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原創:過去農村的蒲團,你知道是怎樣做的嗎?

母親一生沒有離開兩樣東西:一個是她織花邊的花邊架子(俗稱“花邊板子”),二是她夏天到院子裡、衚衕口織花邊時坐的蒲團。

膠東產玉米,蒲團就是玉米皮編成的。編蒲團第一是選料。
原創:過去農村的蒲團,你知道是怎樣做的嗎?

在秋天,新玉米下來了,剝皮的時候,就要預備下編蒲團用的玉米皮。要挑選潔白、順溜、寬大的玉米皮,綁成一紮一紮的,裝進蛇皮袋子裡,等著編蒲團用。

編蒲團前,要先將玉米皮在水裡泡軟潤溼;然後,撕成均勻的一綹一綹的玉米皮條。編的時候,先選擇粗細合適的玉米皮,編成三股的辮子;最後,用麻繩將玉米皮辮子一圈一圈的訂在一起。一般在直徑50cm左右一個。
原創:過去農村的蒲團,你知道是怎樣做的嗎?

編蒲團看似簡單;其實,要編好它,不是那麼容易的。有的人怎麼編也編不好——不平實、不圓整,看上去很粗糙。而母親編的蒲團卻很好,既漂亮、細膩又實用。所以,就經常有大嬸大媽的求母親編蒲團。母親呢,一般是有求必應。於是,就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

夏天裡,人們都在睡晌覺,而母親就坐在正間地上,成晌午的不睡覺,在那兒給別人編蒲團。編到一半大小的時候,為了編的結實,母親就坐在上面,轉著圈的編。母親常說:咱還能有點什麼用處?誰不用著誰啊!經過她的手,也不知送出了多少個蒲團。
原創:過去農村的蒲團,你知道是怎樣做的嗎?

蒲團在農村的用處很多的。六月天,家家戶戶都在正間地上,放一個小桌子吃飯。家裡人有的坐著馬紮,有的坐小板凳,如果馬紮、板凳不夠, 就會坐在蒲團上。即使是現在,在一些老人家裡,還保留著蒲團;雖然不再那麼光鮮,甚至有的還佈滿灰塵,但仍能成為一個歷史的記憶。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我的頭像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