容与动态适配、三维声编解码与渲染、三维声采集、视频人脸识别、行为动态分析、医学影像诊断等关键技术,支持面向超高清视频的SoC核心芯片、音视频处理芯片、编解码芯片、存储芯片、图像传感器、新型显示器件等的开发和量产。加强4K/8K显示面板创新,发展高精密光学镜头等关键配套器件。

液晶显示器产能逐年上升 面板产业开始出口大于进口

随着国内面板技术发展,得益于国内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的转移。虽然面板产业相关技术与发达国家有些差距,但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国内企业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我国面板产业链整合能力将持续提升,产能不断扩大。2014年,我国面板产线设备采购数量仅TFT-LCD有336包,到2017年采购数量达到991包。预计2018年,国内面板产线设备采购数量为TFT-LCD约为700包,第6代AMOLED产线采购数量约为680包。

此外,随着全球面板产业链的转移,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部分电子厂商将其液晶显示模组的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使得中国液晶显示模组的产能每年以几何级数在上升。2011-2014年我国液晶显示模组行业产量整体处于持续上升区间,2014年,国内液晶显示模组行业的产量达到84.46亿套。2014年以后,行业产能有所调整,液晶显示模产量出现下滑。2017年有所回升,为55.65亿套。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产量增长,对于液晶显示模组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到2018年,中国液晶显示模组行业产量达到67.50亿套。

虽然我国面板产业取得重大突破,但本土厂商技术依旧薄弱,特别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常年从韩国、日本、台湾等地进口液晶面板。特别是在新技术发展上,与日韩以及台湾企业技术差距还比较大,整体上仍处于技术追赶阶段。而且液晶面板的自给率仍然偏低,自给率仅为30%,产品对外依赖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液晶面板产业长远发展。

此外,在国内产业生产链、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创新机制等依旧落后的环境下,行业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产能过剩的隐忧依然存在。


前瞻产业研究院


最少3年,举个例子,人家三星量产OLED屏的时候,其他的都是LCD,后来换曲面屏,全球跟风,屏幕厂商研发,终端厂都采购三星的,等大家都研发出来后,人家又转全面屏时代了,永远跟着别人屁股后面捡玩剩下的技术。


宏放智联科技


上面回复中没一个真正懂的,还都自以为是。。液晶面板过去十多年进步巨大,技术突破了,产业规模上来了,终于不被严重卡脖子了,随着京东方全球第二条oled线的量产,开始进入全球最高水平的竞争了,面板行业有没有进步,下游的手机,电视行业最有发言权,原来利润都被日韩台通过面板等赚走了,整机只是微利,现在情况好了十倍不止。就在前两天,京东方除三星外全球第一条oled产线量产时,华为,OPPO,vivo,小米,酷派等全部来站台,因为这些厂商心里清楚,这就是救命稻草,口里默念的是三星你再卡我试试:)。

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台湾在面板领域已经被大陆超过了,题目中的日韩也有点歧义。就面板本身,已经进入中韩竞争的时代,日本人也已经靠边了,2016年,日本全国的面板出货量和金额还不及京东方一家,呵呵。说中韩的差距,主要在新一代oled上,不过三星的垄断已经被打破了,接下来真正的中韩竞争将拉开帷幕,很快就是同一水平线上对决了。中日的差距嘛,日本在面板本身的竞争已经落败了,夏普已经完蛋被收购,东芝和索尼基本也洗洗睡了,就剩一个jdi,呵呵,oled量产上也输给了京东方。当然了,日本人在面板上游的设备和材料上优势还很明显,比如oled最重要的蒸渡设备就只有日本人掌握,差不多处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状态,不过随着中国整个面板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瘦死的骆驼又能死多久呢:)


Perphi


产能强于数倍.....技术弱了不止三五筹,目前国产除了京东方之外,面板企业做的好的也就台湾友达,今年夏普电视也被富士康收购变为国产,但只管制造,技术突破创新上只能说还处于跟风....日韩企业大多是军工企业...你根本没机会知道真实技术上领先你多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