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農村參加葬禮需要腰間要綁白布條?

蹲在牆角買回憶


為什麼農村參加葬禮需要腰間要綁白布條?這要看各地的風俗習慣而定,和死去的年齡而定,不是說所有的葬禮都要綁白布條。



在我們這裡,60歲以上的老人去世,村上人都會去化紙,化紙前每人發給一塊白布條,幫在第二個口門上,也叫良心道,圖個吉利。化紙也就是去給死去的人燒上一把錢,等於是過去我們都太窮了,到了陰間不能在受罪了,我們活著的人都給你送點錢花。


每當老人死去,作為子孫都得披馬帶孝,孝子身穿孝衣,頭上帶著孝帽,腰裡扎著麻繩,手裡拉著用燒紙條糊的柺杖。作為兒媳婦和女兒,還得穿著白鞋,鞋面上縫著一塊白布,這也是對死去的人滴一種哀思。這也是農村的一種風俗習慣。

在我們這裡,也就是人們說的披馬帶孝。特別有一點在我們這裡,作為老大不但披馬帶孝,還要端著勞盆,哭靈的淚水掉到勞盆裡越多,說明以後財源越大。在進墳的路上還要頭頂勞盆,老人入喪後,把勞盆摔的稀巴爛。老輩人的傳言,勞盆摔幾片,後人就有幾枝人。



當然啦,披馬帶孝只對準近親兒子,侄子,孫子,閨女侄和兒媳婦。親朋好友,去弔孝都是脖子上披三尺長的白布。只是一種議事,這也是民間的風俗習慣,在農村一直流傳至今。我以為這樣的風俗習慣一直會保留下去。


農民萬歲


為什麼農村參加葬禮,需要腰間要綁白布條呢?





家裡老人死亡,做子女的要給老人披麻戴孝,身穿白長衫和麻布衣,腰間要扎稻草繩,據說稻草繩要用反手搓成,可以避邪。頭戴白帽子,腳穿麻布鞋。一直從老人死亡穿到安葬完成。



安葬完畢化靈堂的時候外人可以在火上順三下反三下以示過火了去黴氣了。子女孝服燒七的時候要穿,六七燒好了戴孝就算完成,再上墳燒拜就不用著孝服了。

為什麼農村參加葬禮要腰間扎白布帶?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說說看。


月季正紅


這是雲南的一種傳統習俗吧!誰家人不在,離世了,親戚朋友都要為他戴孝,以示對逝者的哀思和尊敬。你說的腰間扎的白布就是“孝布”。根據與逝者的關係不同,孝布的樣式和扎法也不一樣。逝者的兒子要用白布做成帽子戴在頭上,腰間扎一根麻繩,俗稱“披麻戴孝”。女兒只要把白布做成帽子戴在頭上就好,腰間不用扎麻繩子(是不是因為重男輕女的原因不得而知)。外親或者孫輩們只要把白布條紮在腰間或者紮在頭上就行。等逝者離世滿三年,上墳的時候要舉行一個脫孝儀式,把孝布都拿去燒了,表示守孝已滿的意思。


易甫舟


這個在中國參加葬禮,穿白衣綁白條應該是幾千年留下來的習俗吧!從電視當中,我們也看到過,在以前的大城市裡面大戶人家有人過世了,也是穿白衣,綁白條
現在呢,在城市是很少見了,那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人口密度大嚴重影響別人的生活


,在大城市了,也是實現了火葬,在農村的話,還有很多地方是土葬,這種習俗就延續了下來,所以現在在很多的農村,還可以看得到,這穿白衣綁白條也是對逝者的一種悲痛,一種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