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保山-行走」“仙居之地”李家寺

「保山-行走」“仙居之地”李家寺

「保山-行走」“仙居之地”李家寺

“別以為你總還有機會故地重遊,誰知道呢?何況即使再回來,你也已經不是現在的你。”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性格,之所以會對一座城市莫名產生好感,大概就因為那座城的特徵與你不謀而合。保山就是這麼一座城市。雖然這裡不是我的家鄉,但生活久了被這座城市全方位包圍,千次萬次的想念那個遙遠的嚴格意義上的家鄉後,卻又有數次會在某個瞬間讓我冒出“能在這裡生活好像也挺不錯”的想法。然後,繼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保山-行走」“仙居之地”李家寺

實際上,在自己的城市行走,也是一種慢生活。急躁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更多的人願意慢下腳步,悠悠然享受生活。幾天不行,一天即可;一天不行,半天也好。

今天城市行走——保山板橋鎮李家寺村,摘茶。李家寺村距離保山城區20公里左右,過臥佛寺—清水村就到。據說李家寺在清朝中期曾有寺廟塑佛的歷史,因此得名李家寺。現在村裡,已經看不到廟宇。

「保山-行走」“仙居之地”李家寺

通往村裡的路很好走,全程都是乾淨的水泥路。路兩邊景色很美,茂密的樹林掩蓋了山輪,還有藍得不像話的天和乾淨得一層不染的白雲在頭上給我們注目,兩邊潺潺的流水奏響樂章。行走在路上,心曠神怡。

入得村裡,被幹淨整潔的村莊洗滌心靈。路上見不到亂丟的垃圾,幾家門前見到乾淨的大垃圾桶,這在其他村莊很少見。這條路可以通往瓦房,徒步翻山或驅車都可。抗戰時期,當年一支遠征國軍去瓦房,去上江,投入滇西抗戰,去守衛怒江的康浪壩渡口,就是從這裡出發的。再繼續往前行,“三個腦子”、“一碗水樑子”、“北衝壩(瓦房鎮)”的古驛道,就迤邐蜿蜒而上。

準確的說,這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古驛道。這條路上,踏過很多的馬幫,留下深深的馬蹄印。滇西抗戰的遠征軍背影還久久的停留在山頂的脊樑。

「保山-行走」“仙居之地”李家寺

小橋流水人家, 家家戶戶門口都有正在盛開的花,開得很是鮮豔。

村裡最吸引我的還是牆飾文化,據說是政府統一安排繪製,有保護環境的,有尊老愛幼的,有茶文化的宣傳。

我們迫不及待,直奔茶山。

「保山-行走」“仙居之地”李家寺

到茶山,路邊的茶地裡,我們遇見正在採茶的李大姐。她告訴我們,李家寺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具體多少畝她也不知道。李大姐已經不做其他的農活,以種茶為主,一年採兩季茶,冬天基本就閒賦在家。這裡的茶農每年收入2-10萬元,面積多的收入要高些。這個季節採的是谷花茶,口感稍次春茶,但也因其獨有的味道,喜歡這茶的人還是很多。

「保山-行走」“仙居之地”李家寺

據說因為這裡得天獨厚的山和水孕育了這裡的茶口感清香,回味甘甜,生澀中微微帶點清涼,屬於曬青品種。與煞青不同,曬青的口感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李家寺的茶確實韻味獨特,喝了以後讓人回味無窮,很長時間散不去茶所特有的甘甜味道,這個我們在李大姐家喝了春茶後就得到了證實。

過足採茶癮,我們回到村裡,到李大姐家喝茶。

村裡有一口古井,很多年來一直保障著村民飲水。近幾年來,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這口井用的人就少了,大家在醃製鹹菜時才用。

「保山-行走」“仙居之地”李家寺

回程的路上,路過一小院,被院落裡鋪了一地的茶葉吸引,走進去和主人家討了杯茶,開心離去。

走過流年的山高水長,總有一處風景,會因為我們而美麗。離開這個仙居村寨,心中總有不捨,好在時光還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