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全國唯一高考專列“共青團號” 再啟程 載著500考生駛向夢想

勁彪新聞(見習記者 劉洋 記者 王健澤 文/攝)5日,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大楊樹鎮火車站異常熱鬧,身著藍色制服的哈鐵“小藍鴿”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在濛濛細雨中穿梭忙碌著,汗水與雨水融在一起,為即將奔赴考場的500多名考生提供貼心服務。相比他們的緊張,在面臨人生重要轉折時,考生和家長們卻表現得很“淡定”,他們說:“我們坐的是高考專列,放心!”

5年·情懷 讓高考生息丹選擇了這趟專列

專列12時58分才發車,但10時30分左右,就有不少考生提前趕到車站。高三學生息丹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說:“我初三時就聽學長學姐說過高考專列,從那時起就期待能坐上這趟列車,因為那意味著我要走出大山,走向夢想。”

除了這份情懷,讓息丹選擇高考專列的重要一點,還是它的安全與周到。她聽學姐說,以前有同學在列車上丟失了准考證,多虧列車人員及時廣播和全車人員齊力尋找,很快找到了證件。這樣的故事很多,可以說,乘坐高考專列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

全国唯一高考专列“共青团号” 再启程 载着500考生驶向梦想

閆寧和閆冰是一對雙胞胎姐妹花,此次的高考之行,父母沒有陪伴她們,但是身邊圍繞著同學和老師的關心,她們絲毫感覺不到孤單與緊張。姐姐閆寧說:“我倆沒讓父母陪著,就是自己來的,因為知道是乘坐高考專列,父母也都很放心,我們那兒的孩子,幾乎都是乘坐這趟專列去考試的。剛剛語文老師坐在我身邊,拉著我的手,我感覺特別安心。”

3年·不捨 劉老師開了最後一次班會

18歲的達翰爾族考生魯貴怡與同學合唱了一首《不說再見》,勾起她對高中學習生活的留戀和不捨。“在火車上的這段時光,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集體生活了,考完試,可能就各奔東西了。不過,對我們山裡的孩子來說,這趟列車就是通向夢想的列車。”魯貴怡笑著說。

高三十班的班主任劉穎在“專列”上為同學們召開了最後一次班會。她動情地說:“高考專列是通向你們夢想的列車,希望你們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全国唯一高考专列“共青团号” 再启程 载着500考生驶向梦想

7年·迴歸 曾經的考生孫晶成了如今的工作人員

大楊樹站對於孫晶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地方。7年前,她從這裡踏上“高考專列”參加高考,如今她又回到了這裡,成為一名鐵路工作人員。“記得那一年的專列上,大家都很緊張,班主任帶頭唱了一首《呼倫貝爾大草原》,最後唱破音了,把大家都逗笑了,壓力釋放,一下子就放鬆了起來。”回憶當時的情景,孫晶依然記憶猶新。

全国唯一高考专列“共青团号” 再启程 载着500考生驶向梦想

從接受鐵路工作人員服務的考生,到如今服務於學弟學妹們的鐵路工作人員,孫晶為這種身份的轉換感到自豪。“回到家鄉是我的選擇,能在家鄉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很高興。看到學弟學妹們奔赴考場,我就好像看到了從前的自己,由衷地祝福他們。”

15年·陪伴 班主任範老師已經帶了5屆高考生

列車上,大楊樹第二中學八班的班主任範春豔還在認真地輔導著學生。三年一個輪迴,走到今年,她已經在專列上陪伴了5屆高考生了。

回憶沒有高考專列的日子,範老師直為學生們叫苦:“以前的路不好走啊!坑坑窪窪,學生們為了去考試都要起大早,天還沒亮就要去趕火車到加格達奇,然後再倒客車到阿里河鎮,這一頓折騰對考生的影響很大。後來有了高考專列,學生的出行方便了很多。鐵路工作人員的服務越來越細心周到,同學們身心愉悅,可以全力備戰高考了。我作為老師,真的想對這些工作人員道聲謝,也為現在的學生感到幸福。”

16年·見證 值班員老程見證了這些年的變化

53歲的大楊樹站客運值班員程顯閩在車站工作了21年,從開行首趟至今,他見證了“高考專列”16年的變化。“乘坐專列的考生最多時有1300多人,今年只有500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高速公路也開通了,很多學生選擇坐私家車去高考,但是還會有人選擇乘坐火車去高考,這已經是一種情懷。”

全国唯一高考专列“共青团号” 再启程 载着500考生驶向梦想

考生在逐年減少,可服務質量卻逐年提高。從最初的列車文藝演出,準備文具、藥品,到現在配備了心理諮詢師、隨車醫生等服務項目,列車車廂也從最早的綠皮車換成現在的空調車。

2017年,“高考專列”被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團委命名為“共青團號”,隨車列車員都是與考生年齡相仿的青年骨幹。今年高考專列上,鐵路部門特別準備了攝影師,配備了照片打印設備,設計了背景板,讓同學們在最後的相聚時光中留下一段紀念,定格下瞬間難忘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