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新手媽媽須知:寶寶攢肚和便祕的區分

新媽媽對於小寶寶有3或5天不大便這事,真的是非常擔心,為此還會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但是,醫生看完說,這根本不是因為寶寶便秘了,其實就是寶寶的攢肚現象。那如何知道寶寶是便秘還是攢肚呢?

攢肚

母乳餵養的寶寶2~3天甚至一週左右不排大便也無痛苦表現,待到排便仍為黃色軟便,無硬塊,量有多有少,這種現象稱為攢肚。有50%~60%的寶寶會發生攢肚現象,而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比較常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寶寶滿月之後,消化能力提高,能對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剩下的殘渣並不多,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所以寶寶排便的次數也會有所減少。

便秘

嬰幼兒便秘是一種常見病症,有大便乾燥,隔時較久,大便較硬,且寶寶排便時臉憋得通紅,排出困難費力等症狀。所以,如果寶寶是便秘了,大便時候臉上的表情就很痛苦,但如果只是攢肚,就不會。媽媽注意觀察,真的是便秘再給寶寶做些措施緩解。

更細緻的區別

攢肚

便便性狀:便便次數減少,但大便的性狀依舊為稀糊狀,排便不費勁。

發生時間:常發生寶寶滿月之後,2~6個月。

精神狀態:精神、食慾、睡眠等一切都正常,不受干擾。

是否治療:不需要特殊治療,但也可以嘗試給寶寶按摩。

攢肚時,促進排便的方法

(1)給寶寶的腹部做按摩

用手掌輕輕摩擦寶寶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旋轉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再按摩10次,反覆進行3回,幫助寶寶促進腸道蠕動。

(2)適當增加奶量

如果寶寶攢肚時間為4-5天左右,甚至更久都沒有排便,可考慮是餵養不足導致的,可嘗試增加餵奶次數。

便秘

便便性狀:便便次數少,便便幹、硬,排便費勁,容易憋紅臉,或拉出血絲。

發生時間:出生後任何階段都有可能發生。

精神狀態:可能睡不好,食慾不佳,便便時容易哭鬧、煩躁不安。

是否治療:可嘗試按摩、食療,或使用開塞露等。

總的來說,只要寶寶排便不幹結、不難受,精神狀態好,那麼就很有可能是攢肚了,媽媽無需太過擔心。

便秘時,促進寶寶排便的4個方法

1、調整配方奶粉的沖泡

奶粉餵養的寶寶比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容易便秘,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長給寶寶沖泡的奶粉沒有按照說明書沖泡,泡得太濃了也會引起寶寶便秘。

2、在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

已經添加輔食了的寶寶,如果出現便秘,那麼可以在日常的飲食中增加一些高纖維的食品。比如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又或者能促進排洩的水果。

3、平時應該多運動

運動量不夠也會導致排便不暢,所以小寶寶多鼓勵爬坐翻走,大孩子就要多加入一些戶外運動了。平時還可以幫助寶寶做一些腹部按摩。

比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開塞露,不建議自己使用(開塞露刺激性較強,容易導致依賴);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益生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