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秦始皇的一生中,為何沒有立後?

Power_G


秦始皇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名嬴政,出生於趙國邯鄲,父親為秦莊襄王,母親趙姬,秦始皇13歲時登基,22歲親政,後來平定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秦朝這個強大的封建帝國,史上稱之為“秦始皇”。



那麼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為何在其長達37年的帝王統治生涯中沒有立過一位皇后呢?

在歷代王朝中,皇帝大都是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宮妃”。但是一般皇后按照封建體制只能有一位,而秦始皇卻做到了與眾不同,一生中致死也沒有立過一個皇后,按照常理不應該啊!作為一國之君千古一帝怎麼能沒有皇后呢?


其實秦始皇不立皇后這裡面是有原因的,據說主要原因是受其母親趙姬的影響,據史料上記載,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愛妻,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呂不韋把她送給了子楚,也就是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趙姬與子楚生下一子,就是秦始皇嬴政,因為這件事還引發了後人對秦始皇生父的猜疑,有說他是呂不韋的兒子,有說是子楚的兒子,眾說紛紜,那麼究竟秦始皇的生父是誰,我們也無法定義。後來秦始皇登基做了皇帝后,身為太后的趙姬據說與呂不韋舊情復燃,倆人還在宮中私通勾搭上了。攪得後宮烏煙瘴氣,聽說還生了兩個兒子。



後來趙姬淫蕩至極,與呂不韋玩膩了之後還與別的大臣們通姦,在宮內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趙姬不檢點的淫亂行為被秦始皇發現後,秦始皇大發雷霆,親自下令殺死了年幼的兩個私生弟弟,呂不韋也受到制裁被秦始皇發配到了蜀地,趙姬也落得個被兒子趕出宮去的下場。母親的這種醜陋行徑讓秦始皇內心受到了傷害。

因此後來秦始皇對立皇后的事情極度恐慌,心裡上也對女人失去了信心。趙姬的陰影嚴重影響了秦始皇的後宮生活。這也是他一直不想立後的原因之一。


另外,秦始皇介於母親的行為也導致了他提高選皇后的標準,幾乎在他的高標準嚴要求條件下,根本就沒有秦始皇中意的人選。聽說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經選出來大量的後宮佳麗,但是這些佳麗們卻無一人入秦始皇的眼,可見秦始皇選後的標準那不是一般的高。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秦始皇一生還特別注重養生,也到處派人尋求長生不老秘訣,沉迷神丹妙藥之中不能自拔。基本上也就對女人沒有什麼情趣,什麼三皇五帝擁有的後宮佳麗三千,在美的宮女在他眼裡幾乎就是浮雲,簡直就成了擺設,加之秦始皇整天忙於政務根本無暇顧及這些事。


總之諸多原因導致秦始皇一生沒有選出一個適合自己的皇后。秦始皇也成了歷史上唯一不立皇后的千古一帝。


任馳贏天下




對於秦始皇為什麼至死都沒有立後,史書沒有記載相關的事蹟,對於這類的傳聞也沒有實例可以舉證,只是民間的傳聞。民間有以下三個傳聞。

  1. 傳說中秦始皇的母親是呂不韋的小妾,呂不韋出於某些原因將自己的已經懷孕的妻子獻給了莊襄王,目的是為了政治上能得到發展,擁有功名和利祿。莊襄王見她十分美麗動人,於是收下了這份“禮物”。 後來秦始皇的母親生下了他,而莊襄王在不久後就去世了,秦始皇執政後,他的母親雖然貴為太后,卻念及舊情,私下與呂不韋私通聯繫十分密切。後來又與私底下聯繫密切,生下了兩個兒子,以至於繆有一次喝醉了酒和眾人說他是秦始皇的後任父親,有誰敢跟他爭鬥的。 秦始皇對其母親的行為十分氣憤,慢慢的他因此感到無地自容,變得不可理喻,後來忍無可忍爆發之時殺死了他的兩個弟弟,還遷怒到呂不韋的身上,將其革職,呂不韋擔驚受怕後來服毒自殺,秦始皇嬴政也將他的母親趕出了皇宮。雖說後來秦始皇對自己的行為也十分後悔,但是他始終沒有再讓自己的母親踏入皇宮半步。秦始皇是因為自己的母親生活混亂,導致埋怨自己的母親,雖然說秦始皇嬴政也有後宮佳麗三千,但是這些恐怕也只是平時用來娛樂和消遣的而已,秦始皇沒辦法將這些女人立為自己的皇后,心理有很大的陰影。
  2. 秦始皇至死都沒有立後,是因為太過於挑剔,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可以母儀天下。秦始皇作為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然而他又統一了六國,自然對自己的作為十分滿意,自然也提高了後宮三千的標準。皇后本該母儀天下,秦始皇自然想選一個言行舉止,德善能和自己一般高度的人,才能夠和自己站在一起,但是這個人始終都沒有出現,因此立皇后的這個事因此耽擱延誤下來。



  3. 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秦始皇曾 4次巡視六國故地,其中3次都會見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長生不老之藥,甚至派徐福率領3000童男童女赴東海神山求藥。“正是有長生不老的厚望。一定程度上延遲了秦始皇立後的進程。”

歷史自媒體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生平事蹟自然成為了歷史學家研究的重點對象。而眾所周知,秦始皇稱帝后,後宮佳麗三千,卻始終沒有選出一位皇后,這不僅令人好奇原因。對此,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點,這也是最被人認可的一點,就是秦始皇被其母親趙姬所傷。在歷史上,對趙姬的描述最多的就是她的行為不檢點,開始是和秦始皇的亞父,呂不韋藕斷絲連,後來又跟嫪毐不清不楚,甚至還有了兩個私生子,最後竟然和嫪毐勾結企圖奪權,母親趙姬的種種行為令秦始皇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使他心理壓抑,漸漸地他的性格變得極為複雜乃至心理扭曲。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由怨母而造成的仇視女人的心理陰影,使秦始皇長大後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發展。宮中眾多女人,僅僅是為滿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親行為而形成的心理障礙,也是秦始皇遲遲未立後的重要因素。

第二點,秦在滅六國的過程中,國家實力不斷強大,六國以及其他一些小國,會將自己國家的公主,貴女送到秦國,使其成為嬴政的姬妾,從而可以來牽制秦國以維護自己國家的安全,這些國家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嬴政立後的人選。而嬴政自己,或者說秦國的臣子們也不希望秦國的後宮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他們會為了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以迷惑其他國家國君。

第三點,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績高過了三皇五帝,甚至自封為始皇帝,他如此的自命不凡,那麼自然對自己的皇后的要求會非常高。而他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在自己的秦國沒有可以和地位相等的女子,而其他國家的公主,貴女又都是自己的俘虜,

選來選去,怎麼也沒有可以和自己相比肩的女子,後位自然就空懸了。

第四點,秦始皇幼年時期的遭遇使他養成了多疑的性格,使得他不會輕易的相信他人,另一方面,秦始皇連年征戰,橫掃六國,建立一個統一王朝,整日裡政務繁忙,無暇顧及立後之事,同時,他可能擔心立了皇后會對他有所掣肘,妨礙他實現遠大的理想。因此他將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政治抱負上了,並沒打算立皇后。

以上就是小編對此秦始皇為何不立後問題的回答,純屬個人觀點,若有不足,勿噴!






原本溯史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13歲繼位,22歲親政,但這樣一位皇帝卻終身沒有立後,小編以為其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他的母親身上。

關於秦始皇沒有立後的原因有許多的說法,比較受大眾接受的是因為他的母親。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如果僅僅就這樣也就算了,可惜的是就在莊襄王死後不久,身為太后的趙姬(也就是始皇帝的生母)就與當時的相國呂不韋舊情復燃。

趙姬這樣的行為讓始皇帝感到很是憤怒,可當時朝政大權全在呂不韋手中,縱然始皇帝如何不甘,可卻一時拿呂不韋沒有辦法。

更加讓他不能忍的是,趙姬居然還養了一個男人——嫪毐。她讓嫪毐以假太監的身份留在後宮,日夜相歡,更為嫪毐生下子女,這下徹底的激怒了始皇帝,因為這不僅是在他嬴政的臉,也是在打贏室宗族的臉,更是讓秦國為六國所恥笑。最後贏政徹底爆發了,他殺了兩個私生子弟弟,將其母趕出咸陽,並遷怒於呂不韋,罷免其相國之職。

關於始皇帝身世的流言和長期的壓抑使他心理扭曲,性格變得極為複雜,對女人產生了一種厭惡和鄙視,所以後來始皇帝下令:後宮之人不得留宿,也就是說辦完事兒後就要把後宮妃子送回去,他完全的把後宮之人當成了生育的工具。

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始皇帝覺得六國以往的內亂多是因為王后母國實力太大,各國之間的聯姻使得各種外戚可以有機會獲得很大的權力,為了避免像宣太后那樣的楚國外戚干政,始皇帝決定不立後。

還有人認為秦始皇立國後,只不過由於歷史太為久遠,有記載的史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還有說法是說因為秦始皇太忙了,沒有時間去理會立後之事,不過小編認為這種完全站不住腳。

所以,小編還是認為因為趙姬之事讓秦始皇對女人產生了不信任和厭惡,這可能才是不立後的原因。

如果對你有幫助,記得關注小編哦!後期有秦始皇專版介紹。


核彈視頻


秦始皇立後在正規歷史上沒有記載,不知什麼時候提出這個話題,由於是後人在說,很難有確定的答案了,有的只是猜測、推論。我查了一下大體有這幾個說法。



秦始皇贏政

一是其母品行不端。說是因為秦始皇母親的淫亂行為影響了他的性格,產生了仇視女人的心理,這種說法比較多。事實上秦始皇除了把他母親趕出宮外,並沒有對別的女人有仇視行為,他也沒有離開過女人。二是選不出中意的。後宮佳麗中選不出來,難道全國也選不出來——他是皇帝要啥能沒有?三是勤於治國、不愛女色無暇顧及。這與立後沒多大關係,皇后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個像徵,立了並不影響勤政。四是心裡有一個女人放不下。說是偶然遇到一個叫“小青”的女子,一直放在心裡,所以對別的女人沒興趣。這樣的話,秦始皇在這個問題上也是“千古一帝”,後無來者。大家相信嗎?五是想延年益壽。秦始皇求仙煉丹、拜佛求神以願長生不老在《史記》中多有記載,近女色傷壽或許可以解釋。我覺得和立後關係也不大。



傳說中的那個小青——贏政唯一鍾情的女人

對於這一歷史迷案,不妨另闢蹊徑去思考。那一時期,誰稱王以後,原來的正妻自然升位為王妃(據說不稱王后)。贏政應該是一樣的,未統一六國時為王,統一後稱“帝”,原來的正妻在前稱“秦王妃”,後來成“皇帝”了,原來的王妃自然升級為“皇后”了。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進行了全面的“創新”,包括後宮,據說搞了一個相當於“後宮條例”的東西。由於是新規矩既無經驗也不完善,屬於“試行”的性質,執行的並不規範(規範化到了漢劉邦時候),這可能是沒有歷史記載的原因之一。其二,那時候“皇后”的地位和作用不像以後演化的那麼重要,在國家權力結構中無足輕重。基於以上二個原因,在當時認為沒必要去專門記載。這也容易解釋秦始皇陵中為什麼沒有為皇后留下位置。

說明:這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作史料。


思考者J


秦始皇做為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最偉大的一位皇帝,不僅僅在中國影響巨大,更是在《影響世界的一百位人物》中排名第十八位,可就是這麼一位千古一帝竟然沒有立後,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趙姬“功不可沒”,趙姬是秦始皇的生母,以前是邯鄲一位歌姬,後來到了河南珠寶商人呂不韋身邊,最後引薦給了子楚(後來的莊襄王),孝文王駕崩後,子楚繼位後把趙姬封為後,(一說,秦始皇其實是呂不韋的私生子)但是,趙姬生性放蕩,與呂不韋在後宮私通,秦始皇這時候沒有掌權,所以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後,又找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嫪毐,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載,嫪毐原是一市井無賴,後得一偏方,試用奇效,至此開始了藥販生涯,為招攬生意,每日於街巷用麻布包裹其陽具,套入桐木車輪甩弄,以取得顧客信任,後被呂府一丫鬟熟知並私通,嫪毐被召為呂相府中舍人,嫪毐一日受李斯恩惠表演陽具轉輪,以陽具為軸,穿入用桐木做的車輪中繞庭狂奔而不墜。李斯悄傳言於呂不韋,此時呂不韋正為脫離帝太后趙姬的糾纏,隨將嫪毐假閹後送與太后趙姬,太后趙姬34歲正好淫亂,遂召嫪毐入宮,日夜寵愛之。更有甚者居然與趙姬生下來兩個兒子,最後家人伏誅,自己也被秦始皇車裂而死。

秦始皇對女人沒有什麼感情,他只是把女人當成了生育工具,他對女人參政嚴加防範,所以也不可能立後。沒有立後,所以也沒有立扶蘇為太子。最後胡亥篡位,將老爹的大好河山付之一炬,堂堂大秦帝國國祚卻只有十五年。


回首已無故人


秦始皇不立皇后這個問題,涉及到他的個人心理。

歷朝歷代的皇帝大多都有立皇后,這不僅是一種禮儀的需要,也是方便管理後宮的實際需要,就連天上的神仙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概莫能外。立後的傳統從先秦時期就開始了。但是,作為中國第一任皇帝的秦始皇卻破了例,因此關於他為什麼不立後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其實,秦始皇不僅沒立後,連太子也沒立,導致最後他想立太子的時候,被趙高李斯篡改遺詔,秦朝因此斷送在了秦二世的手上。連立太子這麼重要的事情,秦始皇都要等到deadline來臨的時候才做,立皇后這件事的重要程度遠遠小於前者,不受秦始皇重視也是可以理解。

但是我們說,秦始皇不立後更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受她母親影響導致的仇女心理。他母親是誰?就是趙姬。《史記》上這麼說:“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這個趙姬在性的問題上確實有點太開放了。仲父呂不韋卻投趙姬所好,火上澆油,為趙姬物色了嫪毐(lao ai),生了兩孩子,這無疑讓秦始皇惱羞成怒。秦始皇可是自認為千古一帝至高無上,自己的母親同身份不明的外人為自己生了兩兄弟,這種恥辱無異於頭戴綠帽。

對母親不檢點的這種憤怒,讓秦始皇對守節的女子倍加讚賞,而對自己後宮那些從六國虜略而來的女性充滿仇視與偏見,自然就不願意立皇后。

當然,這種解釋角度有點像傳說當中諾貝爾獎不設數學獎的解釋。那麼,如果從權力的角度,也未嘗不可以解釋的通。

兵法中講究虛虛實實,在政治的考量當中也存在這一種現象。比如說在秦朝的官僚系統當中,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職(題外話:你感覺就像是三權分立,但是錯了,因為皇帝是獨立出來高於這三權的。所以這個三權分立實際上是為皇權獨大而設計的)。可是太尉在秦朝其實是虛職,並沒有被授給任何人。為什麼呢?如果你知道太尉是掌管軍事的,就很好解釋秦始皇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牢牢掌握軍權。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秦始皇也可能擔心立了皇后會對他有所掣肘,會被其他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不利於自己集權。

再者,歷史上秦始皇的歷史觀是“師今”而非“師古”,焚書坑儒就是例證。立後是古時的傳統,秦始皇並非師古之人,那麼不立後當然也可以理解。

不過諷刺的是,秦始皇不立後,秦朝傳到了二世真的就再也沒有以後了。


鼓樓博牛志


皇帝這個名字,是從始皇帝來的,於此之前,除了“三皇五帝”皆只能稱“王”,天下除了周天子是王爵,其他最高的就是公爵。楚國本來只被封為了子爵。但後來周昭王伐楚,楚國國君一怒之下自封王爵,表示與周王朝分庭抗禮,這就是春秋戰國諸侯稱王的開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已經形成了冊立王后的制度。以秦為例,在商鞅變法期間,秦孝公就規定只有明媒正娶的妻子才能成為王后或者王太后。在秦始皇嬴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後,也明確規定只有皇帝的正妻才能成為皇后。

考古上可以證明,秦始皇陵中各種設施和用具應有盡有,部署十分周密,可是唯獨沒有皇后陵。而歷史上涉及到秦始皇后宮的史料,只有秦二世胡亥即位後的一句話:“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於是把秦始皇的後宮全部誅殺。這是所有關於秦始皇的史料中惟一涉及後宮的記載,所以基本可以確定嬴政沒有立後。

在取了“皇帝”這個稱呼後,始皇也想出了“皇后”這個稱呼,說明他還是想要立後的。有人說,是因為他母親趙姬的禍亂宮闈,讓始皇對後宮的女人的貞潔產生了置疑,才影響了他立後的決心所以他認為天下之大也無女子配得上他,只有那仙宮裡的仙子才有資格做他的妻子,所以他建了阿房宮,卻無女主入住,所以他才一生不願意娶妻立後。

但現在也有很多學者認為,雖然司馬遷在《史記》中對趙姬與呂不韋私通,後來還和嫪毐私通並且生下了兩個兒子這件事描寫得像真事似的,但也不排除漢臣司馬遷故意對漢代秦找一個合理的藉口,那就是要表達秦的暴虐和秦王朝的腐朽。所以,這個理由是否真的立得住,很難說。

為了讓人們相信,始皇痛恨淫婦,欣賞貞婦,還流傳著一個巴寡婦清的故事。相傳在巴地,也就是今天的重慶,有一個叫懷清的年輕寡婦,世代富豪之家,擅丹穴之利,也就是丹砂礦,家業產業極為龐大,僕人上千,私家保鏢2500餘人,依附者上萬。其家財之多約合白銀8億萬兩,並有赤金580萬兩。她丈夫死後,由其獨自支撐家業,不再改嫁。她曾憑藉財力而保一方平安,並對國家修築萬里長城給予過資助。秦始皇把她樹立為在全國提倡婦女貞節的典型,曾賜令她“旁座”,即與自己平起平坐,當時就連當朝丞相在皇帝面前也只能站著,可見秦始皇對懷清的推崇,始皇還為這名寡婦修築了一座“懷清檯”用來彰揚她的事蹟。這就是范冰冰拍的那個《贏天下》中大女主的原型,可惜隨著冰冰和高雲翔的出事,這部劇大有胎死腹中的危險。這個巴寡婦是確實存在的,《史記》、《一統志》、《括地誌》、《地輿志》、《輿地紀勝》、《州府志》等史料均有記載。

有野史記載,阿房女和阿房宮,太有名了,可惜經考證是純粹的故事。傳說中,他把他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和前六國舊貴族及俘虜來的美女全部放在阿房宮,這怎麼可能是為了心儀之人而建的?何況,考古發現,阿房宮未曾建成,名字未取,只因它建基在山旁邊隨便叫的。阿,山阿,山的意思;房,通旁;阿房宮,山旁邊的宮殿是也。難道還有個女子叫山旁邊的女子不成?只能說明電視劇的影響力太大了。

阿房宮據說是為了驪山女神建的。不過,也許,有原形的。野史還有記載,始皇的第二個兒子胡亥的母親叫公孫玉,挺得寵,但好像沒有成為皇后,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成為皇后。

也有野史記載,始皇有皇后,兩人感情頗深,皇后去世後停靈在咸陽蘭池邊的蘭池宮內,以待合葬,始皇還經常微服去皇后的靈前看望,有一次還路遇盜匪。

從秦陵沒有皇后陵這個結果來看,始皇可能真的沒有立後,也許真像大家猜測的那樣,他認為還沒有哪個女子讓覺得能達到立後的標準。強大的秦國一掃六合,統一天下,實際上只存在的14年,經三世而亡,僅有兩位帝王實際在位。第一位是秦始皇(贏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11年,第二位是秦二世(贏胡亥)在位3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當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入關中。這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去“皇帝”號,降子嬰為秦王,子嬰殺死趙高,就手捧皇帝的玉璽向劉邦投降,盛極一時的大秦帝國就這樣存14年而亡。回溯歷史,或許,僅在位11年的始皇帝,面對百廢待興的國家,根本無暇立後吧!



南村騰浪君


這個問題我是看 秦迷 給的答案,秦始皇應該是有立皇后,至於為什麼後世任何史書,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沒有提及;原因只可能是一個。秦始皇本人出手抹殺了消息,秦始皇登基的時候我記得是21歲吧,肯定是成年無疑了,成人禮的時候就應該娶妻了。而且大概率是楚國人,1來說秦楚本就有聯姻的傳統,有史可查的應該是五次(王室的聯姻),最有力的證據應該就是陳勝起義的時候打的口號,大致意思就是秦國沒前途;還說公子扶蘇並沒有死,而是在幫陳勝。如果扶蘇的母親不是楚國人,那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麼?而且看後來反秦最積極的還是楚國人。他們不相信秦國會對他們下手。


涼生小七


立後就相當於立太子,繼承人問題一直是古代帝王最大的心病。秦王一直到沙丘才決定繼承人,而且還被調包了。

秦王是有抱負的一代君王,不是後世流傳的荒淫無道,真不是。

對於帝王來說,立後很容易。特別是一言堂的秦王隨口就可以立後,過幾天還可以隨時換。而後宮和外戚干政各國曆來不滅,帝國擴張統一剛成立不久,最急於做的事情是讓天下人相信自己是個幹事的老闆,讓各國貴族發自內心的願意給自己打工。而不是哄媳婦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