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分得清你我,才稳得住人情

分得清你我,才稳得住人情

分得清你我,才稳得住人情

朋友跟我说了一件事:

年前她去参加闺蜜的婚礼,宴席上遇到一个远房亲戚,然后就聊开了。

亲戚问: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朋友回答:自由职业。

亲戚说:现在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她当时有点懵,毕竟当面被问收入情况很让人难堪。

于是巧妙的回答:自由职业收入起伏大,不固定。

朋友想避开这个话题,要是换作其他人,估计也就识趣的不再追问了。但是这个亲戚很执着,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亲戚居然问:那大概是多少啊?

朋友不大高兴,敷衍了一句:收入不高。

亲戚似乎看到朋友有点不高兴,就换个话题。

接着问:你有对象吗?

朋友回答:有了。

亲戚又问:对象干啥呢?

......

一开始朋友还能礼貌性地回答,后来实在受不了了。

朋友说,那天婚礼上的菜都没吃几口,就赶紧逃走了。

其实,按我的想法,一开始就应该直接说:shut up,我们没那么熟吧?

虽然气氛会一下子变冷,但是整个世界清净了。

真的很害怕那种过于热情的人,他能从你的生辰八字问到婚姻事业,从你的衣食住行问到祖宗八代。看似表示关心,实则对人极不尊重。

所以,做人要有度,远离八卦嘴。

分得清你我,才稳得住人情

有时候,你走进商店只是想单纯的逛逛,或者是看到中意的才买。

可往往是,你走到哪里,导购就跟到哪里,在旁边不停的推销商品。

你说不买,他们依旧不停地游说,甚至集体上阵,对你实施轮番轰炸。又是套近乎,又是话家常,甚至涉及你的个人隐私。

于是你发誓:不管产品多好,再也不来这家了。

虽说顾客就是上帝,但目的性太强,上来就想掏上帝的腰包,上帝也只能逃跑了。

诗人纪伯伦说过:热情,不小心的时候是一个自焚的火焰。

分得清你我,才稳得住人情

社会学家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

任何人际关系,其本质上就是交换关系。只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精神和物质的交换过程达到互惠平衡时,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而且只有在互惠平衡的条件下,人际关系才能维持。

一句话:过度热情的,得不到回报会痛苦;总是得到,没机会回报的,也会痛苦。

而过度热情的人,事实上,往往也是冷却最快的人。

很多人,初见朋友就想知根知底,初入职场就讨好前辈,见到喜欢的人就死缠烂打,以为热心的讨好对方就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过度的热心反而会给对方带来强大的精神压力。

好事一旦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和疲倦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

因此,分得清你我,才稳得住人情。

分得清你我,才稳得住人情

人际之间交往要把握好边界感。

边界感不是疏离,不是拒他人于千里之外。

边界感是为他人着想的体贴,是对自我身份认知的明悟。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懂得给对方留出空间。

过度热情会烫伤人,远离过分热情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