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强女人,先陪伴好自己

强女人,先陪伴好自己

18.06.09

过度的“照顾”,会侵犯别人。

一位女来访者问我,为什么和丈夫亲密时,她没有任何感觉,而且老走神儿。

经过多轮假设、求证和探问,得出的结论是——症结在于她和母亲的关系。

她的童年里,妈妈的“爱”深入每一个角落。她吃多少、穿什么、要做什么、该怎么做,甚至何时上厕所,都由妈妈决定。她强烈地感到,身体不是自己的,她就是一台计算机,妈妈是她的程序,是她的主人。

她疏远、冷漠自己的身体,不仅对亲密没感觉,对痛、热、冷之类都不敏感。她说,身体不是她的,那么就和她无关。她故意无视、轻慢身体,对漂亮衣服全不感兴趣。

强女人,先陪伴好自己

想起另一个故事。一位朋友已年过三十,某年和妈妈去北方度假。晚上,她说冷,妈妈非说不冷,并讲了一堆道理,意思是说她身体热量不够、缺乏锻炼。虽然开着空调,朋友还穿着棉袄,但妈妈越否定她的感觉,她越冷,干脆把妈妈脱下的棉衣也穿上了。第二天,大家不争论冷热了,朋友也没那么冷了。她知道,之前是心冷。

一名资深中医曾告诉我:身心一体。我挺相信。你看“性”,一半是“心”,一半是“生”,心,自不必多言;生,可以理解为生理,也可以理解为生命。本文开头那位女来访者没有器质方面的障碍,其困惑当然与心、与生命感有关。

我常看到很多人的“作为”有剥夺的味道。对孩子吃饭硬性管理,结果孩子没食欲不知饥饱;连孩子冷热都说了算,让孩子不懂调换衣服,失去生存本能。他们命令孩子做这做那,给孩子准备这些那些,结果离开父母,孩子就丢三落四,失去了责任感……

一个弱的孩子经常和强的父母同时出现,有这么常见的偶然吗?

如果我对一个“强”女人说“你需要孩子弱”,貌似有点找抽。但在咨询中,许多女人告诉我,可以从全面照顾孩子中,感到自己“被需要”乃至“必不可少的重要”,感到自己“非常有用、有价值”,感到自己“强大、有本事”,感到“连接的安全”。

如果一个女人期望和人连接,但从未实现过,就会渴望和孩子紧密、牢固地连接。这常常不是她在意识、理性层面能觉察的。

强女人,先陪伴好自己

我观察过两位妈妈,她们小时候和母亲的关系都很糟,无法从母亲那里获得认同。她们敬佩父亲,但父亲都比较寡言、很有威严,让她们不知如何靠近。带着深深的遗憾,她们长大嫁人。不巧的是,她们和爱人也不能很好地连接。一轮又一轮失败后,她们不自觉地就面对孩子,继续寻求连接、自我确认的努力。

亲子关系是独特的,本质上指向分离。从母子一体起步,其紧密度是日渐趋缓的下滑线。如果妈妈在连接方面长期“饥饿”,内心是没有能力承受这个分离的,会无意识地阻挡孩子的成长,去创造出一个“没有我你不行”的现实。而那些“我为你好”“我为你做”只是名正言顺的“通行证”。

强女人都很能干,她们磨炼出的顽强、灵活、判断力、行动力都是过人的。她们对家庭贡献甚大,应该感谢。可与此同时,她们也容易放大自己,容易抱怨周围人不行,容易对身边人过度负责。爱抱怨,是照顾自己不周,是小看自己;对别人过度负责,则是小看别人。所以,强女人无形中会让人感到压力,会侵犯别人的自主性。

强女人,先陪伴好自己

有幸,我在一个朋友身上目睹了强女人的转变。她真的非常强,几乎没有她办不到的事。她做生意就做到同行中的最好。她善于治家,通过十多年奋斗,让全家过上了殷实生活。另一方面,她烦恼不断,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女儿离家出走,儿子怯懦孤单。她几乎驰骋了全世界,却在家里陷入漩涡。

巨大冲击之下,她居然叫停了蓬勃的事业,放弃巨大财富,求助心理咨询师,参加各种课程。她从谋求解决孩子的问题,调整到潜心自我成长,慢慢觉察到自己对家人的各种影响。一年后,她和她的家大有转变。

她写下感悟:“我好像渺小些了,不需要背在身上那么多了,我可以不再是全家人的主宰……他们其实有能力照顾好自己。这个过程中,把身边人控制到窒息,要么受不了想逃,要么讨好我证明自己真的不行真的需要我帮助。这时候我自己呢?我被完全困住了,累坏了,累病了。”

这类强女人的逻辑是——通过为别人做事,而和别人连接。越怕孤单,就越渴望连接,就为别人做越多。别人若拒绝,她会失望会愤怒,“我这是为你好,你怎么不明白呢?”她们能量通常都很强,别人拗不过,但凡有能力就会逃开,她们就对别人越抓越紧。

她们也总是很忙,看起来各种事情缠身,会说“真没办法”。其实这不是真的,没人需要这样忙,也不会一直这么忙。忙,是不能闲,闲下来会空虚孤单。

强女人,先陪伴好自己

走出漩涡的方法,是把“自己”放进心里。若能看见自己、认同自己、喜欢自己,感受到自己的丰富和迷人,有这样一个“自己”陪伴,就不依赖于向别人索要。简单来说,即有人认同和关注,当然好,没有也行。

若能如此,就能给别人空间,尊重别人的意愿,关注别人的需要,反而能和别人很好地连接了。

强女人,先陪伴好自己

审核:韩丽晴

强女人,先陪伴好自己

莫愁大观园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