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書非買而不能讀

作者:孟巖棟,男,1983年生。現任教於一所鄉村中學。


有一句話叫“書非借而不能讀”,而我卻有一個毛病:“書非買而不能讀”。喜歡買書成了我的一大“癖好”。

書非買而不能讀

喜歡買書這個”毛病”,源自於20年前,那時還是學生。在一次極度無聊時走進了學校圖書館,當時學校圖書館只對學生開放書目,也就是隻能在門口櫃子裡找尋寫著書名和作者的小卡片,選好後報序號再由管理員給你找書。此時正好有人來還書,厚厚的三本,我本就沒有借閱目標,又懶得去翻那密密麻麻的書目,就直接借了別人還回來的三本書。就是這三本書使我愛上了讀書,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這是很多人都讀過,並深深喜歡著的一部小說《平凡的世界》。這部書讓我走進去很久,也影響了我很久。

正是讀此書時一個小插曲,使我有了“書非買而不能讀”的毛病。那是一個週末的下午,宿舍裡只有我一個人,當時看到書中女主人公田曉霞犧牲一節,內心就像被什麼東西紮了一下,鑽心地疼。我看不下去了,合上書一個人在校園裡溜達,一直到熄燈號響起,回到宿舍總也不能接受這個結果。於是我決定給作者寫信,我翻到書的扉頁,想找到作者簡介,看到應該有作者簡介的一頁卻被撕掉了,我當時氣憤極了,開始在心中暗暗罵人,罵不懂愛書的人,罵不負責任的圖書管理員,罵著罵著發現自己肚子在叫,居然忘了吃晚飯。第二天我就開始找作者的聯繫方式,20年前互聯網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我只能在圖書館的書目中找所有有關路遙的書,但卻無功而返。直到幾天後在一箇舊報攤上發現了一本雜誌,才知道路遙已在6年前去世了。這個故事我曾給我的很多學生講過,當他們聽到這裡都會不自覺地笑出來,可能是笑如此嚴肅的老師也曾因“痴情”而忘食吧。這件事以後我愛上了讀書,也是因為這件事,我絕對不能接受我喜歡的書是不完整的,所以每當看到一本喜歡的書就去把它買下來。書越買越多,看書的時間卻越來越少。大量的書現在還束之高閣沒有問津。但是沒事了隨手從書架上拿一本書,心裡一種濃濃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後來那種讀書的感覺再也沒有出現過,記得讀《穆斯林的葬禮》時,韓新月的離去也使我的內心一顫,但沒有了那時的強烈和長久,可能是長大後內心變得更強大了。人們常說苦難的經歷會使一個人成長,我覺得我的成長卻是一部部書中主人公的苦難帶給我的。

從小說開始喜歡上讀書,後來讀各種各樣的書,一段時間喜歡《紅樓夢》,連著讀了好幾遍,並找不同的版本和各種紅學研究類的書來讀;一段時間喜歡餘秋雨、易中天,幾乎買遍了書店裡他們寫的所有著作;又一段時間迷戀民國大家,開始讀林語堂、胡適、王國維;還有一段時間喜歡上了明清時的一些修身處世之作,於是買了《圍爐夜話》、《小窗幽記》、《幽夢影》、《浮生六記》等好幾本;前些時日,因為喜歡漢字開始讀廖文豪的《漢字樹》;近來又因為《奇葩說》的緣故,開始喜歡各門各類都能侃侃而談的高曉松,所以買了他寫的《魚羊野史》。一路就這麼雜七雜八的讀下來,除了在朋友聚會時多了一些談資好像別無他用,但是對於我來講還會繼續買下去。只因喜歡讀書,所以喜歡買書。因為喜歡買書,必須繼續讀書。

守住內心的安靜,拋開功利的目的,找到一本喜歡的書,再把它買下來,你也會喜歡上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