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西游记》应裁掉谁

纪连海在说西游的节目里为我们设想取经五人组应该裁掉谁。首先是白龙马,那是理由充分的,人人平等,唐僧为什么耍骑马,而且马会踏死圧灵,与佛教是不符的。其次是孙悟空,他是这个团队的ceo,团队的问题他应该负主责,所以他最该被裁,而且猪八戒似乎比他能力要大,因为猪八戒资格更老,认识天上诸仙的时间更长。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唐僧就可以了。

看到这里,我是十分讨厌那张言之凿凿的学者面孔的。这是学术吗?这是一个学者读西游后的感想吗?这就象个小孩过家家。

西游记根本不是宣扬佛教的小说,它其实什么时侯都在讨论世俗问题。整本书都在争夺,妥协,残忍,以强凌弱,利益纠葛的情节中展开。它没有去宣传佛教的惜生和普渡的教义。大闹龙宫和地狱,是以强凌弱,大闹天宫是受苦人的幻想和在现实中的无奈。和各个妖魔的争斗,如果有根基的,那就妥协,没根基的那就打杀掉,这不就是现实中人与人的争斗吗?孙悟空在天上生活的描写,不正是见官就要下跪,被官吏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的生活理想吗?其实它也在呼唤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理想,那就是民主平等。猪八戒和沙和尚在天宮的被罚,衬托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其实也在这种对比中夸张了这种理想追求。猪八戒的懒馋,炅下层人面对压迫的消极反抗。就象《半夜鸡叫》里高玉宝和长工的反抗样。所以我更愿意把《西游记》看作是现实主义作品,只不过采用漫画式的艺术手段,它没有去确立一种价值观,对如来和玉帝都是抱着嘲讽的态度,是有意把价值观都打破。总之我认为它根本没有什么浪漫主义的成份。

历史上唐僧取经是个大事件,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让中华文化更有包容性和多样性。唐僧作为取经的灵魂,是吃了很多苦,也有献身精神的。但《西游记》根本是借这个事件作为情节的链条,它完全可以借别的事件来展开故事,表达感情和世界观。也许唐僧取经这件事更好让作者展开故事罢了。

巜西游记》谁都可裁掉,唯独不能裁掉孙悟空和猪八戒,没有他们,这本书根本没有表达感情的载体。

对这样的学者的认识,也许能对社会有更多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