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和出家后的书法风格有何不同?

秀场动车组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

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书法风格,简直是判若两人。

先上图:

上图是弘一法师出家前的一副对联,看得出来在魏碑上着力颇深,结字紧凑俨然,用笔有棱有角,笔画方笔居多,有有一番潇洒生动的趣味。

落款“成蹊”,“成蹊”是弘一法师出家前的一个名字。

弘一法师出家前的名字不是李叔同吗?对的,但是以前的人名字很多,尤其是李叔同这种大户人家出身的少爷,出了李叔同之外,还有李息霜、李岸、李良,李文涛,李成蹊,李广侯,李息霜,李漱筒,等等。

再看弘一法师出家后的书法风格,不再追求技巧,也不再炫技,也不带任何特点,字如其人,这种风格也像一个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的高僧大德,火气褪尽,一任天然。

那么为什么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书法风格会如此迥异呢?

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书概》中有这样的描述: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弘一法师出家前后书法风格发生很大变化就是“书如其人”的真实写照。

出家前,李叔同是一个资深文艺青年,写字、画画、诗文、音乐、金石、舞蹈、剧作等等方面都是行家里手,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那么这个时候李叔同的书法就如同他自己丰富多彩的才情一样,仪态万千,风姿绰约。

而出家之后呢,时间少了一个文艺青年,多了一个高僧大德。出家之后李叔同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延寿清规戒律,与青灯古佛为伴,不在追求尘世的三千浮华,这也直接表现在了他的书法上,平淡天真,不浮夸,不炫技,一派萧散淡然的意味。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完全便成了两个人,表现出来的书法风格,也就完全不同了。


书法雅集


弘一法师是音乐家、戏剧家,但他从来不是书法家。在书法技术上没达到书法家水平。笔法、结字、章法都不成熟。他最杰出的贡献是那首《长亭外》的歌曲。他艺术天份很高,那是肯定的,但不体现在书法上。

下面我们看看他早期,也就是出家前的书法作品。


这幅写魏碑的作品笔法上来看,横竖撇捺点哪个方面没毛病啊?恐怕都有吧。当代学魏碑的大神挺多,认可这作品吗?

后期的作品完全不追求书法技艺了,从表现内心平静的角度来说是很成功的。可以说是佛系书法,甚至几近佛的书法。心里一点涟漪都没有的状态下写的。 可是这种完全不追求书法技艺的做法带来的问题是:这种书法与民工体又有什么区别呢?聪颖贤惠的女民工内心平静时候写出来的书法不就是这样吗?


再看法师临终前最后一幅作品:

也许是我水平太低,反正我从这幅作品中看不到任何“欣”,我看到是内心焦虑,心境不像其后期平时作品那么平静。修行是有利于提高对生死的认识。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吹毛求疵,法师毕竟不是佛,也是人。面临生死大关表现出内心不平静也实属正常。这幅字表现情绪还是很成功的。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要表现情绪、感情、气韵。但是没有书法技艺做保障,单纯表现所谓气韵,绝对不是好的书法。很多人就是用表现内心为借口走上丑书之路的!


静湖A


我是一人。直观的说,出家前后,天壤之别,迥然不同。

记得有人问过,书法中的禅意在哪里。要说书法和禅相关,我想到了弘一法师。

但是要,特别说出我个人的观点。

书法本身没有禅意,禅意在一个真正修禅的人的一举一动中。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禅意。

所以弘一法师,还是李叔同的时候,他的字是不会给人禅意的。

富二代的李叔同,争强好胜,锋芒毕露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李宅。父李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进士,曾官吏部主事,后辞官承父业而为津门巨富。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

年少时光,富贵之家,李叔同还是很傲气。他的字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当时李叔同,临的魏碑,结构练得很好有功力。

争强好胜,锋芒毕露。

有时候人生就是很奇妙,一个富贵公子,最后皈依佛门。

弘一法师,清心寡欲,自在从容

李叔同成了弘一法师的时候,他的字就是这样的了。

虽然笔画,没有年轻时候,那么规范,规整。

但是,结构还是好的。

这样的字,不显锋芒,但是也不是江湖体,笔画还在标准之内。不会有视觉冲击力,不会视觉疲劳,观感还是可以。也不要因为是弘一法师,就一定要吹捧这时候的字多么多么的好。

像弘一法师练过字的,练过魏碑的,要写的这么自在从容,还不是乱写的,非常的不容易。

这是心境的变化,李叔同到弘一法师心境的变化。

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写这样自在从容的字。

因为我不是出生在富贵人家,也不是才华横溢,能够写出《送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样的文字。也不能教出丰子恺这样有趣的学生。

下图丰子恺的画作。

我真的非常喜欢弘一法师。尤其是喜欢弘一法师字体的心经。

下图《心经》的部分图。

非常符合我心中,僧人的字体,从容自在,没有锋芒。

相比李叔同,我喜欢弘一法师的字,我也更喜欢弘一法师。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的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弘一法师在出家前的书法带有非常典型的北碑风格,特别是取法《龙门二十品》和《张猛龙碑》风格,功底相当扎实,字形偏方正,点划如刀锋,结字茂盛密。笔法峻峭犀利,霸气刚利,才华尽显,也显得特别张扬。

在出家后,风格陡然转向,俨然帖学大家气派。取法由北碑转向八大山人和王宠。空灵含蓄,意境悠远,笔锋也多了藏锋,圆润遒劲。在字形结构上常常拉长、笔画之间留白很大,如在生长似的。

弘一法师在出家前后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都很棒,表现力都很出色。另一方面反应了他确实是用心在写,写出自己的心境和状态,令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