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總論

在諮詢和生活中我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說:“我最近好無聊啊,做事情沒有方向,沒有激情,什麼都不想做,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我會問他們一些問題:“在你過去的生活中,有多少次出現過類似今天的這種情況?

它們之間有哪些共同點?是否表現出週期性、循環性的特質?

你會陷入現在這樣的情緒狀態的原因是什麼?

你是否是持續性的對做很多事情都表現出無興趣?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當面對你感興趣的事情時,你是如何應對和處理的?”

而他們的回答,幾乎統統都是:“我不知道。

這樣的情況出現的多了,我才逐漸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這個事實:其實很多人並不瞭解他自己。

很多人根本從來就沒有過“我要了解我自己”的這種意識。

包括我,其實很多時候都沒有意識到我是多麼的不瞭解自己:我不知道自己的睡眠週期,不知道我最佳的工作方式,不知道我的情緒週期,不知道我的認知體系,不知道自己理解事物的無意識傾向……

為什麼會沒有這種意識?

那是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根本不需要特殊去考慮的事情。

“瞭解自己”就像我們喝一杯水下肚會被身體消化一樣,是一種本能。

所以當一個人陷入迷茫的時候,他會不斷的去想“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就是因為他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是應該知道這個答案的,這個答案也可以靠他自己“想”出來。

所以迷茫中的人根本就不會去問自己那個真正關鍵的問題:「我為什麼會迷茫?為什麼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的答案?」

現在開始,你應該正視的有三件事:

第一,瞭解自己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不需要你付出努力就能完成的事。

第二,瞭解自己從來都不容易,你想要了解自己的難度本質上等同於你試圖瞭解一個別的人。

第三,“你自己”也是在不斷地成長和變化,所以你也需要不斷地、長久的更替對自己的看法,刷新對自己的認知。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二、為什麼要了解自己?

我前不久寫過一篇關於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文章。

所以在縱觀我們的一生時,就需要意識到,我們所接受的那些理念、觀點等等並不是為了幫助我們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是為了把我們塑造成、對那些理念輸送方而言更好的工具。

比如學校教育是為了將我們培養成利於國家和社會的人;

到了公司里老板們的教育是為了令你更好的為公司賣命;

消費時商家的教育是為了令我們更願意大把的掏錢。

沒有人會真正為了「你」的成長與成熟考慮,所有人對你在做的事情都是在試圖將你洗腦成他們更希望你成為的人。

包括你現在在看的我的這篇文章,也可視為是我在試圖將你“洗腦”。

所以我的意思是要告訴你:你要成長為一個成熟、獨立、能清醒思考的人,這完全是你自己的責任,這隻能是你自己需要為自己做的事情。

那這和“瞭解自己”又有什麼關係?

「瞭解自己」就是一個人選擇主動成熟的第一步。

瞭解自己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梳理你自己的邏輯體系,去主動構建、修整你的思維邏輯。

那在這個時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清除掉那些外界商家、上司、試圖打壓你的朋友等人,所給你灌輸的那些扭曲的認知。

所以首先,「瞭解自己」,本質上就是開始為自己負責,開始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

其次,「瞭解自己」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創造生命的意義,創造自我實現的價值。

瞭解了自己,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頭腦才是清醒的,“人生”這個概念對我們而言才是脈絡清晰的。

只有當我們瞭解了自己的時候才不會迷茫。

所以在一開始我說:「為什麼“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因為你當然不可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從來都沒有好好了解過自己,從沒為了解自己付出過實際的行動,你怎麼可能光憑坐在那裡空想就想出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呢?

再次,「瞭解自己」能幫助我們擁有更好的生活。

因為不瞭解自己,人們在不斷重複著犯過無數次的錯誤。

比如不斷的喜歡上同一類型的渣男,不斷因同樣的工作問題而煩惱,不斷的去接受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很多時候人們並不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是在重複發生的。

那個不斷喜歡上同類型渣男的女孩,當你向她揭示時她可能會大吃一驚:天啊!我才剛意識到原來我的前任、前前任、前前前任都是那種長得帥、擅長花言巧語,卻又都不負責任的貨色!

當我無數次因為內耗和阻抗太嚴重、而不得不在寫到一半寫不下去的時候告訴我的合作方:“實在沒法完成,取消合作吧”時,我才終於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我無法完成那些我內心中並不感興趣的寫作任務。”

所以此後我不感興趣的約稿都會直接拒絕掉,以免再浪費我的時間還要讓我痛苦內耗好幾天。

因此,瞭解自己能夠幫助我們規避掉那些不必要重複再犯的錯誤,並依據我們自身的特性而做出更好的選擇。

最後,「瞭解自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發展自己。

人都有成為「完美」的趨向。但事實是我們不可能做到全能,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好。

因此在有限的生命裡,將我們有限的精力集中於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放棄關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或是我們的能力無法達成的事情,這就成了一項很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智慧。

我記得很多年前看的一本玄幻小說,裡面的主人公,至今仍舊令我印象深刻。

他是擁有超能力的聖堂武士,每個聖堂武士的天賦總值基本都是相同的,你可以選擇將你的天賦點加在不同的地方上,例如力量,敏捷,速度等。

其他的多數人都會選擇一種平衡的策略,而主人公卻將全部的天賦點加在了爆發力上,於是他就擁有了如同弓弩一樣、專門針對一類強大的魔族生物的力量,他就因此成為了這一領域的專家,從而取得了超越其他追求“平衡”的絕大多數武士的成就。

從那個時候起我的認知就被顛覆了:我們不需要成為完美的人,我們不需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好。

追求平衡,有時候等同於你在追求平庸。

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別人就會忽略掉你99件做的不好的事情。

所以對於很多追求“改變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地方”的人們,我總是會告訴他們:你不需要關注你那些做不好的地方,而是要把精力放在你能做好的事情上,並把這件事變得越來越牛逼。

當你能把一件事情做的很牛逼時,你就會發現過去你擔心的很多問題已經被自然而然的解決了,或是那些問題現在已經變得根本不再重要。

所以瞭解自己,才能幫你找準你真正的發展方向,讓你能夠把精力花費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三、怎樣「瞭解自己」?

現在能讀到這裡的讀者分為兩種。

一種是基於我們前面的分析,已經對「瞭解自己」產生了真正的興趣,基於這種興趣他能夠自然而然的就為達成了解自己這個目的而去做很多事。

他不會把這當成一個任務,不會逼迫自己去做這件事,不會為了緩解自己“想要變得更好”的焦慮而去“瞭解自己”。

另一種則是並沒有對此產生真正的興趣和行動的慾望,只是為了緩解焦慮和營造我在學習的假象而想繼續讀下去。

在這裡我強烈建議第二種讀者在看完我下面的解釋之後,直接點右上角退出不用看了。

現在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建議你別看了。

我寫文章的核心目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對別人產生真正的幫助。

這種幫助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起作用。

第一,改變讀者的認知,令讀者能夠“想明白”。想明白了,也就自然而然的會做出改變。

比如我前面所說的“第一種”讀者就是屬於被我改變了認知的、或者是他既往是有這種認知的,但被我重新梳理和激活了。

這種情況下,他去看我下面所講的方法才會有用。因為真正有作用的方法往往很麻煩,但這種讀者根本絲毫不會在意和考慮這種麻煩,而是自然而然的就去執行了。

第二,沒能夠改變讀者的認知,但能夠鼓勵讀者做出一次不同於以往的嘗試。

這種嘗試能夠帶給讀者一種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不同的體驗,這種體驗就能夠埋下一顆種子。

從而在今後的生活經驗中,種子逐漸的生根發芽,進而改變讀者的認知,幫助其真正的能夠“想明白”了。

到了那個時候,他會再回過頭來看這篇文章、或是從其他地方尋找有效的方法。

所以,我建議你關掉這篇文章就是希望給你帶來一次不同於以往的嘗試——

你不是看一篇長文章不耐煩才關掉的,你不是看這篇文章覺得無用才關掉的,而是你清醒的認識到了這個事實:你並不會按照這篇文章的方法去做,你只是在緩解焦慮感,你只是在營造“獲取知識”的幻覺,你只是在浪費時間。

所以,你主動選擇了關掉這篇文章。

這次基於清醒的認清現實做出選擇的經驗,也許可以應用於下一次你看其他文章來緩解焦慮、假裝努力的時候。

每一次你都能選擇清醒思考的話,你就能夠逐漸擺脫焦慮感、無聊感對你的影響。

現在你可以關掉這篇文章了。

☪方法論

對於第一種讀者,我現在要分享給你一種、且只有這一種能夠幫你「瞭解自己」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

做「自我分析」的記錄。

這個方法的涵義有三層。

第一,你對於“不瞭解自己”的這個問題的態度是積極的,你願意主動地來探索自己,和分析自己。

第二,你是真正的重視這個問題。你會把自己的分析記錄下來,你會整理自我分析的資料。

而不是像某些人一樣,只是在遇到問題、晚上無聊的時候才會隨便想一想;

或是在陷入焦慮、出現問題時用“自我分析”來緩解焦慮;

最後這種所謂的自我分析很快的就會被你忘記,而且並不會產生實際的改變。

在下一次你無聊、焦慮的時候,你之前做過無數次的“自我分析”又會重複的再被你想一遍。

第三,你是在使用科學的方法來真正的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愚蠢的只會坐那裡空想。

你會有目的、有規劃的進行記錄,進行分析,而不是漫無目的的硬想,用著錯誤的方法卻幻想能夠得到正確的結果。

大部分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你開始使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真正的思考。

SO——

▶要在什麼時候做「自我分析」的記錄?

☞理論上而言,任何你有了想法,有了思考的時候都可以做記錄。

▶怎樣做「自我分析」的記錄?

☞做自我分析有一條根本性的指導原則就是:你分析的是你的行為、你的感受等,其背後的邏輯鏈、邏輯體系、信念、慣性思維、自動想法、選擇傾向等。

總而言之,所謂的自我分析,本質上就是尋找出你所有外在表象背後的、潛在的那些支撐部分。

你要推導的是冰山水面下的部分,你要探求的是意識層面下的潛意識,你要歸納的是行為表現背後的指導邏輯。

通常而言,我們的分析順序是:先推導出一個事件背後的

邏輯,再找出支撐這個邏輯的信念,再去探究導致這個信念的邏輯網邏輯鏈

通過對這些邏輯網鏈的重新認識再梳理,從而整理出自己完整的邏輯體系。

舉一個例子:

一個女孩和她男朋友分手了。

她分手的邏輯是:他一定會拋棄我的,所以我寧願先離開他。

導致這個邏輯的信念是:我不值得被愛。

導致這個信念的邏輯網邏輯鏈可能有:我的父母總是否定我,同學們都瞧不起我,過去的很多男友都拋棄了我,我養的金魚都死了,隔壁大媽老是不正眼看我。

通過記錄找出這些邏輯網鏈之後,她需要一一對這些邏輯進行重新認識:父母的否定是因為他們沒有學過讚美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意味著他們不愛你;

同學們並不是瞧不起你,而是你總是主動迴避和別人交流,令大家覺得你不好相處;

那些前男友拋棄你是因為你總是因為擔心被拋棄而先拋棄了他們;

金魚死了和你值不值得被愛沒有關係;

隔壁大媽天生眼斜;

然後她就能夠對這些邏輯進行一個再梳理:我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不好,別人也不是我所想象的對我的印象那麼不好、總是想拋棄我。我其實是值得被愛的。

然後她的這些經過了修正和整合的邏輯就會重新用於指導她開啟新的人生。

▶怎樣利用「自我分析」的記錄?

☞從本質上來說,邏輯思維的方式有幾種?

無外乎就是:【歸納】、【演繹】、和【類比】。

以上這三種方式就是我們進行分析任何事情時可以做的全部事情,只是在生活中會有各種包裝和變形。在這裡我針對「自我分析」的利用,各舉一個例子。

【歸納】:從不同時期、不同事件選擇傾向,來整理出你本身對於生活本身所持的態度,積極還是消極,思進還是思退,思守還是思變。

從而在做決定時,你就會將你自己的下意識傾向考慮在內,從而避免自己做出非理性的選擇。

【演繹】:多次生活經驗證明:我只要接的是我自己內心有阻抗的約稿,那麼我就肯定完不成。

所以我就可以避免再接我內心會有阻抗的約稿,以免浪費時間還影響心情。

【類比】:你上次在職業選擇上因為不自信而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現在你同樣因為不自信而在追求一個女孩時打了退堂鼓。

通過類比你可以得知:放棄追求這個女孩很可能會令你後悔。

所以你就會重新決定要去追求這個姑娘。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四、總結

本篇文章的核心目的,在於從認知層面上令你理解「瞭解自己」的重要性。

瞭解自己的背後,其實體現是的我們對生命的「清醒」、和「主動負責」的態度。

我們不願意渾渾噩噩的生活,所以要探索自己,瞭解自己;

我們承擔了對於自己生活的責任,所以不再逃避麻煩和痛苦,而是能主動地為了更加了解自己而付出努力。

這篇文章能看到最後的人註定會很少。很早以前我就看過《聞香識女人》,那時候我完全不明白它的那句廣為人知的經典臺詞究竟經典在哪裡。

但現在真的是逐漸理解了。

“如今我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總是知道哪條路是對的,毫無例外,我知道!但是我從不去走,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那條路真他媽的太苦了!”

但如果你看到了這裡,無論你有沒有下定決心要開始瞭解你自己,這都意味著一顆種子已經在你的意識中埋下。

總有一天,總有一天我們會和其他的「少數人」,在這條“真他媽的太苦了”的道路上相遇。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